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观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来到这个地方之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找到生命的根源,平常各自用功。
有一天这个老禅师就考试了,把所有的禅师集合在大殿。大家入座的时候,这个大殿的正中央放一个脸盆。禅师考一个题目,说这个东西不能叫作脸盆,大家道一句这个叫什么。有人说,这个不能叫脸盆,叫作大的碗嘛;有人说,这叫大的盆子。大家就开始讲话了。后来有一个禅师,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了,他站起来,向老禅师顶礼以后,面对脸盆,脚一踢,就把脸盆踢走了。踢走了以后,跟禅师顶礼,再入座。
禅师说,这个人是答对了。为什么答对呢?因为我们习惯性被自己的名言思想带动而看到了脸盆的相状,但没有看到它的体性是遍满的。这个禅师一来,把这个相状踢走以后,大家回光返照:哦,原来这个脸盆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即空即假即中的影像而已,有因缘它就显现,没有因缘就消失嘛!
但是我们对“脸盆”这两个字产生很多的想象,哦,这可以干什么……而忽略了脸盆的本质是从哪里而来。所以这个禅师一脚一踢的时候,“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物当下就显现出来了,“玲珑宝物豁然开”。
不过,看这个公案,我有一种个人的想法。我觉得这个禅师,从大乘角度要圆满一点,他把它踢走以后,最好把它拿回来再放着。为什么?我讲个道理诸位听听看。佛法不是破相,是破执着。你把那个相破了以后,你还是要假借这个相借假修真。你说六根是觅之了不可得,但是你念佛难道不需要六根吗?你拜佛不需要六根吗?你要创造来生更大的功德,你还得靠你现前的六根。
所以诸位要认清楚,我们是破除心中的执着,不是破除相,“但除其执,不除其相。”你说:“哦,六根,你看它也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那我从现在开始也不吃饭了,也不照顾它了,让它自己败坏!”那你也完了,你也没办法修行。
下一篇: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