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有(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出家)功德胜。
最胜之儿出家真正好,出家二字(二字)人知少。
我今发心(发心)求正觉,毁其形好披上如来衣。
辞亲割爱发愿随佛学,如来之担我今敢担起。
委弃身命遵崇于佛道,吃苦流血在所也不惜。
出家的功德
选自《三宝论 · 僧宝论》
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妻子儿女之福德。”《贤愚经》云:“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大宝积经》云:
若有菩萨,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梵天香花灯明,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以如是等供养如来。若有菩萨,净心持戒于师尊所,受持读诵一四句偈,净心修行乃至七步,功德胜彼无量无边。迦叶,若有菩萨,以满三千大千世界花香、末香,于百千岁,昼夜六时供养如来;若有菩萨,舍于愦闹,深畏三界,为利众生发心,趣向阿兰若处,举足七步,胜前功德无量无边。
又云:
菩萨最胜利益,所谓出家。若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胜利:一者不着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离凡夫行;五者不着妻子,及以财产;六者离恶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九者恒为诸天之所赞羡;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护。
三世诸佛最后成道时,皆是以出家身相而成就。《宣说大种变经》云:
大千界众生,皆发趣菩提,假令尽一劫,男女以奉施。若人发道意,以信而出家,随佛而修学,其福胜于彼。过去未来世,一切诸如来,无有不舍家,得成无上道。三世一切佛,称赞出家法,若乐供养佛,当依佛出家。
不必说生生世世,一生一世出家的功德,乃至一日一夜出家的功德亦不可思议。有人虽无一生出家的缘分,但发愿想要出家,或者短期出家,亦有无量功德,如今东南亚、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如泰国、缅甸等都有短期出家的风气,这种做法有无边殊胜的利益。如《本缘经》中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 律》中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途苦。”《地藏十轮经》云:“凡披出家僧衣者,诸邪魔外道,魔王夜叉等,皆不能损害彼者。”宁玛派大德华智仁波切亦云:“净戒饰着僧衣者,享用一日三宝财,其能消尽诸财障。”
出家的功德他人无法摧毁,直至究竟菩提都不会灭尽,故说出家功德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出家与在家
在家人守持一百天的清净居士戒,不如僧人守护一天出家戒律的功德大,这就象小孩的力量无法与青壮年的力量相比一样。
有人以为作一个居士比较方便,可以随意而行,而出家则因戒律较多而倍感拘束,有的还因此发愿不出家,殊不知居士戒也是别解脱戒的一种,与出家戒一样,都必须以出离心为基础,才能真正得到戒体。若对轮回不但无出离心,还贪恋世间八法,那连居士戒都不可能得到,又怎么可能得到究竟的解脱呢?
有人以为自己若以出家形象度化众生,则不会有很多有缘弟子,故还不如在家。如果你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自然不拘于出家和在家的形式,而且还会以畜生、饿鬼、魔等形象来广度众生。但如果连自己相续中的烦恼还未调伏,就说自己的修证很高,已得诸佛摄受加持,已有能力去度化众生,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从解脱方面而言,要获得小乘阿罗汉果,必须先具有比丘(尼)的戒体,因为只有比丘(尼)戒才能完全遮止一切身口恶业,而沙弥(尼)戒、居士戒只是遮止了部分身口恶业。
如果发心出家受比丘(尼)戒的人越来越少,则佛法中的诵戒、羯磨等法事可能无法相继,佛法就会中断。如果许多本是出家僧人行持的事业只由在家居士行持,则末法时代的颠倒衰败特征便呈现出来。
人身难得,能以此难得人身出家修行,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无垢光尊者讲过:无始劫以来,我们已不知做过多少次帝释了,而作个出家僧人,却只有今生这一次。因此若想积累更殊胜的功德,最好还是出家,否则有些人学佛一生,到老时还是一个在家人,修行也没有进步,岂不是非常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出家,如莲花生大师也在我们凡夫面前示现居士身,但凡夫不可能有像莲花生大师一样的神变幻化,大多数众生仍是因为业力所系缚而无法出家。
