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三种心有感

2018-09-15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最近因为一些因缘开始系统学习三种心【感恩心、尊重心、利他心】的法义内容,从同喜班到同修班道次第的相关内容,初步有一些心得体会,先简要分享一些,供养师兄们!

1、我到底在修什么?

【法义】修行所做的,无非是训练自己的心,把菩提心训练起来,把它变成一种习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有人有虚荣的习惯,有人有爱打扮的习惯等等。修行要做的,就是把发菩提心变成习惯,像我们日常的习惯那么自然。那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功德也在无穷无尽地增长,尽虚空遍法界地增长,修行就省力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心行基础,无论诵什么经,做什么事,都能与佛菩萨的功德相应。反之,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行训练,即使每天在诵经,在念佛,在做很多善行,哪怕在盖庙和弘法,但因为我们没有想着利益一切众生,必然是建立在凡夫心的基础上。做得再多,最终成就的还是凡夫心,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生命素质。很多人说,我在念佛,为什么烦恼还很多,执著还很多,牵挂还很多?那就需要想一想,念佛时是用什么心去念,做善事时是用什么心去做?我们没有念佛时,又在怎么用心?如果每天都在贪嗔痴,修行自然上不去。修行的根本就是发心。我们学习佛法,首先要发心利益一切众生,每天带着这种心来学。不只是学习佛法,包括做别的事,也要养成习惯。《华严经·净行品》就是引导我们做这样的训练。学佛不在于懂的道理有多少,关键在于领会了多少,能用的有多少。

@心得体会

修行修什么?就是心的净化、心的训练。舍凡夫心,发菩提心,把菩提心训练起来,用菩提心替换所有的心。而感恩心、尊重心、利他心就是菩提心的重要内涵

不管修学、做事、工作生活都应该落实到心的调整和净化上,要守护好自己的这颗心。那么我自己做的怎么样呢?其实如果不有意识的观照和调整的话,很多时候还是注重做事,注重结果,把义工行当做做事、把工作生活当做做事、甚至把修学当做完成任务的做事,缺少了对心的观照。

每天做完定课+自修仿佛就完成了任务,有容易流于表象,这个时候学着学着就开始陷入到一种麻木的感觉中去。义工行也是,很多时候也会比较在意结果,虽然想着利益师兄们吧,其实很多时候还是陷入到对结果的执著中,而且这种串习会比较强烈。

想想如果我只是注重表象,注重结果,忽略了这颗心的话,其实还是会让我执、我慢增长,烦恼增长,觉得我挺好的,我那么辛苦做菩萨呢等等。最终很可能还是做了很多利他的事,但却增长了很多烦恼,魔业,那就太不值得了。

所以现在真的觉得并不是在两套模式中就不会把做事做成烦恼的增上缘,两套模式也只是助缘,如果我不能有效的落实,有效的观照和调整自己的心,在两套模式中,仍然会偏离方向。

那么辛苦的修学做事,反而让自己的心行退却,那么到底在图什么?到底在修什么呢?这个真的是我特别注意和调整的,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心行提升上去,慢慢甚至可能连修行的因缘都没有了。

2、学教理也是修行,观念转变是关键

【法义】【学教理也是修行】修行也是同样,首先要转化错误习惯,这又包括两方面:一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即错误观念;&nbs1000p;二是由观念养成的错误行为。学习教理就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观念,在此过程中,转化并修正错误观念。然后还要把佛法所说的正确知见落实到心行。比如因果的观念,无常的观念,无我的观念,空的观念,人生是苦的观念......把这些观念逐步落实到心行中。事实上,转化观念正是修行的过程。过去我们总觉得,学教理是学教理,修行是修行,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学习教理,对教理不断地正确思惟,就是修行的过程。修行修什么?就是修正观念,修正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三种:身体的行为、语言的行为、思想的行为,所以叫身、语、意三业。思惟法义的过程,就是在修正固有观念。

当观念被修正了,心态也会随之得到调整。因为所有的烦恼和不健康情绪,都是建立在错误观念的基础上。有人把钱和地位看得很重,觉得这些很实在,有了它们内心才踏实。如果他真正意识到外在财富的无常性、虚幻性,意识到人生价值不在这里,意识到所有外在事物对我们只有暂时而非永久的意义,意识到人生最高价值不是通过外在物质获得的,而是来自内在生命的改善,一旦他懂得这些道理,对外在的执著自然就会淡了。执著淡化了,贪嗔痴的力量也就削弱了。八正道是佛法修行的不二中道,其中就有正思惟。可见,正确思考本身就是很好的修行。佛法的正见、止观、契入空性,都是建立在正思惟的基础上。在声闻乘教法中,讲到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其中的如理作意就是正思惟。所以说,这是修行的常规道路。我们不要以为学教理不是修行,正确地学教理就是修行。

