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著名唐卡《调象图》图解
西藏有一幅著名的唐卡《调象图》,所描述的内容是“九住心”。透过连环图示,再配合《阿毗达磨集论》与《经庄严论》,我们更能够清楚地了解,成办“安止”的方式。
道路六弯,象征“六力”:听闻力、思维力、正念力、正知力、精进力,与串习力……
以调伏大象,来比喻调伏自己的内心……
以火焰的强弱有无,代表“念、知力”的大小……
僧人右手持“正知”(棍子)的法器,左手持“正念”的钩索。大象象征心,黑色代表“沉没(广论说‘昏沉’)”。猴子象征“流散”,代表“掉举”……兔子代表“细微沉没”。
“五妙欲”表掉举之境。在路上,有A、B、C、D、E五种妙欲,它们是修定的进程上令我们分心的东西。
A是一面镜子,表色和色的诱惑。
B是一对乐器,表声和其诱惑。
D是一个装了香水的海螺,表香和其诱惑。
C是水果,表味和其诱惑。
E是一块布,表触和其诱惑。
A、B、C、D、E就是色声香味触觉的外境,对应眼耳鼻舌身。
路上有一些火,这些火表四作意。
在初修时(图的最下方)火比较猛,越往上走,火越小,这指开始修的时候必须用功力度大和很刻意,到后来不必太过用力和极刻意了。
1.“内住”──心依止于佛像等任何一种所缘,安住修三摩地。
和尚手拿工具在追象但追不到,这时象被猴拉着跑,二者全身示现极黑色,意有所表;而路上也可以看见火冒得很炽盛猛烈。这是说明在开始的时候,心完全不受控,必须很用力修,而且很用力修也不太见成绩。
2.“续住”──持续同一个所缘,安住修三摩地。
大象头上白色渐增,代表“明分”与“住分”渐长……和尚手拿工具在追象但还是追不到,象还是被猴拉着跑,但二者黑色少了一点点。这是说明在第二阶段的时候,心能在很短的时段里,停驻在所缘上。
3.“安住”──当心已从先前的所缘涣散的时候,心再度专注于先前的所缘,安住修三摩地。
和尚的钩索绑到象了,象已不再被猴拉着跑,但还是跟着猴子。二者黑色又少了一点点,这时兔出现了,但注意看,在这时,象猴兔开始看向和尚了(前2阶段,象是看着追着猴的!),大象向后看视,表示了知自心散乱,再次专注于所缘。
这部分图表示,在这阶段我们稍微能摄心,心开始有一点点受控了,但一旦外界干扰心仍会涣散了。
4.“近住”──令所缘逐渐增广,安住修三摩地。
大象、猴子、兔子黑色渐减……
5.“调伏”──修三摩地时,若生起昏沉的话,透过思维三摩地的功德,来产生修习三摩地的兴趣,心能持于所缘上,安住三摩地。透过“正知”令心不流散。提振自心,引入“三摩地”……
现在和尚不只钩索绑到象,连棍也出动得很好了,而且是和尚拉象而猴子乖乖地拉着象尾巴了,象猴兔半白了。此时仍然有兔。这是说明在这阶段我们基本上已对粗的沉掉有控制了,但还存有细微的过患。
6.“寂静”──修三摩地时,若生起掉举的话,透过思维涣散的过患,来止息不喜欢修习三摩地,心能持于所缘上,安住三摩地。
兔子已消失,表细微的沉掉也受控了,但仍然有细微的掉举。这时象猴的白的程度已过一半了。注意这时火很小了,表示这时候只间歇用力保持定就足够了。
7.“最极寂静”──修三摩地时,若生起贪心和忧愁的话,令其马上止息,安住修三摩地。
注意这时和尚不必再借外力指挥了,只是轻轻地盯着象就足够了,猴子已消失,表猴子也受到降服了。表示在这阶段,细微沉掉亦难生起;稍有生起,能无间略起功用而断除。
8.“专注一趣”──透过认真努力的方式,让心能按照自己所想要地安住于所缘上,安住三摩地。
大象黑色已尽,猴、兔已离。最初稍依念知,沉掉流散不能障碍,“三摩地”运行不断……这说明在此阶段时,能长期处在定中,心已完全受控。
9.“等持住”──不须努力,任运而成的,心能完全如自己所愿地安住于所缘上,安住于平等住三摩地。
和尚坐着修定,象乖乖地躺在他旁边,温驯得不得了。
在第9部分的和尚,他的心有彩虹延伸出来,这是说随等持住心后的境界和修持。
彩虹路上的飞天和尚表身的轻安,和尚骑象表心的轻安。最后,和尚骑白象,而且有火和剑,这是表止观双运。这火和下面表四作意的火意思不同,这是指智慧火。剑是表能断轮回的无我智慧正见。
图里的和尚心出两条黑光,表二障,而他正在用无我智慧正见剑砍断两条黑光。
依止安住心的方式“九住心”,心能完全如自己所愿地,平等安住于所缘上的,被“轻安”所摄持的三摩地──“安止”的性相。
在止的状态之下,被观察自己所缘的力量,引出的“轻安”的乐所摄持的,对自己的对境加以分析考察的智慧──“胜观”的定义。
下一篇:人死并非如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