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事练心

2018-08-1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从导师对义工的定义来理解,在寺院、丛林里护持三宝,为大众执劳的角色,都可称之为义工。导师说,在护持、执劳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奉献而非工作的心态去参与,不仅是在做事,更要把它作为修行的一部分。因为义工行可以帮助我们考察,能否以所学佛法指导自身的言行,能否在做事的同时与法相应,能否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尤其在一起共事的时候,因为每个人做事的方法不同,想法不同,如果各执己见,就会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碰撞。所以,我们特别需要以开放的心加强沟通,坦诚相待,尤其要跳出我执我见。当彼此产生不同意见时,可以交流,可以探讨,甚至可以争论。但要知道,所有这些交流都是为了让大家统一到佛法的修学上。因此,做义工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在佛法正见的指引下去服务大众,逐渐消除自己的执著和我慢,降伏种种烦恼

作为凡夫来说,做事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局限,这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我们不要固守这种局限,而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一方面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一方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同时,要把学到的佛法智慧运用起来,用来指导并检验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是不是做得如法?是不是以慈悲心在做?是不是以利他心在做?做事的当下有没有名利心的驱动?如果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定位,不是本着菩提心在做,一样会进入贪嗔痴慢、我执我见的串习当中。

破我执虽然很难,但可以先学会忘我。要开拓我们慈悲的胸怀,要为众生忘我地付出,当你真正忘我地付出时,最后得到的都是自己的。师父曾说,“飘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天是那么湛蓝;流来的是水,流去的还是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得就没有失去的痛苦,要求自己的只是奉献”。为什么有痛苦?就因为有得失的心。常常我们做事多少都会要求有一些回报,但当你没想得到什么的时候,你还会失去什么呢?

所以,修行不只是一天到晚捧着经书念经、数着念珠念佛。古德常讲“历事练心”,如果遇到事就迷惑颠倒,那就不叫修行。学佛修心,内心力量比较强的人可以转境,所有的境界都会随着他的心转;心力比较弱的人,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历练它。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你的愿望越大,阻力就越大,关键在于你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你是否能够超越你眼前的这堵“墙”——你自己?如果不能突破自己,你永远会感觉处处坎坷,困难重重;如果能够超越自己,外在的困难就会变成历练、成长的助缘

所以,愿力决定始终,智慧决定成败。学会对境练心,历事练心,把握每一个当下,让每一次顺逆、善恶的因缘,都变成历练自己,成就菩提的机会。

文: 释义融

下一篇:入学有感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