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明的人生态度之一
我一直把佛法看做一把手术刀!用佛法正见照见自己的串习所在后,针对问题挥刀切下的深浅程度,就在于自己对解脱轮回、走出生命的迷惑烦恼渴求的强弱程度。这一课我学习了《佛教徒人生态度》之一积极还是消极、之二悲观还是乐观。用这把手术刀解剖一下自己到底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
小时候我不是很自信的人,外表长相一般,学习成绩中等,虽然一直刻苦努力却没有达到优秀学生标准。也许因为母亲是老师的原故,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和高标准,这样长期高压下,而自己一直没达标,结果就是越来越自卑,遇事悲观消极,很少积极主动担当参与各项事务。偶尔顺利时乐观心态就能支撑一段时间,一遇到挫折就又打回原形,甚至出现厌世的情绪。年少时通过媒体报道,知道了走投无路可以选择出家,出家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有吃有穿感觉真清净啊……可终究舍不得繁华,舍不得父母家人,而且青灯古刹我能坚持多久?
成年后,一直用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一直给人孤傲、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形象。所以四十岁生病时感觉我的世界塌了!何时能重新站起来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目标和理想呢?尤其得知愈后恢复期过长时,整体状态皆处于焦虑、暴躁、纠结、愧疚的情绪中,喜怒无常不受控制的发泄在父母家人面前。
本周法义讲,悲观就是看不到人生意义,看不到人生希望,不知活着的意义,这是一种断见;消极是不进取、不作为,厌世的。乐观是把人生看得非常真实、实在,这是一种常见;积极是正向的、有为的、进取的。
站在九楼上,望着外面好像他世界的人们、马路和来往的车辆,脑中一念闪过:跳下去吗?不能!父母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假手他人啊……法遐师兄给我送来经文和《坐看云起》,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那当时当下我是家里快乐的源泉!我看清生病的真相--生活准则高标准,于是就降低标准,放下各种设定。然后整改①接纳生病事实和病愈时间过长,用听经念佛安定自己的心,②做好父母的心灵陪伴,有体力的时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③用清净没有要求的心去看窗外风景,去观内心的风景……渐渐地自己心平静了、清净了、干净了,清泠欢快的语调又回到我的身上:心灵亮了,内心柔软了,能真切换位思考、体会,人也越来越开朗阳光。那时虽不知佛法是讲缘起的智慧,却因为佛法指引着自己走向了光明,知道了佛教对世界的解释就是“因缘因果”,而学习着用这四个字指导生活和工作。
我的个人主页有一句话--不忘初心!学到这一课回头想想,当初自己为什么学佛?又因为什么进入三级修学?而在这条解脱路上,自己是用佛法正见解剖自己的习气?还是遇到顺境就沉沦、沉溺在其中?我不再悲观而是看到希望,在不断观察修实践中,逐渐用八步骤观修内心达成生命觉醒和解脱。累劫的习气也不是朝夕之间就有质的提升,观修做不好做不下去,那就从八步骤开始再来不断巩固。
进入三级修学后,在这一阶段《人生篇》学习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迷惑和烦恼是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我的生命本质是自由和快乐的,因为烦恼和迷惑而痛苦不断,想要看清生命真相,开发内在觉醒智慧的生命。佛教既不是乐观的,也不是悲观的,我死后能去到哪里?在没有成就前自己是乐观不起来的,因为我还在六道中,还有很多不善业,可能还堕入恶道里。尤其感受到身边很多人深陷于痛苦当中,大乘学佛人我的志向是秉持自觉觉他的使命和责任。用句广告词就是:爱他(她)就引导他(她)走进三级修学。 唯有以中观的心态,客观、如实地看自己、看别人、看事物,看到生命存在的困扰和过患。认识到我生命内在隐藏着自我拯救能力,既要看到希望也要看到缺陷,积极努力披甲精进,在生活上既不放纵欲望的生活,也不追求禁欲的生活,认识上要远离常见和断见、错误的见解,建立对世界如实地中道认识。
妙明合十 2018 .8.30
文: 妙明羽翾下一篇:发心就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