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心自问问道心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三级修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夏日的酷热,来到了仲秋的清爽。
本期小组共修的课件是《八步骤与三种禅修上》。在做了法义梳理后,智淑师兄引导大家从检讨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对照分享。师兄们针对三个月来的修学心得,热烈、踊跃地进行了讨论。期间,有位师兄就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真诚、认真、老实,各打一百分,我能得多少分?我当时没有任何迟疑地回答:老实 100分,认真90分,真诚80分;一切似乎都那么完美自然。
在共修后的几天,这个问题就一直挂在我心里,我真的这么自信吗?这种自信的基础是什么?既然我那么肯定,为什么现在又有这种忐忑、不确定的迟疑呢?自修学以来,自我感觉是收获良多的,心态也确实在改变,态度也是端正积极的,但这些够了吗?
“叶落知秋,秋虫呢喃”,在思绪中,不觉仲秋夜的漫长。
我在夜风中重展法义:“真诚,认真、老实”是态度模式,“八步骤三种禅修”是方法,再次琢磨离三种过,具六种想。目光落在了这句话上,具六种想是“真诚、认真、老实”的重要基础。佛法说“于己作病者想,于说法者作医师想,于教法作药物想,于修行作疗病想,于如来作正士想,于正法起久住想”。在这些认识中,最重要的是作病者想。这时,心中又不觉浮出辅导员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六道轮回的重病患者”。
思及于此,心里不禁豁然一亮:“于己作病者想”,原来这才是核心中的重点啊!正因为有了这一核心要点,其他五想才能成立,才会真正落实“理解、接受、运用”。随之又想到辅导员师兄平时所说,病者,不是指普通患者,而应该是重症患者!心中不禁懔然颤动:原来自己的真诚,还是经不起推敲的,真诚的高度相对还是低啊!
回想起自己参加三级修学的缘起,主因是自己有烦恼、痛苦,确实是一位病患;自己也确实渴求对症治病,态度不可谓虚假;但是修学至今,我对“病”的认知和初始比有什么改变吗?没有!我冷静地自我审视,原来自己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普通患者的程度上,就像是“高血压慢性病患者”,有时也会得个“重感冒”之类发热头疼,哪里有重症病患那种祈求良医、良药的急迫性,以及对生命的那种渴望呢?细细检讨自己:每日的定课、资粮打卡,按时用心完成了吗?如果是患者,会不按时吃药吗?工作、家务事情多,没办法修学,自己妥协了吗?如果是重病患者,会这样吗?每节课讲义,有按八步骤用心读三遍以上了吗?如果是病人,会私下减药或不遵医嘱吗?难道真像大多数人那样,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吗?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自己的修学态度是远远达不到“重症想”那个高度的!
这是为什么呢?
佛法说,法不入心!一方面是自己的根器不足,对佛法的理解还是粗放肤浅的,需要有“日日勤拂拭”精进之心;另一方面,对生命的意义和轮回之苦没有扎根于心,没有生起至诚之心;修学,还是仅仅满足于解决眼前的烦恼,改善现实生活状态而已。
看到吗,自己的凡夫心还是这么强大啊!
人都有惰性,往往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而惰性又往往来自于功利串习。现代人太现实,都想一付出,就马上有回报。而生命品质的大利益,六道轮回之苦,似乎于也还很遥远。人往往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正确,应该怎么做,但常常是凡夫心占了上风,从而就有了许多的理由、说辞,为自己辩护,来求得心理安慰和平衡。
至此抚心自问,不禁汗颜自己的“自信”!那些修学以来的自得,显得那么微小,这才是真实啊!虽然有些残忍,但却使我清醒,让我明白了修学佛法的次第,时时观照,精进不懈,重复正确的意义。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明月”。对多数人而言,成就不是唾手可得的,专心和恒心是必要的:滴水能穿石,铁杵可成针。佛法早就有顿悟和渐悟的论述,而现实经验也告诉我,态度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向内求,时时观察审视内心,坚持念念如法相续,才能“心入于法,法入于道”。
我们在为取得的每一点改善进步而鼓舞的时候,更应该认识到修学历程的任重道远。我们不要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从而迷失自我;也不能妄自菲薄,失去光明,失去前进的动力。
重新学习“八步骤”,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现况,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在三级修学的引导下,坚定地向着修学的终极目标前进。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级修学有历时八年半的课程,再次拷问本心: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南无布达雅!---皈依佛
南无达玛雅!—文: 沈卫东
下一篇:用佛法的智慧认识世界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