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末学是从大四开始接触佛法也就是2011年
接触佛法也有7年
说起这个我是谁,还是有些话题可以聊的
当然更早的因缘,可能是在高中大学玩的一个叫《冒险岛》的游戏
游戏里的寺庙墙壁上刻着两个大字——无我!
虽然当时对佛法完全不了解,但是嘴巴里却会非常喜欢喊这两个字——无我!同学见到我喊这两个字时,有的还觉得我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是总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后来等慢慢接触了佛法后,读了《金刚经》,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楞严经》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的智慧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到底有没有我?我又是谁?什么能代表我?
我叫林歆智,在我父亲没给我安名字之前,我又是谁?
在父亲面前我是儿子
在小孩面前我是哥哥,叔叔
在同事面前我是同事
…………我在社会成分是如此
在物质成分上,现在的我已经和30年前出生的我已经完全不同了,分分秒秒都在新陈代谢……100年后我终归尘土,我又在哪里呢?
又说回到生活中
在一台饭桌聚会上,朋友三三两两讨论他们的话题,我会很自觉地筛选出“我”感兴趣的话题去听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又发出了调整我的注意力的动作,却还是摆脱不了“我”想调整,我不应该如此的概念。
自己个别人偶尔交流时会聊到“我又不求他有什么回报”这句话时,反观自己,如果真的不求,我为什么又要说出这句话来?正是反映出我内心在求什么,也许是一句谢谢,也许是一种回报。这句话背后是不是在映射出我的需求,我的执着吗?
当一个师兄说到我逛街式学佛时,我想辩解什么,因为我内心想我不是这样,我应该澄清。证明“我”的清白,当我这么想时,我又想,我不应该如此,我是对的,所以我不需要辩解,又落在了我是对的上去了,我在维护我的自尊,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表情,潜在台词是在说我不会错。此时我又在想,不!我会错,我错在哪里?应该调整自己,去冷静,坦诚一点与他坐下来谈谈,看看我们的观点哪里有不一致,如果是自己错了,分析自己错在哪里,应该如何调整~才能较为客观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观察自己死亡时也会想到一个这样的问题,我死时,舍不得某某某……当我这么想时,如果这个人不和我产生联系,我会这么想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死都舍不得,是不是在反映自我的执着到最后一刻还是如此强烈……
从生到死,从对到错,从显性到隐性,无不潜藏着自我,贯穿着我的生命的始终。
又回到《金刚经》里的无我相,无四相,如果有人得闻是经能够不惊不怖不畏,当知世人甚为稀有!发觉真是这样,一生都在我的世界,如果有人告诉自己我其实也是一种错误的设定我怎么会不害怕呢?
因此我尝试在生活中逐渐减少自我的投射,虽然这之间也仍然有我,但是,在待人,在处事,各方面都会轻松许多,计较心少了,得失心弱了。人也变得平和喜悦,个人相处也容易多了,更容易感知生活的幸福了~
文: 智增师兄下一篇:了知生命的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