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则灵”这句话,你理解对了吗

2018-11-23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虔敬心有两种,第一种是仅仅由信心而引发的虔敬心。比如说现在藏地全民信仰,藏地很多普通人的心中与生俱来、生下来之后受到全民信仰的环境、父母、家族的影响而生起的比较根深蒂固的一种信心,比如一看到佛像,一听到念珠、诵经的声音,一到寺庙,看到经幡、佛塔,听到法器、法螺,看到僧众在修法、跳金刚舞等等,没有任何理由而生起信心,这纯粹是信心而产生的虔敬心。这个虔敬心很难得。这个虔敬心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他过去世对三宝生起信心、种下了一个深厚的信心的种子,再加上他投生到一个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庭。这需要相当的福报,才会自身就有过去世的信心的相续,生下来就有信心,这个生下来就有的信心又依靠他缘,比如环境、家族、寺庙,慢慢地更加引发,让信心更加强大、增长。比如藏地很多女人心中,这种信心、虔敬心特别强。就像我们看到《冈仁波齐》的记录片当中,这样的信心非常强大,任何障碍也阻碍不了。

有些人虽然过去世有信心的种子,但是他投生这样一个环境,他看到的都与三宝无关,包括高楼大厦、很多商店、娱乐场所,他身边很多人、他的家庭都不信佛,这样即使过去世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的种子是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后天没有具备条件,没有他缘,所以他的信心发挥不出来,而且他曾经拥有的种子也会慢慢薄弱。但是在藏地就不一样,自身就有信心的种子,然后在这样的佛教环境当中、家庭之中,信心慢慢发挥出来。

当然,也不一定所有的藏人都是这样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有的藏人小时候在佛教环境中成长,有很天真、很纯净的虔敬心,但是十五、二十岁以后接受了各种教育,去了很多城市、国家、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民族、宗教,在成长过程中他就变了,对自己的信仰、民族、传统都不满,觉得自己的民族多么地落后啊,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民族这些人多么地傻啊。他认为自己接受了那么多的教育、学了那么多的文化知识,自己是很先进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他想的是对的。但是对于解脱成就方面,他的想法完全是很大的魔障,这是特别可惜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比藏地很多人生活得更文明,生活条件比其他人好,他有很多的科学知识,讲究卫生,很多人觉得他是比较富裕、成熟、先进的。但是纯粹对解脱成就来说,他曾经有的天真、曾经有的虔敬心、曾经有的很单纯的思想,都已经彻底消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第一种虔敬心是由信心而引发的,这种信心就像刚刚我们提到的例子,小时候那么天真、纯净、善良、单纯,那么有虔敬心,但是因为他这个虔敬心是由信心而引发出来的,所以长大之后随时都会动摇。因为他的虔敬心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因为他生在藏传佛教的环境当中,有这样一个传统,他的家族有信仰,所以他有信心,一旦他离开了这个环境,很多福报不够的人,慢慢会觉得自己家族、自己传统中的信仰是落后的,甚至认为这样的信心是迷信。这就是他福报不够的表现,非常容易动摇。但是不一定所有由信心而引发出来的虔敬心都是这样的,有些非常地成功,就像藏地偏僻地区的人,就像《冈仁波齐》里的朝圣者,因为这样一种信心的力量,才会不论遇到什么,无论日晒、暴雨,都坚持完成艰难的朝圣。密勒日巴尊者也是一样,密勒日巴尊者对因果的深信不疑,发自内心的忏悔,他必须要找一个具德的上师,终生地苦修,这都是他的信心之上产生的虔敬心的动力而引发的,后来才生起真正的虔敬心。

纯粹由信心而产生的虔敬心,需要特别大的福报,中等的福报不够。因为中等的福报,小时候有信心,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有信心,这就是福报不够,不是说福报没有,福报不够,因为他的信心是半途而废了。虽然具备这样的虔敬心很难,需要特别大的福报,但也不是最可靠的虔敬心。最可靠的虔敬心,一定要通过佛法的闻思,在心中树立一个不动摇的见地,这就是真正的虔敬心。这个虔敬心,无论你去哪里,无论你受任何教育,无论你接触什么,无论你拥有什么,比如拥有权力、财产,你对三宝的虔敬心是永远不动摇的。

