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问问我自己
最近班级的氛围较以前有些一落千丈。前天晚上,辅导员善省师兄在班级微信群发了两年前我们入书院时签的《学习公约》。第一条,“自愿加入学习,以佛法修学为中心,依照三级修学模式,追求生命的觉醒与解脱”。
师兄说,“我们每个人对照下学习公约,看看自己一路走来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或者已经偏离了?”“现在的修学是自愿学习吗,还是迫于师父的压力,还是为辅导员学习吗?态度模式有没有贯彻?”当初可都签上咱大名的啊!
善省师兄发的话如当头棒喝,我的内心一下子就被触动点醒了。在观修时,不禁问了自己几个老生常谈,又不得不提的问题。
1、想想我为什么要学佛?
当初偶然进书院。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周末的时间无处打发,又觉得无聊,想有一个有规律的去处,而觉得这里也不错,能学到东西,又很健康。
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究其根源,还不是因为内心的苦痛迷茫无法解决?
外在潇洒的背后吃喝玩乐,那不过是找不到答案的一系列的逃避和遮掩;工作会跳槽,看起来风华绝代、意气风发,那不过是对未来的无从把握,和深深的焦虑。未来的生活怎样过,还是像现在一样吗?
而苦痛也不会因为谁年轻而放过任何一个人。谁没有经历过亲人的离别、年华老去的哀伤、身体病痛时的无能为力?且不说父母华发早生,皱纹爬额,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走下坡路的,现在年轻健康,那以后呢?未来,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吗?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用凡夫心去对抗,只会傻傻无知地被搅拌在里面,面对这些,如果不学佛,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吗?
生命,禁不住发问。稍微去逼问去思考,这些问题,就会接二连三的蹦出来。
追问之下,无所遁形,不寒而栗。
2、这些痛苦为什么又会产生?
现在知道,是由我们的业决定的,而心是业的土壤。心,可以从有限变为无限,业的果报也可以从很小变成很重。善因成乐果,恶因成苦果。如果我要彻底断除这些,悲哀、怨怼、痛苦、纠结、纷争、恼怒,这些所有恶的苦果,那一定要从心行上从根拔断,彻底将苦斩断。
修学两年,不带自我,不带恶性情绪,说起来做到很难,但大家都在进步变化。想想班级里,像道澄、道亮师兄们持续的慈悲无我的心行,包括有时候观力,观剑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其实就和菩萨一样。当出现问题,他们直面承担的时候;当他们为他人付出,无怨无悔,没有埋怨、抱怨的时候,和菩萨不就是一样的吗?
3、再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日子觉得好过吗?
现在的生活,有没有觉得如坐针毡?还是对生活的近况和现状感到很满意,从而忘记了人生的痛苦?一直的学习、和义工生活,有没有在习惯中让自己变得麻木,竟而很享受这样(愚痴)的状态,从而察觉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安住并乐于享受目前的现状,那其实我的出离心都没有升起,又何谈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呢?
4、我期望改变生命品质吗?我们所感得的业力果报,痛苦是相对于凡夫而言,只要一天还是凡夫,就会充满贪嗔痴,充满焦虑和烦恼;但对于圣贤来讲,其实生活不苦,生命是充满自由和喜悦的。想想菩萨的生命品质和状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所有众生充满慈悲。 那我自己是否向往这样一种宁静自在的状态呢?
如果我变好了,身边的人也会跟着受益。答案是想。但是觉得很难做到。学习了业力招感果报的原理,觉得还是有机会的。知道了业决定一切,我们的未来,由现在的所作所为决定,而每个心念又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我发愿,从现在开始,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发愿不再造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平时作恶更任运自如,倘若一旦造恶业要立刻忏悔,以发心和修习善行来对治。心清净则杂念不生,发愿每天看导师视频,保证心行, 守护根门,把握当下的每一念,不让业报成倍翻滚。
下一篇:痛苦缘自内心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