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目标变迁记
本期学习了《发心求正觉,忘我济群生》,《我的出家生活》,《并非名僧的高僧》,我被导师的悲心愿力,忘我利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悲智双运,契理契机,开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级修学”弘法新模式所感动。我的内心油然生起对高僧大德的敬仰之情,依止之心!
结合“发心求正觉,忘我济群生”的正见,重新审视我的人生目标,方真切感受到回归认识、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重要。接触佛法前,我的人生是在无明迷惑中随业风飘荡,六道轮转。现实中只有小目标,没有大目标,且小目标也是随人生发展不断调整。如好好学习脱离农村;好好服役争取提干;努力复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升职提拔,找个好对象建个好家庭;养个好孩子光耀门楣……;一切所想所说所行受唯物主义影响,都在围绕着生存和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打转。人生的历程中,虽有欢乐喜悦,更多的却是烦恼痛苦。当想及死亡时,曾产生过人活着真没意思,遇到不顺时,曾萌生过死了死了一死百了的“解脱”念头。那时的我活在形而下的生命层次,觉得人生没有什么希望,更遑论人生的远大目标。
三生有幸,在人生的晚年得遇佛法。在修学了人生五大问题,生命的痛苦与解脱等经教后,鉴于人生的苦、轮回的苦、三恶道的苦,自己萌生的人生目标,却是想通过闻思经教,认清生命真相,树立正确认识,调整自己的心行,依戒定慧摆脱不良串习,最终实现断除迷惑烦恼,超越生死,离苦得乐。这时的目标,看似“解脱道”,实则仍以“自我为中心”设定。在中士道的目标下,自己曾有过困惑,觉得修行嘛,为什么还要早晚定课?为什么还要义工行?那样太影响修行,曾一度产生抵触情绪,对各种义工行态度被动消极。
在经历了半年的同喜班修学,参加菩提心戒法会,修习菩提心仪轨,学习导师关于大乘佛教的开示,自己才真正认识到:下士道只是大乘修行的前提,即使修好了也未离“六道”,它只是超越六道和生死的敲门砖。要了生死,关键是发出离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从根本上让慧解脱迷惑,让心解脱烦恼,使生命品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离苦得乐。然这也只是大乘佛教的基础。导师开示:大乘佛教的两大核心就是菩提心和空性慧。三级修学的两套模式,修学导向智慧,服务大众导向慈悲。解脱道的人生目标,虽然自己解脱了,但修行只达到了“断德”的水准,还缺少“悲德”和“智德”,生命品质是不圆满的。
我反复思维,要成就佛菩萨那样的“三德”圆满,唯有按三级修学两套模式修行,在利他行中使“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众生为中心”,才能破除我执法执、事障理障,引发空性慧;才能由愿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转变成就为胜义菩提心,圆无上正等果。当我认识到了大乘佛子的人生目标后,我的心量在逐步打开,我不再抵触,不再被动;而是积极调整发心,增强愿力,提升素质,尽自己所能来服务大众。“西园回家”需要现场分享,“读书会”需要分享义工,我想别的方面我欠缺,这个我可以承担。通过分享的过程,来重新审视人生、认识自己、调整心行,改造自己,行法布施,影响他人。我体悟到,我的心量开得越大,内心就越柔和,自身的积极因子就越活跃,情绪就越高涨,就会欢喜快乐的去服务他人。
我发愿:以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为目标,独立自觉主动地经营优化自己,连接心行生活修正自己,积极为小组、班级、乃至书院的健康发展奉献自己;为自己的觉醒解脱和众生的觉醒解脱努力实践!
文: 清净法起下一篇:每天听慈经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