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漾心间

2018-10-16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我以前一直认为佛教是消极避世的,那些遁入空门的人是逃避自己。当然我也非常向往隐士的生活,生平受母亲的影响,最爱菊,陶潜喜爱之菊;喜竹、画梅、赏兰。我误解了真正的佛教徒,明白了应如何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出离并不是舍弃,而是舍弃一种粘著,一种执着,并不是逃避、转移。

多情却被无情恼。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对于爱情,我一直认为是神圣的。被神圣化的爱情事实上也是无常的。什么是情?它是我们重要的一个心理内容,中国古代归纳为知、情、意,具体是认识、情感、意志。情有物情、亲情、友情、爱情。物情有恋旧和趋新,亲情容易被永恒化。

对于爱写小情诗的我,曾写过相忘于江湖,湖泽之思念,会吟诵《长相思》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表达的不就是我说爱你的时候,你也要爱我,当另一个人没有回应的时候,或者回应很少的时候,真的是苦啊,这个相思之苦,痛彻心扉,原来是这样来的啊。这是一种自我,情的痴、贪、自我,也是一种占有,一种粘著。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里是无情还是多情呢?弘一法师的妻子问弘一:“什么是爱?”法师回答:“爱是慈悲。”如果用世俗的标准佛教徒是无情的,舍弃了世间的权力、地位、财富、情爱;如果用佛教的标准佛教徒是多情的,慈悲里,慈是给予快乐,悲是拔出痛苦。有一种法情,在信仰和恭敬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的升华。

在义工行中,我慢慢体会到了这种法情,感受到了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是心情起落,感受到随缘和进取的力量,一分力气十分收获。这次义工是读书会《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我做的义工岗位是签到和茶水。观乐师兄的导读,让我想起,我曾经在读书会听这一课的时刻。我认识到了,佛教不是他力而是自力,佛陀是人,不是神,更加了解了一神教和多神教,像是在重温知识一样,坐在房间里,看着以前的自己。曾经坐过的位置,曾经我的误解,那个小小又坚定的身影。

休息时间,有位与会的同学与我沟通她的问题。孩子长大了不听我的话,心很累,以前物质困乏,现在条件变好了,还是有一大堆烦恼。我和她粘著过多,因为是她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具体还和同学分享了三无漏学。“你学那么好,你的微笑那么真诚!”面对表扬,发自内心的微笑原来真的是有力量的,大家能感受到。佛法我受益了,在读书会上我感受到了法喜,像是看到了点亮的灯光,闪耀在无明和烦恼的书友之间。

学佛的初心是来学知识的,想来听佛教故事的。后来用八步骤三种禅修把佛法渐渐结合在工作和生活中,重新来看大家的迷惑,我感触非常深。每个人都有烦恼和迷惑,有些人不自知,有些人有误解,有些人有强烈的解脱意愿。我就这样安静地听着,突然觉得能聆听真好啊。心中的感动就像涟漪,像是有一轮明月照耀在自己的心间。

观乐师兄说我是欢欢喜喜回家的。做义工我排除了万难,早起,和先生孩子沟通,看到先生的支持我很欣慰,他说人是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他理解我。在情感中,不黏着,用善巧方便的方法真诚地沟通。

一轮明月漾心间。月亮上有什么呢?垂足仙人,团团桂树,捣药白兔,蚀月蟾蜍,寂寞嫦娥?宇航员已经登录了月球,我们知道了月球的真相,但仍然流传着这些神话故事,一辈又一辈地相续相传。我相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面,释家文化的学习是一种精神的归属。义工正是检验学习得好坏的标准。这种欢喜的心,看待问题的理路,知识点的梳理,是随缘中的进取,用缘起的智慧,目标明确,方法正确,这种爱,心量很大;这轮明月,月光皎洁。

文: 文叶

下一篇:菩提大道,勇往直前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