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和我一样曾迷茫的学佛人2
我的生活经历了一段时间昏暗,曾愚痴地以为业力除了境界相也包括自己的心念,认为违缘显前时,心念要配合产生痛苦、沮丧和失落等负面情绪,这样业障才能消除,理由是此时如果还是开开心心的,怕冤亲债主会生气,更不放过我。突然片刻,“应生无所住心”回荡在耳边,才稍稍明白,虽然阿赖耶识保存了累劫以来的各种习气,因十八界生出种种妄心,但遇到金刚经的那刻,就是断除执着的开始,心念不必随境界而生,可以自由转变。
那么问题来了,我虽已皈依,但毕竟没有机缘和智慧去每天打坐参禅,佛法要如何运用在世俗中回归于生活?以下想交流几点自己的感悟。老样子,表达的内容可能存在较多初学者的妄见,也望各位师兄能够交流指正,往后我会不断修习,更正见解。
金刚经在我们的生活中
初读金刚经时,让我印象最深刻则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等偈子,做为大乘经典,我却忽略了世尊说这些话的前提,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提高意识格局。用世俗的话来说,无四相的前提是提高自己的格局。我觉得学佛绝不是自我催眠和意识灌输,而是了知佛法后,首先要发正确的心。拿“废寝忘食”来打比方,含义并不是强迫自己不能吃不能睡,而是因为心投入于研究,或沉浸于工作等,所以没有空间去产生食和睡得念头。我在生活中,修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发了做好一名佛弟子的愿,希望自己能让更多人认同佛法,给更多人带来欢乐,便自然地相信人性本善,原本性相近(诸佛体同),只是习相远(无明痴暗,计我我所),虽然我仍存有分别心,但慢慢不会和他人计较什么,不会因为布施计有所得,不会因为矛盾生大嗔恚。
绝非目空一切。如果没有到过埃及,没有看过电视,金字塔就不存在吗?山河大地或许是自然而生,或许因因缘和合,能在我们面前显现的,无非是业力。“空”可能更多体现在人的生住往异、物的成住坏空,所有人和人,人和物的交集可能只是因因缘的刹那,而对境生起的行和念会变成业力,使我们在六道中不断流转,但我始终觉得境不应执着为无。我觉得“不入声香味触法”,其中蕴藏的含义,不是没有相,而是不被相所奴役。只是在世俗生活中,修行必须要有个折中,不能傲慢到目空一切,更不能冷漠到不理世事。我觉得带着有血有肉的身躯修行大乘,还是以修善行善念为主,如果看到有孩子在马路上不幸被车压了,能淡定地认为都是业障,连怜悯心都不生,然后拂袖而去吗?我觉得不该生念的时候不生,该发善念的时候一定要发,应该是救了人,但心中不执着救人的所得吧!然后,我这个阶段觉得感动和暖流还是应该存在意识中的,快乐仍源于生活。
因果不是标尺。某日吃饭,讲到某人悲惨的经历,朋友脱口而出,这人的业障真深,前世做了多少恶事啊!突然发现,自己平时也喜欢这样看人,用业障因果去衡量自己和别人,这应该是执着法相的一种较坏体现吧。我曾试图通过占察了知自己前世从什么道来,来判断自己的品性和命运,幸好这个念头打住了。常常以这种心念观想真的会入魔,不仅执着于人相、众生相,念念对他人生起不恭敬心,修行变成了我慢,习惯性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生活中,对人对事还是应该通过修行转念让自己变得大方一些,慢慢就会不执着。我问过自己,那些大气的人,是想通了,还是不想了?其实和修学佛法一样,先是了悟经典深意,然后自然就不执着了,所以是一次想通后,以后事事自然就不多想了。
为了身心自在。我起初觉得学佛很束缚,感觉不到一点法喜,好像什么都不能做,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苦。看到电视里女作家和女歌手谈到前任都会哽咽,心想天呢,怎么每个人都有一个爱而不得的他。再观金刚经,发现自己错得离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根本不是意识约束,而是给予身心自在。在生活中,大可不必让心念安住在不舒服的地方,例如已失去、求不得和他比我好等。上一次谈到自己炒股票,我现在的心态就是,问清自己要不要炒,买的股票有没有研究过,相信它会不会涨,持仓时间为多久,然后买了就是,如果新闻报道趋势不对那就拿出来,平时不会在时时刻刻去揪心地看,不会为大跌而难受,因为心不必执着于让自己难过的地方。只要没有违背十善业道,平时该努力时努力,该享受时享受吧。
以上种种,讲得是我通过修学金刚经,运用在生活中,领悟道让自己心念转变的方法,不得不说我现在的确比以前开朗和自在许多。感慨在世俗生活中学佛是一种大福报。曾读过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虽然是有漏的心学,但是也非常受用),极为认同“事上练”这一说法,不经过世上的事,不斗过业力的相,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败在哪种魔境中。同上一次说的,最终关于修行,可依金刚经中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地藏法门的善巧方便
做为修行地藏法门的弟子,最后我仍推荐有缘的师兄可以研读一下《占察善恶业报经》,其微妙不仅在于卷一的通过占察提升信心,更在于卷二的智慧,根据我们的不同根器,集结了念佛、禅定、唯识、拜忏等多种修行方法,经文简短,容易摄受,是在迷茫时期增长信心和智慧的最好经典之一。
2019年3月14日
忏愧弟子: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