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8、不贪美色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
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8、不贪美色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8、不贪美色
48、不贪美色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梵施国王太子时,名为嘎西美男。以前世精进修持之智慧串习引发,王子正当青春韶华之时,就对美女等一切能引生贪欲之对境无有丝毫贪执。他还把国王王位当成大过失之源泉,并因此而舍弃自己继承王位机会,前往一寂静山林专修禅定。
一次从禅定中出定后,王子前往山野园林,途中见一美丽非常之人非人美女。美女一见王子,立即就被其相好端严吸引,她便主动跑到王子面前搭讪。为引诱王子,美女打妄语道:“我有一朋友也为人非人美女,她之美色即便天人见之也难免生贪。今日她见到你后,立刻就倾心于你,我正是她派来传情达意者,希望你也能对她心生喜爱。”
王子不动声色地回答说:“这位美女若与你相较,是比你更端妍,还是与你一模一样?”人非人美女答道:“她当然比我更妍丽。”王子则平静回答说:“不论你或那位美女,所拥有之美色均会瞬间消失。不管生为人非人还是天人,众生容颜全部短如白驹过隙。你应谛听:所有众生之躯体无一不是储藏不净粪之臭皮囊,若贪执于它,将来必成感受痛苦之因。”王子将不可贪恋美色之理如是宣说一番。
人非人美女闻听之后即刻息灭贪心欲火,她也愿意从此精修禅定。而王子则又平静回到自己所居茅棚,继续实修禅定。
世尊如是在因地苦修时,任何美女也无法损害王子清净戒律。后当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莲花色舞女曾到世尊前极尽展示种种歌舞之能事,世尊同样也为其宣说佛法,并因之而摧毁莲花色舞女之青春倨傲心理,使其获证阿罗汉果。
另外,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对一切论典均精通无碍,对火供等一切事业也娴熟掌握,因而人人对他都十分恭敬。
他后来了知在家诸多过失后便心生厌离,于是就前往一森林中苦行。因其慈悲力感召,有四只动物汇聚到他面前,宛如四位弟子一般。它们是:蛇、鸽子、乌鸦、野兽。四动物经常与他交往,后有一日,野兽对他说道:“大仙人,于此整个世界,恐怖实乃最大痛苦。”而乌鸦则认为:“饥饿才是世上最大痛苦,不知大仙人有无免除饥饿方便法?”黑蛇发表意见说:“嗔恨心能焚毁自他所有功德,如有息灭嗔恨法门,实为稀有、善妙、殊胜。”鸽子最后说道:“贪欲大火猛烈炽燃,贪心之火一旦燃起,用皎月之清辉或清凉之水也无法浇灭。故而贪欲才为世上最大痛苦,能息灭贪心方为最佳法门。”
此婆罗门于是对它们因势利导说:“这四大痛苦之根本乃在于无明,如无明灭尽,行等其他苦蕴也会全部灭尽无余。”四动物又说:“既然痛苦之源存在于生,那如何才能断尽生之根本?”
婆罗门则对它们开示道:“欲斩断生死流转,必须戒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诸不善业,这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生之大树。”
四动物闻已均赞叹道:“善哉!”随后便回各自地方,按婆罗门教言努力修持,严守不杀生等戒律。后来这些众生均在死后转生为人,并最终得寂灭果位。
下一篇:《人生哲理》:心中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