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笑,在劫难逃
―《增一阿含经》―
五种非人法:
应笑而不笑,
应喜而不喜,
应慈而不慈,
闻恶而不改,
闻善而不乐。
太虚大师曾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将人做好,离佛也就不远了。
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说有五种非人法(就是人不应该做的事):
壹-非人法
一、应笑而不笑:
在大众场合,大家都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绷着脸,不肯笑,让人觉得很煞风景。
这一种人往往性格古怪,不随众,甚至个性偏激,行为举止总是跟人不一样,所以在大众里就没有人缘。因为应该笑的时候他不笑,他不能合群处众,因此不像个人。
二、应喜而不喜:
应该欢喜的不欢喜,比方做好事,这应该欢喜,但他偏不欢喜,这种人在团体里也总是不得人缘,甚至惹人讨厌,因为应该要随缘、随喜,而他古怪不合群,这也不是做人之道。
三、应慈而不慈: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有一种人,应该发起慈悲心,给人一些救济、帮忙的时候,他一点慈悲心也没有。所谓见死不救,没有怜愍心,没有同情心,对人不慈悲,这一种人也不像人。
四、闻恶而不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但是有一种人,有过错不但不肯改,反而为自己的短处、恶行找出很多护短的理由。
这种人因为不肯改恶,不肯迁善,所以一直愚痴、迷惑,不能见贤思齐,不能勇于改过。不肯改过、不肯认错的人,大家也不喜欢他,所以他也不像个人。在团体里,如果姑息这种人,也是不当。
五、闻善而不乐:
听到人家做好事,他不高兴,甚至看到别人做好事,他不但不随喜,反而故意说一些讽刺的话。
例如你出钱修桥铺路,他会说:“自己都没有饭吃了,还要去修桥铺路。”你帮别人的忙,他说:“自己都泥菩萨过江了,还要帮别人的忙。”他总是在人家做好事的时候,专门说一些风凉话
以上是人不应该做的事,那什么是人应该做的事呢?
做人应该具备下列四种基本条件:
一、随喜结缘
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着“缘”来维持,因此,人必须懂得结缘。结缘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财物结缘,用言语结缘,用力量结缘,用智慧结缘……也可以用表情结缘,还要有一颗随喜的心。
有一种人在大家欢喜同乐的时候,总是在一旁冷眼观看,不喜不笑,这种人连些微快乐都吝于布施,哪里还算是人呢?身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不但应该随众随喜,还必须广结善缘,与大家携手共创一个和乐的社会。
二、慈悲应世
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又说:当路人看到孩童掉落井中,第一件事就想到如何去救他,而不是考虑他是不是我的孩子。这种恻隐之心就是慈悲的表现。
因此,当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如果不能发起一点同情心给予对方一臂之力,就不像一个人。做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但应该帮助同类,更要体会物我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不愧为万物之灵。
三、闻过能改
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人类知道反省改过,懂得求取进步。我们还没有到达佛陀那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地,必定会有缺点过失,所以当我们听到别人的指正时,应该欢喜接受。
但是有一种人不但不知道回头转身,甚至推诿塞责,迁怒别人,这种人不求进步,不算是个人。浪子回头,万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有闻过则喜,改往修来的人,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四、与人为善
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能一日千里,是靠着无数人的心血智慧共同成就。
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人不知道集体创造的美妙,听到别人做好事,不但不给予助力,反而讥讽毁谤,想尽办法把对方打倒,这种人对于人类社会不但没有贡献,反而有害,哪里还像个人呢?
是人,就必须随喜赞叹,与人为善,为造福世界而彼此合作,团结一致
人道若有亏,一味妄求佛道,无异缘木求鱼,我们应该时时检讨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能远离“非人”之过。
下一篇:做一个善良的人,修一颗慈悲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