这样的信心,我们可以在第一世大宝法王的故事中看到。冈波巴大师是第一世大宝法王的根本上师,让他闭关修行。大宝法王在禅修过程中,是八百位禅修行者中最了不起、最有韧性、艰苦修行的行者。后来大宝法王把他禅修过程中的觉受汇报给冈波巴大师。冈波巴大师说:“我对你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很可惜,你修错了。你还继续修六个月。”实际上他没有错,冈波巴大师是故意考验他的。大宝法王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没有错,但是上师是这么说的,就接受上师的话,继续禅修。他闭关六个月之后又找上师。上师问他怎么样,他说:“虽然我没有错,即使我错了,我也还是这样修,也不会改变。”上师看到他的见地有这样的把握,就跟他说:“哦,徒儿啊,你已经斩断轮回的因素了。”然后上师把手放在他的头上,说:“以前我说对你抱着那么大的希望,但是很可惜你错了,这是考验你的见地,考验你的虔敬心。第一个是考验你的见地有没有把握,第二个是看你能不能接受我的指导。”大宝法王都做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虔敬心的表现。为什么?首先,虽然他知道自己没有错,但是上师教导他,告诉他还要继续禅修六个月的时候,他很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代表两种虔敬心里面第一种虔敬心---由信心产生的虔敬心。然后,他自己修再长久,他觉得他的见地也不会改变,即使他修错了,他也继续会修,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见地有很大的确信。

第一种虔敬心是在信心的基础上产生的。虔敬心和信心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在小乘修行者的相续中有信心,在大乘显教修行者的相续中也有信心,但是这些都不是虔敬心,只是纯粹的信心,只有在金刚乘修行者、尤其是无上密法修行者的相续中产生的是真正的虔敬心。信心是虔敬心的因,虔敬心是信心的果。相同的地方是:虔敬心是信心的一种升华。虔敬心没有强大的时候,是信心;信心特别强大、无上提升的时候,是虔敬心。

不用说虔敬心,连具备信心都要一定的福报才行。了解佛法的知识,不一定需要具备很大的福报,因为现在很多学者,对佛法的知识是不缺的,但是缺乏信心,所以他知道的佛法知识不能成为解脱和成佛的条件。信心是特别重要的。佛法当中说:任何一个人入佛门的时候,入口就是信心。我们说皈依的人是佛教徒,没有皈依的人不是佛教徒,但是,皈依不是佛门的入口,因为皈依的前提是信心。所以说,信心是入佛门的唯一的入口、唯一的条件。《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心是相当有福报的人才具备,虔敬心就更不用说了。有些人没有学佛之前有信心,学佛之后信心更加地强大;有些人没有学佛之前有信心,学佛之后没有信心,变成法油子。

真正具备福报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信心成为入佛门的基础;中间,信心加强闻思佛法的动力;最终,因为信心,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刚入佛门的时候,信心只是纯粹的信心而已;然后福报具备,因为信心的动力,所以不停地闻思佛法;因为闻思佛法,所以他的信心不仅仅停顿在信心的层面,信心和智慧汇聚在一起,信心变成了闻思的动力,闻思为信心提供智慧,它们两个相辅相成,最后把他送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刚开始的信心可能只是纯粹的信心,没有任何智慧的成分。如果我们一直念经、磕头、烧香拜佛,我们的信心永远是信心,没有智慧的成分。但是如果在有信心的同时,加强闻思,在闻思引发的实修上勇猛精进,我们的信心会拥有很多智慧的成分,这时候我们的信心越强大,我们的智慧越爆发;我们的智慧越爆发,我们的见地越稳固加深、越根深蒂固、越无上增长。