@心得体会

修行是修心,那么怎么让心转变呢?那就需要学习佛法正见,调整自己原来错误的观念,当观念调整了,我们的心态就会自然的随之进行调整。所以正见和观念是两个重要的用力点。如果只是强硬的告诉自己,你不应该这么想,你不应该这么做,心念是很难有限改变的。

还是要通过正见的如理思维去调整,当我真的认识到自己过去行为给生命带来的强大过患,认识到正确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我才会自然的为了【离苦得乐】而调整,这样的观念才更为顺畅,更符合心行运作规模,才能真正的转变自己的心态,进而转变生命品质。

对于这一点我现在觉得也越来越关键,比如对于八步骤的运用,原来感觉自己用的不到位,是因为第4步过不去,不顺畅。

觉得自己做导图啊,看法义啊等等做的挺好的,前三步肯定没问题吧?!但实际上真的做好前三步是不容易的,前三步需要有高度,有系统,需要抓住脉络和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思维的起来,才能真的实现该阶段观念的转变,不然只是抓住一个小的点去观修,这种力量是完全不够的,最终落实到心态上的也必然不够,这个也是自己开始去加强的点。佛法不是纸上谈兵,前三步的正见获取也应该有主题、有逻辑、有系统,而不是一个个散的点。

3、更深刻的体会到【舍凡夫心,发菩提心】是核心

因为自己这次是立足于道次第视频全文去整理三种心的相关内容,这样整体去看这100多万字的过程,一个很大的体会就是修行真的是修心啊,真的是舍凡夫心、发菩提心啊。

原来导师一直在有意识的强调这一点,修行到底在修什么一直在反复的强调,苦口婆心,生怕我们抓不住要点。告诉我们学佛不是在于看了多少,而是落实了多少。告诉我们学佛就是舍凡夫心,发菩提心,告诉我们发菩提心是根本,每天告诉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发心等等。

在这样系统去学习的过程中,才觉得这两年的修学其实要点并不多,重点就那么些,反复的说其实只是为了让我们走的更容易一些,搭的梯子更多一些。

所以这样看的过程中,开始有一种整体的感觉,有一种系统的感觉。怀着整体的感觉去看道次第,去看这条成佛之道,觉得特别的清晰,也觉得自己这两年的努力多么的值得,不管落实的程度如何,但至少完整的去体会,去实践了一遍,这种意义真的比自己过去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啊!

另外还有一点体会就是修学千万不要过度落入表相上,还要落实到根本上,那么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这颗心,就是看自己不管是修学、义工、生活、工作,到底是什么心增长了?以这种心的变化来判断自己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

4、我有多少感恩心?尊重心?恭敬心?慈悲心?

扪心自问,这几种心行我有多少呢?程度多深呢?

对于亲朋,对于身边的人,对于众生,我有多少的感恩心?还是更多的是麻木,觉得对方做的还不够好?

对于身边师兄、亲朋的成长过程,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我有多少的理解和接纳?有多少的包容和慈悲?其实还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在义工行中,可以接纳学员的不如法,但不能接纳义工师兄的暂时不足,觉得都修学那么久了,怎么还不完美呢?那么我是不是缺乏了尊重心?

对于恭敬心,我对于三宝,对于师父是否有足够的恭敬?表面上貌似还好,但实际上内心呢?我有足够的信心吗?我有依教奉行的心吗?其实最大的恭敬来自于依教奉行,来自于传承和发扬如来教法,我有多少的担当之心?在修学的过程我有多少次因为慢心而修不到位?慢心是恭敬心的天敌,想想我自己不由自主的慢心,是不是需要好好调整呢?如果没有恭敬心,我完全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听进去法,听进去师兄们分享。

那么如何用法来改变自己,作为一个覆器,垢器,我甚至连修学的基础都会失去啊!

其实有时候挺羡慕藏地孩子对于三宝信仰的那份坚定纯真,这也是最大的福报,愿我至诚礼拜,用一个个叩首去去除自己的慢心,提升自己的恭敬心吧!愿三宝加持

另外我有多少慈悲心?有多广的慈悲心?有多深?是不是还只有面向自己的亲朋慈悲心?只有程度很有限,有所得的心?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点,慈悲心是菩提心的种子,对于这一点,我要经常在每一刻去提升,每天去发愿,去实践!

5、如何让这三种心真的升华为菩提道的资粮?

最后想说如果只有表面的这三种心:感恩心、恭敬心、利他心,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的升华,其实也是不行的,那样很可能只会成为人天善法,而且会做出种种的烦恼。

只有具备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的统摄,才能成为菩提路上的资粮,才会怀着缘起空性的心不在意结果,更为关注自己的这颗心,这样才有能力去随缘自在,有能力,有愿力,有好的结果。

总之这三种心的修行上要有高度,有菩提心的统摄,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我要用升华后的这种心为自己的修学、义工、工作文: 观童

下一篇:努力修学弟子之相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