也有人担心出家后的生活会变得拮据,而不敢发心出家。其实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因为佛在经典中曾亲口讲过,在末法灾难深重时,只要是精进持戒修行的出家僧人,佛陀以他无比广大的福德力令弟子们衣食无缺,即使世人仅能在指甲般大小的土地上耕种,佛陀也会加持真正修行的佛弟子,使他们不会为饥渴所困。
有人因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虽然佛在戒律中规定,在出家前应首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时又指出:若此人发心非常坚定,对家里已无牵挂之心,在寺庙或山林中住满了七天,且在此期间,其家人未作寻找或还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获得戒体,和父母同意后出家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传戒的阿 黎有一点轻微的支分罪,而这可在半月诵戒忏悔时得到清净。
一般来说,出家很难获得父母的应允,但如果因此而退失出家之念,或有人把“父母不同意”作为不出家的理由,则无疑已因为自己的错误想法而让生身父母造下了很重的罪业。历史上,释迦牟尼佛是背着父母出家修行的,我们熟悉的虚云老和尚、法尊法师等,也是背着父母而毅然出家修道的。因此我们应谨慎对待此事,不然学佛尚未有进展,却已增加了父母的业障。
佛在《贤愚经》中说:“若有人想发心出家,而另外有人给他制造违缘和障碍,使其出家不成功,这恶业极为严重,就像一个人掉进了黑暗一样,他会堕落到漆黑一团的黑暗地狱中受无量痛苦;就像百川汇归大海,恶业果报都集中到了制造违缘的人身上;就像劫末火烧毁须弥山,一点也不剩下一样,对别人出家制造障碍的人会被地狱中的大火烧得一无所余。”佛经中还指出,一个人出家的功德等同于建造一千万座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业有如毁坏一千万座佛塔。由此可见,如果自己发心出家,或劝人出家,将获得很大的功德。真正发出离心出家的人,前世今生的很多罪业会逐渐消灭,增上自在安乐。
《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中说“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云:
在家菩萨若入僧坊在门而住,五体敬礼然后乃入。当如是观:此处即是空行之处,无相行处,无作行处,慈悲喜舍四梵行处,是正行正住所安之处。我当何时舍于家垢?我当何时住如是行?应生如是欲出家心无有在家。修集无上正觉之道。皆悉出家趣空闲林。修集得成无上正道。
在家多尘污,出家妙好。
在家具缚,出家无碍。
在家多垢,出家舍离。
在家恶摄,出家善摄。
在家没于爱欲淤泥,出家远离爱欲淤泥。
在家凡俱,出家智俱。
在家邪命,出家净命。
在家多垢,出家无垢。
在家衰减,出家无减。
在家处忧,出家欢喜。
在家则是众恶梯 ,出家出家离 。
在家系缚,出家解脱。
在家畏惧,出家无畏。
在家谪罚,出家无罚。
在家多患,出家无患。
在家烦热,出家无热。
在家多求苦,出家无求乐。
在家掉动,出家无动。
在家贫苦,出家无苦。
在家怯弱,出家无怯。
在家下贱,出家尊贵。
在家炽然,出家寂静。
在家利他,出家自利。
在家之人无润精气,出家之人有大滋润。
在家结乐,出家灭乐。
在家增刺,出家无刺。
在家成小法,出家成大法。
在家不调,出家调伏。
在家离戒,出家护戒。
在家增长泪乳血海,出家干竭泪乳血海。
在家之人诸佛声闻缘觉所呵,出家之人诸佛声闻缘觉所赞。
在家无足,出家知足。
在家魔喜,出家魔忧。
在家不降伏,出家降伏。
在家奴仆,出家为主。
在家生死际,出家涅 际。
在家堕落,出家拔堕。
在家 冥,出家明照。
在家之人根不自在,出家之人诸根自在。
在家狂逸,出家不逸。
在家不相应,出家相应。
在家下观,出家上观。
在家多营,出家少营。
在家少力,出家大力。
在家谄曲,出家正直。
在家多忧,出家无忧。
在家箭俱,出家除箭。
在家病患,出家无病。
在家老法,出家壮法。
在家放逸命,出家修慧命。
在家诳诈,出家无诈。
在家多作,出家无作。
在家毒器,出家甘露器。
在家灾患,出家无灾害。
在家不舍,出家放舍。
在家之人取于毒果,出家之人取无毒果。
在家之人不爱相应,出家不与不爱相应。
在家痴重,出家智轻。
在家失方便,出家净方便。
在家失正意,出家净正意。
在家失至意,出家净至意。
在家之人不能作救,出家作救。
在家造穷劣,出家不造穷。
在家非舍,出家作舍。
在家非归,出家作归。
在家多怒,出家多慈。
在家负担,出家舍担。
在家不尽一切诤讼,出家尽诤。
在家有过,出家无过。
在家匆务,出家闲务。
在家热恼,出家离热。
在家多仇。出家无仇。
在家贮聚,出家无聚。
在家财坚,出家德坚。
在家忧俱,出家寂忧。
在家损耗,出家增益。
在家易得,出家之人亿劫难得。
在家易作,出家难作。