举个例子来说,刚开始的信心就像凌晨之前天空微弱的光,虽然不够明亮,越接近天亮的时候,越会引发日出、阳光普照。这样的信心当中有智慧的本质,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看书、闻思,停顿在信心的层面,这个信心有可能持之以恒,也有可能半途而废。所以古代的成就者说:要么你的信心里面有特别大的智慧成分,要么你有比较傻傻的信心就更好,这两者中间的特别不好,上也无法上升,下也下不来。打比喻的话,要么你拿一个空碗,很好带,要么一个碗装满了水,用盖子盖起来,也好带,但是一半水一半空的碗的不好带。要么你是特别有智慧的,要么你有特别傻傻的、单纯的、天真的信心,这样的人成就快。所以我经常说,我们学佛修行,不是得到我们所没有的东西,而是让我们的杂念、不好的东西,一直减少、减少、降低到变零的时候,不得了。所以我们现在是四十、五十岁的思想,慢慢通过修行变成三十岁的思想,再慢慢变成二十岁的思想,再慢慢变成十岁、八岁的思想,最后变成两岁、三岁的思想的时候,如此地天真、纯净、淳朴,已经离成就不是很远了。

具有真正的大智慧、通达经律论,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还不如变成一个小孩,对我们来说不太困难。我们只需要保持单纯一点,有时候观察自己:我是不是想得太多了。这样信心的一个特别要求是:思维上师三宝的优点,对上师三宝、金刚师兄,千万不要从缺点的角度分析研究。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所听闻到的很多缺点,不是对方有缺点,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心里不够清净、不够单纯,所以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清净。我们用这个方式来训练,慢慢有一天才会真正变成一个天真、实在的人。现在很多实在的人,在社会上、工作上很可能没有特别大的前途,很可能养家糊口都很困难,但是对于真正的佛法修行来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实实在在,很难生起虔敬心。

有一个成语“心诚则灵”,意思是如果你的心足够虔诚,得到加持很快,“灵”就是加持。虽然这个成语我们常用,但是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想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前提条件是我们的心要诚。我们可以想一想,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心诚的人有多少?我们的亲戚、朋友中,哪怕是一个小孩,多少是心诚的?现在很多小孩非常聪明,但是聪明小孩的心里面,诚心少。我不是特别喜欢聪明的人,因为聪明人的心里面缺少诚心。比如有人说,我这个珍贵的东西可以放在他那边,因为他很实在、老实、诚恳。没有人会说:这个东西一定要放在他那里,完全放心,因为他很聪明。聪明人的心中,诚恳不够,很重要的一个本质是缺乏的。所以我们要减少聪明的思想,发挥本来具有的、诚恳的思想。诚恳是信心和虔敬心的一部分。因为聪明人没有诚恳、实在、老实的基础,信心很难建立。比如说,上师给一个人讲一些道理,如果他很聪明,他不一定会相信,如果他很诚恳,上师说什么都会相信。在信心建立之前,这个人要足够地诚恳、老实、实在,这是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信心建立之后,虔敬心更有希望。虔敬心,从狭义的角度说,只是虔敬心而已;从广义的角度说,虔敬心包括一切法。宗萨仁波切在《人间是剧场》中说过:“理解什么是虔诚很容易,但要有虔诚心,则需要具备很大的福德。在有福德之前,你是不可能有虔诚心的。…… 当虔诚心增长时,就会转成智慧”。

我们要升华虔敬心,必须要加强闻思。但是加强闻思的时候,要特别特别谨慎。有些人佛法知识越通达,虔敬心越稳固加深。有些人,比如有些格西,越通达佛法、辩论无碍的时候,虔敬心越薄弱。虔敬心和闻思佛法就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学习佛法的理论知识,没有加强虔敬心,那么佛法知识通达得越深,虔敬心越薄弱。如果只是执著于虔敬心,没有闻思佛法的话,虔敬心就成为了流转轮回的因素,因为它缺乏了智慧的成分。有时候,想一想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为什么有两只手,为什么有两只脚,我觉得很有道理。一只脚走路的话,不能到达目的地,一定要两只脚配合。手和眼睛也是一样,一定要两只手、两只眼睛配合。这说明,佛法的理论知识为虔敬心的发展提供条件,虔敬心又成为了勇猛精进闻思佛法理论知识的动力,这才是非常健康的发展。我们付出一份代价,就得到一份证悟的力量。否则,有时候我们自以为已经学佛很久了,为佛法付出了很大代价,其实没有任何进展,如果我们做的一切没有成为流转轮回的因素,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下一篇:摆脱贫穷、遣除鬼魔危害的窍诀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