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不定心所 时时处处修行
《百法》第19课主要内容先是对不定心所的整体认识,然后通过定义、特征、作用、修习方法对四种不定心所——睡眠、恶作、寻、伺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四种不定心所的学习,旨在将修行融入到生活中,在境遇中时时提起觉知,运用不定心所的运作规律为修行服务。
首先,不定心所的性质区别于前面五类心所,不同于遍行心所,可以遍一切行,也不同于善的心所,性质纯粹就是善的,也不同于烦恼心所,性质纯粹就是烦恼的。是前面五类都没办法归类,被称为不定心所。包括四种——睡眠、恶作、寻、伺。其中,睡眠指心进入很黑暗的状态,不能识别境界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包括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睡眠通三性,所以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心去睡眠很重要。正当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修行,带着善心,带着光明想,保持吉祥卧就是修行。恶作指讨厌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也叫悔的心理,追悔的心理。恶作和后悔是因果关系,首先是恶作,然后是后悔。恶作通三性,做善行产生恶作的心理,这种后悔的心理就是不善的。做不善行产生恶作的心理,这种后悔的心理就是善的,即忏悔,忏我们所做的不善业。因此通过对不善行为生起恶作的心理,来帮助我们修习忏悔的心。人在后悔的过程中,心往往是不安定的,会影响到止。寻指寻求,代表心的一种粗的分别,粗的造作的作用。伺指伺察,代表心的一种细的分别,细的造作的作用。所缘境为意识的境界。寻伺在禅修中很重要,我们要改变认识,开智慧,靠的就是心的造作和重新分辨。从修止成就的角度来说,要让心在用心的过程中,逐渐从粗转向细,越用越细,甚至转向不用心。从用心到不用心,这是禅修的止观成就过程。在出禅、二禅中,就是从有寻有伺,到无寻有伺,然后到无寻无伺,经历这样的过程,来说明禅定境界的深浅过程。
关于四种不定心所,我通过观察修进行了反思。
睡眠心所自己以前重视不够,虽然在《道次第》中就学习了悎寤瑜伽,但从来没有践行过。睡前胡思乱想,妄念纷飞,睡的姿势也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根本没想起来吉祥卧,觉着自己累了一天了,需要放松一下,舒服舒服。因为睡眠心所是通三性的,如果我在认识上有足够的相信,是可以利用睡眠心所来修行的。知道而不能落实到行动上,足以看出我的正见并没有树立起来,对悎寤瑜伽没有真正的相信,同时放逸自己的串习,躺在舒适区里重复轮回的模式,强化我执。把修行和生活对立起来,长养了自己的分别心。通过睡眠心所和恶作心所的学习,我要运用恶作心所,忏悔自己的不善行,把座上的心行带到座下,带着善心和光明想,用吉祥卧的姿势进入睡眠,延续自己的善心所。
关于寻和伺的学习,让我又一次体会到导师的用心,加深对八步三禅的理解。从同喜班开始,关于贪嗔痴的觉知,对无限慈悲和智慧心行的向往;到《道次第略论》三士道的次第修学,发起菩提心;再到《百法》对心种种相的学习和观察,就是在运用寻和伺的心所,对世界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改变知见,开发智慧,用心从粗到细,到任运而不需要用力的过程。而八步三禅就是导师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的从知道到做到的心法和技法,是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十六字方针的有力保障。越修学越体会到导师的用心和慈悲,忏悔自己狡猾的凡夫心,经常逃避内心的问题,被无明和业力牵引而不知悔改。
通过四种不定心所的学习,我要强化自己的觉知力,善用寻和伺心所,数数思维,时时观修,让生活成为自己修行的道场,把每一个境遇都当作修行的机会,时时处处都要用心用力在增加慈悲和智慧上,避免掉入业力串习中,成为无明的子弹、分别心的傀儡、凡夫心的奴隶。
人生是道场,生活即修行,且行且珍惜。
文: 菩提智闻下一篇:披着义工外衣的凡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