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如何承接佛陀赠与的无量福德?

2018-08-26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经文常常说佛是两足尊,最常说的就是智慧和福德这二足了,也就是智慧是一只脚,福德是另外一只脚。“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这个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修慧呢,往往还是老套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戒定慧三学得般若智慧;修福呢,往往也偏向于身体力行地去做事情。比如,三界福田第一是悲田,然后是慈田,也就是要在慈悲喜舍的这些部分里去身体力行的做些具体的善事善行。

古人也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佛教强调这些更厉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能够诸恶都不做了,大的恶、小的恶、内的恶、外的恶都不做了,这就是持戒了。所以持戒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想承受的,就不要让他人也承受。

能够众善都奉行了,大的善、小的善、方便善、究竟善也都要去做,不会说这个善不究竟就不去做,能如此落实修善,这就有福德了。所以,获得福德依然还是持戒为基础,亦如我们强调的“先消业再培福”,而后者更容易上手,这样做下去,就不会做一个善造一堆恶了。

很多人是两手抓两手都不硬,消业不做好,培福也不做好,还不如就专门去消业,集中火力来做这个事情,效率更好些,消业的基础做好了,然后再来专门的培福,见效就容易许多,这和四句偈里强调的“戒为基础”也是很类似的步骤,只不过是提法不同罢了。

自净其意就是自己要学会清净自己的心念意识。实修的从这里开始!如果我们学的方法还没触碰看心守心,就还没进入到实修里。实修的入门是自己能控制自己,最起码的意念杂妄可以在自我层面得到消化和清净。

以上这些就是一切诸佛对大众的教诲了,大家不要连起来读,就形成了“是诸-佛教”,是种种的佛教这种解释就不合适,“是诸佛-教”解释为这是诸佛的教诲就合适些。

这里的自净其意就是触碰获得般若智慧的入门手段,落实诸善是积累福德的方法,止恶是持戒的表现。

以四句偈的次第来看:持戒在前,培福在中,实修在后。所以般若智慧较靠后获得,获得福德比获得智慧要容易些,持戒是获得智慧、获得福德的基础。

如果我们会读经文,就会发现其实佛陀已经赠送我们无量福德了,只是我们不会接,导致贫困交加。有方法不会用,没有法财就是贫,迟迟用不得,又被各种境界干扰就是困了。

所以解困的方法就是脱贫,脱贫的方法就是学习,并拥有法财。拥有再多的法财,最后还是要用在当下,也就是用在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困境烦恼上,用的了,脱贫;用不了,继续被围困;迟迟用不了,那就贫苦困厄交加重叠,这人就很难咸鱼翻身了。

智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但想获得智慧还是需要相应的福德支撑,我们的三部走就是这样:想获得往生极乐的受用,要消业啊,要把拖拽的力量减低到最小程度,再培福,见效速度就快了,各种反应反馈就容易见到了,这时信心就很好了。

我们在经文里如何承接佛陀赠与的无量福德呢?其实就像这次读经练习发的作业是一样的,什么样的菩萨是新学菩萨?什么样的反应是久修道行呢?我们努力趋同于久修道行,就等于我们走到了宿世久修的范畴里。所以听到了甚深法意能去做、能去落实,这就是久修的表现;而听到了一点自己没听过的,在那猜啊、忌啊、恐啊、惧啊、疑啊、诽啊,这就不是一个久修者的应有表现。

最有名气的还是《金刚经》里的那句经文:若人听闻而不能信受,是人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处种善根,若能不疑不惧,这人就是在过去无量千万亿的佛所种诸善根。这里有三个具体的差距:一是数量差距,二是所和处的差距,三是种善根和种诸善根的差距。

这三个差距就表现出宿世修为的不同了,于是我们看到了深经奥义,就算不能解读,不能理解,但我选择相信,起码是久修的表现,久修那就应该是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这福德大不大?如果听到了,疑惑啊、猜忌啊、乃至否定诽谤啊,这福德能大吗?

如《地藏经》开篇文殊菩萨说:佛你这样说的,我就信了,就算我用千劫去计算也算不明白,但我选择相信。你看看这就是大菩萨的风范了;就像《普门品》的无尽意菩萨听到佛说:你们应该供养观世音菩萨啊!于是马上解下璎珞供养观音菩萨,就算观音菩萨不接受,我也要供养,这就是大菩萨的风范。而如果我们听到了,踢一脚一蹦达,扎一针一蹿达,像滚刀肉一样的,风吹不进,雨打不透的,别说一个新学菩萨了,这就一个凡夫了,怎么可能有大福德可言呢?

下一篇:人间天:如何化解修行中出现的逆缘、违缘、恶缘?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