在家顺流,出家逆流。
在家处流,出家船筏。
在家结河,出家越度。
在家此岸,出家彼岸。
在家缠缚,出家离缠。
在家嫌恨,出家寂恨。
在家王法,出家佛法。
在家爱染污,出家离染。
在家生苦,出家生乐。
在家浅近,出家深远。
在家易伴,出家难伴。
在家妻伴,出家心伴。
在家匆务,出家离务。
在家逼他苦,出家乐他。
在家财施,出家法施。
在家持魔幢,出家持佛幢。
在家巢窟,出家离巢。
在家非道,出家离非道。
在家稠林,出家离林。
如是长者,在家菩萨渐次思念:我恒河沙等设于大祀,为诸众生一日悉施。善调法中生出家心,是则坚实施已毕足。
释迦牟尼佛五百本愿中关于僧宝的悲愿
《悲华经》中,宝海梵志(即释迦牟尼佛前生)白佛言:
“我以金刚智慧,破一切众生诸烦恼山,为诸众生说三乘法,为一一众生故,过百千由旬,不乘神力,往至其所而为说法,令得安住无所畏中。或有诸人于我法中欲出家者,愿无障阂,所谓羸劣失念,狂乱骄慢,无有畏惧,痴无智慧,多诸结使,其心散乱。若有女人,欲于我法出家学道受大戒者,成就大愿……”
“若有众生少于善根,于善根中心生爱乐,我当令其于未来世,在佛法中出家学道,安止令住梵净十戒。若有众生 心求于诸善根法,我当安止善根法中,令得成就梵行具足大戒……”
尔时,宝藏如来复重赞叹大悲菩萨:“善哉!善哉!善大丈夫!汝能如是行菩萨道,譬如往昔须弥山宝菩萨在世间光明佛前,初发如是菩提之心,作是誓愿,亦行如是菩萨之道,过一恒河沙等阿僧 劫。东方去此百千亿佛世界,彼有世界名光明智炽,人寿百岁,于中成佛,号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住世说法四十五年,作于佛事。”
尔时,佛告大悲菩萨:“彼佛般涅 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岁,正法灭已,像法住世亦一千岁。大悲!彼佛世尊若在世,若涅 ,正法、像法于此中间,有诸比丘及比丘尼,非法毁戒,行于邪道,断法供养,无惭无愧,或断寺院僧物,或断现前僧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取众僧物以为己有、自用、与人、及与在家者。善男子!如是等人,彼佛世尊皆与授记于三乘中。大悲,彼如来所,若有出家着袈裟者,皆得授记不退三乘。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犯四重禁,彼佛于此起世尊想,种诸善根,亦与授记不退三乘。
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今所愿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我要劝化令安止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乃至劝化令住如一毛端善根,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安止,乃至一众生于三乘中令退转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 等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成佛已,若有众生入我法中,出家着袈裟者,或犯重戒,或行邪见,若于三宝轻毁不信,集诸重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于一念中生恭敬心,尊重世尊,或于法僧。世尊!如是众生,乃至一人不于三乘得授记而退转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 等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成佛已,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若能于此着袈裟者,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若得见此袈裟少分,即得不退于三乘中。若有众生为饥渴所逼,若贫穷鬼神、下贱诸人,乃至饿鬼众生,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饮食充足,随其所愿,疾得成就。若有众生,共相违反,起怨贼想,展转斗诤,若诸天、龙、鬼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罗伽、拘办、荼毗、舍遮、人及非人,共斗诤时,念此袈裟,寻生悲心、柔软之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有人若在兵甲斗讼断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至此辈中,为自护故供养、恭敬、尊重是诸人等,无能侵毁、触娆、轻弄,常得胜他过此诸难。世尊!