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慈悲是无条件的
本期我们修学的内容为《道次第》修学课之十所依善知识之相·十德之后四德。
善说法,说法是佛教化世导俗的主要方式。作为善知识,要善于说法,才能令弟子由闻法受益。善知识根据我们的根机,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大家就能走入佛法殿堂,在知见和修行上,一步步成就。善知识对众说法要有种种善巧,由此想到导师施设三级修学模式就是对善说法的最好诠释,导师设立同喜,同修,同德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修学模式,就是为了让各个根基的人都能轻松简明的接受理解,当我们还是佛法小白时,我们先从人生系列小丛书开始学习,学习何为幸福,生命起源等等,让我们对佛法深入浅出的理解接受,当有了一定根基我们就进一步学习道次第,正式开启佛法大门就容易自如多了。我们要深深体会到导师善说法的良苦用心,时刻紧跟三级修学的步伐。
具悲悯,作为依止师,要以清净心说法,纯粹是为了利益众生。只要众生需要,就为他说法,没有任何条件,不看对方有没有地位,任何附加条件都没有。要真正是以悲悯心说法,不是为了自我感觉而说。
我们凡人每做一件事,关注的是自我感觉。比如做一件事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赞赏,就有成就感,觉得很得意,很开心;做得不好,就有挫折感,觉得不高兴,不舒服。这是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这种开心和不舒服,都是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上。开心是因为心落入成就感,不舒服是因为心落入挫折感。带着这种心说法,却不是真正的慈悲,观想我自己,是否时刻具足这种慈悲心呢,可能偶尔见到可怜的人或事会升起悲悯,可是这种慈悲心会持续多久呢,记得有一次在地铁上,我给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让座,看到年老或事幼儿让座这是出于本能,也是我心底慈悲心同情心的表现,可是当我发现这位老人身上有种味道时,立刻让我很不舒服,突然产生了厌烦心理,因为车厢里人很多,又不方便移动我就只能强忍着站在她旁边,还不时的用手捂住鼻子皱眉之类的,老人可能也看出了我的反应,尴尬的转过了头,在那一刻我在老人的眼神里读到了心酸……
下了地铁一路来书院的路上我不停的回想老人的那个眼神,我是发自慈悲心给她让了座位,可是后来的行为却深深的伤了她的心,这难道还是慈悲吗,这种慈悲是不究竟的,因为他会随着我的心转,我的利益转,一旦对我产生了坏的影响,厌烦不满的情绪就第一时间涌上心头,把本来就微弱的慈悲心比了下去,学了本课具悲悯这点,我又更深的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卑劣,如果我能做善事,那么就请做到底,因为真正的慈悲是无条件的,不可附加的。
感恩在书院的修学,让我总能反复的关照自己的内心,轮到修观察修,接触善知识,学习善知识,效仿善知识,像善知识无限靠近……在当今社会,善知识难寻,庆幸我能遇见……
下一篇:什么房子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