落实六大和谐寰宇成就圆满

2019-09-03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记得二战之后的一九四五年,为了吸取战争的教训,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战争起源于人类的思想,因此务必要在人的思想上构建和平”。这句话说出了整个世界治乱的根源,也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整个宇宙与我们的起心动念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我们动的念头是善的,这个世界就变成天堂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念头不善、负面的,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么这个社会就混乱。

佛在经典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人的思想、心念,不仅影响整个世界,更能影响整个宇宙。现在许多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对世界恢复安定和平失去了信心,信心危机才是目前人类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如何树立信心?这就要做出榜样,拿出证据来,要有人真正把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做出来,身行言教,做出实践成果给大家看。为此我们特别提出“六大”,就是:发大心、立大愿、扎大根、固大本、修大行、证大果。

一、发大心

大心指的是什么?就是神圣的大爱,这种大爱是宗教宣扬的仁慈博爱,也是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究竟来说,这种神圣的大爱就是我们的真心,也是《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性本善。我们要发起这种神圣的爱心,爱人如己,推己及人,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平等、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人。中国老祖宗了不起,将回归本性本善、神圣大爱的教育概括成一个“孝”字。“孝”字是会意字,由两个字组成,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表示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穷无尽的众生与我们是同一体,从一体生出的大爱就是大孝、是至孝,也就是佛法说的菩提心。所以,将孝心发扬光大,就是这里的发大心,也就是发菩提心。

二、立大愿

这个大愿就是要将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承传下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要有这种使命感。现代人所经历的苦难、所面临的问题,比过去超出许多倍,而真正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弘扬圣贤的普世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现在传统文化到了继绝存亡的边缘,如果此时不救,十年之后想救,恐怕就来不及了,所以这件事非常迫切。立大愿体现在效法古圣先贤的存心与行持,学佛就要像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像孔子,学道就要像老子。我们和他们的心愿相同、言行一致,必然得到这些圣贤的加持

三、扎大根

有了大心和大愿,那就要扎好道德的根基;好比一棵大树,根深则枝繁叶茂。扎好道德的根基,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道”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大自然的规律,古人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即真理无所不在,也就是上帝与我同在,体现在社会上便是五伦。“德”是遵循宇宙真理与自然规律。言行都能符合道,自然身心都有所得(德),德就是五常。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生活工作的归依。

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是道。这不是哪一个人发明创造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父子是一体的,因此父母之道在慈、在爱;子女之道在孝、在敬。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都是因为爱没有了,父母不懂得爱儿女,儿女不懂得恭敬父母、不能孝顺父母。

“君臣有义”就是领导与被领导人之间要合乎道义,无论是做上级还是下属,思想言行都要遵循道义,要合情、合理、合法。在道义的基础上组成的公司行号,必然能够经营得长久;以道义组成的社会国家,也一定能够长治久安。所以要想世界长治久安、太平盛世,就必须要回归到道义、重视道义。

“夫妇有别”是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各自有不同的任务,男子负责家庭经济生活,女子负责教育下一代,下一代能否成为圣贤、君子,全靠母亲的教导。所以中国人讲“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分工不同,不能相争。现在夫妇都争着在社会上工作,把下一代的教育疏忽了,得不偿失。中国的古圣先贤知道,夫妻的结合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大事,所以不能不谨慎,不能不重视。现在没有人讲这个大道理,两夫妻彼此不能相容,离婚率愈来愈高,社会从这里乱了。由此可知,夫妇不和要负社会道义与因果责任。

“长幼有序”是指小的一定要服从大的,大的要带好小的。一家兄弟姊妹之间相亲相爱,长大之后也不会改变,依然互助合作,这样的家庭美满幸福,这样的社会自然稳定、长治久安。所以中国古人教育小孩不许争,只能让;小时候会忍让,长大了他就会谦让,在社会工作他懂得礼让。现在“让”的教育没有了,从小就教竞争,长大之后只知道争名夺利,就算是一家人也要告上法庭,这就给社会带来动乱、混乱,让大家生活都没有安全感。

最后“朋友有信”,朋友之间彼此信赖,决定没有欺骗。所谓“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人言而无信,就不能立足于社会。古人讲信用,父亲欠的债,儿子、孙子都要想方设法把它还上,不需要任何法律文件的约束,这就是信义。

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人生活幸福、家家快乐安康、社会长治久安。这一点,英国哲学家罗素看到了,历史哲学家汤恩比也看到了。汤恩比晚年,念念想着如何让世界永远没有战争,世界能够安定和谐,互相包容,互相敬爱,所以他深深期望,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能够普及全球。为什么?他说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是包容的、是谦让的、是为别人着想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对内对外,都讲求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能够舍己为人,待人厚道,生活节俭。这就是汤恩比给当今人类树立了坚定的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是能够为世界带来长治久安、持久和平的重要文化遗产,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

五伦是自然的规律,这就是“道”,古今中外,人人都处在五伦关系之中,决定不能违背。能够依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依这五条生活工作、待人处世,就是遵循道义、遵循大自然的法则生活,这就叫“德”。德包括三个方面: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仁是推己及人,爱人如己,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还要将这分存心推到一切生物,甚至于物质环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心存仁爱之心,工作生活、待人处世都能如理如法、合乎道义,这样的人做事才有分寸。待人能守礼就是持戒,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懂得义、能守礼的人,心中常生智慧;有了智慧,就会恭敬圣贤、力行教诲,从中起信,这就是信而好古、信德坚固。这是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是从“父子有亲”生出来的,可见一体的亲爱确实是德行的核心。

“四维”是春秋时代管仲提出来的,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领导人教化众生,要让他们知道礼义廉耻。这四种品德如同四根支柱,支撑着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廉”是不贪污,“耻”是有羞耻,不道德的事情羞于去做。这四个字,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因此数千年来安居乐业、繁荣稳定,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向往的。

将“德”的三个方面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哲学真正的纲领,是学习圣贤教育的根本。落实这个根本,学习宗教可以成圣成贤,学习世间学问可以成为君子。

下一篇:开车时要念佛持咒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