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明明有快乐,为何佛教只强调苦呢
佛教《正念经》中云:“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在六道轮回当中,所有众生都如同生活在针尖上一样。除此之外,佛经中还用火坑、罗刹洲等比喻来说明世间无有安乐、本性是痛苦的道理,即使众生能感受到一点快乐,它也是无常、不稳固的。可见,虽然生活中有苦受、乐受、舍受,但处处可见痛苦的自性。
也许有人疑惑:“生活中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教只强调痛苦呢?”我们的确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少许快乐,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痛苦的。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佛经中对苦的分类,同时也请大家思考——如果生活是快乐的,那你能不能也对快乐做一个总结分类呢?
当我们还在母胎中时,由于母亲饮食的冷热、身体的运动等,我们会感受非常大的痛苦。此外,每个人都伴随着哭声而出生,没有小孩是笑着出生的,这可能也预示了“生”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走向衰老,而“老苦”指的就是身体中的器官逐渐衰败。世间有种观点:当女性脸上出现第一道皱纹的时候,幸福感就会开始下降。现在有很多人,为了永葆年轻,提升幸福感,不惜花重金整容,但事实上,谁都无法改变无常,随着时间流逝,每个人的脸上都迟早长出皱纹。
相信大家都对“病苦”有所认识,尤其是无法享受医疗保障的人们,如果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就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病痛,即便是平日里身体很健康的人,生病时,就像是被石头击中的小鸟,一点力气都没有。我前段时间去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那边有很好的医疗保障,国家会为人们承担医疗费,但还有很多国家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很多人不得不为医疗费而头疼,但这毕竟还只是费用问题,而身体上的疼痛则更难熬。
面临死亡时,我们的内心会经历他人无法想象的恐惧,不论曾经拥有过多少财富、名誉,都不得不放下,孤独地前往下一世。有些人觉得,提及死亡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但这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无论我们多么恐惧、多么想逃避,都无法避免。
由此可见,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你是才高八斗,还是不善言辞;不论你是年轻有为,还是处于垂暮之年,每个人都必须要度过生、老、病、死这四大苦海。
除了上述的生老病死以外,八种支分痛苦中还包括“不欲临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和“近取蕴苦”等四种痛苦。其中,不欲临苦指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夫妻之间虽然早已没有感情了,但出于种种原因,还是不得不住在一起;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的同事一起工作;明明不喜欢读书,但不得不去学校等。
求不得苦,指因为无法获得心里特别喜欢的某个人或东西而引发的痛苦。比如,无法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负担不起自己想买的汽车、房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地位、财富等。很多人都生活在种种的欲望当中,一生中充满期待和幻想,这也是一种痛苦。
爱别离苦,指虽然不想与自己的恋人或亲人分离,却无法与他们在一起而产生的痛苦。如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或者人生中的各种生离死别等。
所谓的蕴,是痛苦的因、痛苦的所依、痛苦的器皿。因为我们具足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所以,注定会感受无尽的痛苦。比如,有了色蕴,就会生病;有了受蕴就会产生欢喜、不欢喜的执著,进而产生痛苦。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讲,不论人生中充满了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应该面对它们。有些年轻人不爱听“苦”,觉得佛教消极悲观,但现实本身就是痛苦,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地把“苦”说成“甜”,否则,当痛苦到来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无法面对,进而选择一些极端行为,甚至自杀。
据说每年约有近四万美国人自杀,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癌症、车祸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人们自杀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无法对治内心的痛苦,找不到其他的出路,甚至认为只有自杀才能终止痛苦,但事实上,自杀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很多修行人来说,虽然生活中也会遇到痛苦,但他们能面对痛苦,并将痛苦转为道用,从而对治痛苦,因此,自古以来,很少有修行人自杀。
有一个故事非常具有启发性:印度圣雄甘地的儿子在12岁时生了一场大病,需要做手术。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医生想骗孩子:“手术不痛苦。”但甘地夫人却拒绝了医生,她认为直接把真相告诉孩子比较好,于是对自己的儿子说:“手术过程会很痛苦,但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你上手术台,所以你必须承受。”她这种让孩子面对真相的教育方式,被后人传为佳话。
生活中的感情、财富、地位都是不稳定的,不论现在看上去有多快乐,无常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并带来很多痛苦。而刻意压制、逃避,对我们没有丝毫的帮助,谁都无法真正逃离痛苦。但是,如果经常思考生活的本质,我们的心逐渐就会堪能,可以将痛苦转为道用,痛苦也就不会带来严重的伤害。
其实,痛苦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带来很好的学习机会,增强我们的心力。修行人也会遇到痛苦,但修行人不会把痛苦执为实有,反而将它转为道用,正如有些修行人面对亲人去世时,并不会像普通人一样脆弱不堪。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一首歌:“我要稳稳的幸福……”但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幸福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稳稳”。如果内心有一定的修行,我相信你就会找到一个相对“稳稳”的幸福。
下一篇:为什么会生不孝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