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的修行,不该离开身边每一个人

2018-11-23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去看《寻梦环游记》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励志片,看完回来,才发现这是一部贯彻了亲情的诗篇。

影片的主人公米格尔是一个典型的年轻人,他心中有着自己的梦想,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在私下努力着,甚至于会为了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而与家人做着种种斗争。

这太像每一个成长中得少年,坚持自己的想法、怀揣叛逆的因子,以为未来终究属于自己,所以远离了顽固不化、跟不上时代的家人。

可是,就在米格尔追求音乐梦想的同时,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亡灵的世界,在那里,他在找寻音乐传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人心的狡诈、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这才发现,原来支持他一路前行的,竟然一直都是自己的家人,包括那些已然远去的逝者。

就此,影片的主旨方才浮出:人与人的相互牵挂,才是活着的动力,身体的消亡只是行为的消逝,而你生前的行为和贡献将以被人怀念的方式代替你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

佛教,其实是很认可这种价值观,《华严经》的“念念不忘、无有间断”,其实就是在解释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修行行为其实是有生灭的,拜佛总有停下的时候,布施总有穷尽的一天,生命的指路明灯,譬如释迦牟尼佛,也譬如远去的道宣律师、玄奘法师,也曾顺因果而舍色身

“阎浮提众生,无非是罪、无非是业”,并不是说众生造罪不止,而是说依止的色身是执着的相续。

回到影片上来,米格尔在追寻梦想的时候过于强调了自己的感受,这种追寻其实是建立在自身乐受的基础上的,这使得他的行为被家人所不认可,也造成他没有一个顺利的因缘去完成成就自身。但是他到了亡灵的世界以后,很多原先的认知就被颠覆了,他发现亡灵存在是依据于现实社会对其的思念;他发现自己的先祖不仅没有离开,而且仍然在默默地守护他;他发现要让一个人长存的方式,不是获得自己的快乐,而是能让别人去不断地学习和怀念。

这就涉及到“念念不忘”的到底是什么了,我们一直怀念的到底是佛陀这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色身,还是他所宣讲的法义;我们凭吊的到底是玄奘法师的身份地位,还是他曾踏遍黄沙、西行取经的精神。

说到底,我们被人铭记的绝不是一具躯壳,而是藏在躯壳中给身边的人、给社会带来美好的激励。

那佛教的修行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的朝拜、我们的布施真的只是利于自我的行为,那么我们自私的内心也不过就是换一种方式继续自我执着,如同电影的反派德拉科鲁兹一样,利用别人成就自己。

佛教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如同这部全家欢的电影,其实只是告诉我们,我们的每一步修行、每一个想法,不仅是自我的阐发和归属,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回忆,生命的长度在于身体的寿命,可是生命存在的目的却是为了让别人可以汲取影响,更好地活下去。

归根到底,总有人问菩提心是什么、怎么修?其实我们回头看一看身边的人,是否会因你而学习到更多地东西,是否因你而更加如法,是否因你而更加安隐自在,你便知道,你是否曾修习过菩提心。

下一篇:“心诚则灵”这句话,你理解对了吗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