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圣功德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 等现在诸佛,未来不应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佛事也,没失善法必定不能破坏外道。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伸金色右臂,摩大悲菩萨顶,赞言:善哉!善哉!大丈夫!汝所言者,是大珍宝,是大贤善。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是袈裟衣服,能成就此五圣功德作大利益。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闻佛称赞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因佛伸此金色之臂,长指合缦,其手柔软,犹如天衣,摩其头已,其身即变,状如童子二十岁人。善男子!彼会大众,天、龙、鬼神、干闼婆、人及非人,叉手恭敬向大悲菩萨,供养散种种华,乃至伎乐而供养之。复种种赞叹,赞叹已,默然而住。……
愿我亦于半贤劫之中调伏众生。是半劫中,诸佛所有声闻弟子,毁于禁戒,堕在诸见,于诸佛所,无有恭敬,生于嗔恚、恼害之心,破法坏僧、诽谤贤圣,毁坏正法、作恶逆罪。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当拔出于生死污泥,令入无畏涅 城中。我般涅 后,正法贤劫一时灭尽。若我涅 ,正法贤劫俱灭尽已,我之齿骨并及舍利,悉当变化作佛形像,三十二相璎珞其身,一一相中有八十种好,次第庄严,遍至十方无量无边无佛世界,一一化佛以三乘法,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悉令不退。
成全出家功德无量
成全人出家功德无量。供养百千沙门,不如欢喜心放一人出家。
《山海慧菩萨经》云: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为山海慧,德自在名闻十方。于大众中,即从坐起,正衣服,为佛作礼,前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所修习者,何等功德最为第一?
佛告山海慧:“汝今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解脱说:若有众生,以饮食、衣服布施一世界众生,不如有人一时之间正念礼拜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复置是事,若得有人终身礼拜,不如有人活一生命功德复多。复置是事,若复有人活百千命,不如有人一发善心造立塔寺,以四事供养,供养四沙门功德复多。复置是事,若复有人供养百千沙门,不如有人一发善心,心怀欢喜放一人出家功德复多。
《贤愚经》云:
尔时世尊,赞叹出家。功德因缘其福甚多。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无量。布施之报,十世受福,六天人中,往返十到,犹故不如放人出家及自出家功德为胜。何以故?布施之报,福有限极。出家之福,无量无边。又持戒果报,五通神仙,受天福报,极至梵世。于佛法中,出家果报,不可思议,乃至涅 ,福故不尽。
假使有人,起七宝塔,高至三十三天。所得功德,不如出家。何以故?七宝塔者,贪恶愚人,能坏破故。出家之法,无有毁坏。欲求善法,除佛法已,更无胜故。如百盲人,有一明医,能治其目,一时明见。又有百人,罪应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罪令不失目。此二人福,虽复无量,犹亦不如听人出家及自出家其福弘大。何以故?虽能施于二种人目,此人唯各获一世利。又肉眼性,性有败坏。听人出家、若自出家,展转示导众生永劫无上慧眼。慧眼之性,历劫无坏。何以故?福报人天之中,恣意受乐,无穷无尽,毕成佛道。所以者何?由出家法,灭魔眷属,增益佛种,摧灭恶法,长养善法,灭除罪垢,兴无上福业。是故佛说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若使有人为出家者,作诸留难,令不从志,其罪甚重。如夜黑 无所睹见,是人罪报,亦复如是,入深地狱黑 无目。譬如大海,江河百流,悉投其中。此人罪报,亦复如是。一切诸恶,皆集其身。如须弥山劫火所烧,无有遗余,此人亦尔。地狱火烧,无有穷已。譬如迦留楼酰尼药,极为毒苦。若等斤两,比于石蜜。彼善恶报,亦复如是。听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罗为水,洗结使之垢,能灭除生死之苦,为涅 之因。以毗尼为足。践净戒之地,阿毗昙为目,视世善恶,恣意游步八正之路,至涅 之妙城。以是义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
由教证可以了知,自出家者,功德无量无边。放人出家功德亦无量无边。
诸经论盛赞出家功德
《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
迦叶,尔时达摩善法二童子,闻佛说法,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欲求出家。从城而出来至佛所,至佛所已,而说颂曰:
一切诸如来,赞叹出家法;
在家多垢秽,坏灭白净法。
增长不善法,毁灭于善法;
在家多过失,出家离染污。
设使百亿劫,受欲无厌足;
受欲无厌足,在家而死灭。
如海受众流,而无有厌足;
凡夫亦如是,受欲无厌足。
如火烧干草,而无厌足时;
凡夫亦如是,受欲无厌足。
贪欲网所缚,灭坏于世间;
是故应离缚,为发出家故。
在家具众过,不得无上道;
出家修远离,尔乃得菩提。
过去诸如来,已入于涅 ;
住阿兰若法,获得大菩提。
是故学诸佛,趣向阿兰若;
舍爱离居家,然后得安隐。
一切三千界,珍宝满其中;
以此珍宝聚,在家施诸佛。
若以无恼心,知于在家过;
学诸佛如来,出家求智慧。
既求出家已,远离诸欲火;
举足行七步,胜以三千施。
三千之功德,不如此一分;
是故出家者,如来之所赞。
成就大智慧,远离诸系缚;
离一切诸着,乃证无上道。
速住寂静处,断除诸欲爱;
一切毒炽心,悉灭无有余。
学诸佛如来,如实知诸法;
速远离在家,住阿兰若法。
若欲求佛道,修于远离行;
应学阿兰若,不应乐在家。
此是诸佛境,圣人所住处;
能住此道者,则能得菩提。
欲等恼众生,若求远离者;
应离在家法,修习阿兰若。
欲证甘露法,转无上法轮;
摧伏诸魔怨,当习阿兰若。
迦叶,尔时达摩善法二童子,说此颂已从城而出,往诣妙花如来所住之处。到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白言:“世尊,我等今者,于如来所欲求出家。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令得出家。”迦叶,尔时妙花如来,知二童子信心清净求出家法,是时如来,即听出家住比丘法。迦叶,尔时大王,闻二童子得出家已,即以太子令绍王位,王与九百九十九子,八万四千夫人,五千大臣及诸人民,以净信心离于欲火,舍家出家,一切俱往诣妙花佛。到已,顶礼佛足,白妙花佛言:“世尊,我等欲求出家,愿佛听许令得出家。”迦叶,时妙花佛,知诸大众信心清净,悉听出家住比丘法。迦叶,尔时大王第一太子,登位七日内,自思惟:“我终不舍萨婆若心,何用如是王位宝财,为欲所缚?我终不舍无上菩提!”作是念已,发心出家,于十五日游四天下,说此偈言:
我父及亲属,皆悉已出家;
无量亿众生,为法亦出家。
我今乐出家,不乐住五欲;
一心求出道,欲诣导师所。
若发心出家,离诸欲火者;
应速随我法,离难甚难得。
不发出家心,不远离欲火;
安心在居家,安住于实法。
迦叶,时彼童子说此偈时,四天下中,无一众生乐在家者,皆悉发心愿求出家。迦叶,时妙花如来知诸众生心信清净求出家已,妙花如来于四天下一切城邑村落,悉作化佛及比丘僧。迦叶,时四天下一切众生,无有一人住在家者,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悉得出家。彼诸众生既出家已,不须种殖其地自然生诸粳米,诸树自然生诸衣服,一切诸天供侍给使。
迦叶,尔时达摩善法二比丘,勇猛精进,于其六十三亿岁中不坐不卧,但勤精进求萨婆若,念萨婆若。于六十三亿岁,勤精进已,得遍至三昧所坐之地,名金刚处,其地皆是金刚所成,十方一切诸佛说法,悉闻受持,闻已复能为他解说。
迦叶,时四天下一切众生,若有修学声闻乘者,无一众生凡身命终极懈怠者,得阿那含,从此命终生净居天,共彼同行。求缘觉者,从此命终,当生他方无佛之处,生大种姓诸根具足,以过去世善根力故,离于欲火而行出家,七日之后成缘觉道,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入般涅 。菩萨乘者,成就五通,具四无量无碍辩才,得陀罗尼。
迦叶,莫作异念,尔时尼弥大王岂异人乎?则我身是。时太子者今弥勒菩萨是。迦叶,莫作异见,何以故?达摩童子今文殊师利是,善法童子者虚空藏菩萨是。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 罗羡那。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时此王子与诸 女在阁楼上共相娱乐,耽于色欲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五欲乐,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
尔时阿难顶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尔时王子闻阿难在外,即出奉见,以敬念故,请阿难入坐。坐已,未久,尔时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难言:“善哉,好亲友来,今正是时。汝字欢喜,汝今当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欢喜。”尔时王子如是三请。阿难为欲作大利益,默然无言。
子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