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录
(修行篇)
1.若专注受持于一部大乘经典,加上信愿行,可渐渐与佛菩萨相应,如潜心专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念到和地藏王菩萨感应道交,往生时可蒙地藏王菩萨接引。
2.心性要转正,要提升,世上的事物相才看得清楚,凡事无绝对,时时都在变,修行者也时时都要接受考验。
3.人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活得长若无修行的话,只在消磨福报,故应以积极乐观、努力渡众来面对人生。
4.对自己的期许高是人之常情,不足的地方要努力补齐,人没十全十美,但可力求完美。
5.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要转念,要忘掉,有时是一种成长的历炼,没有这些磨炼,他日将无法承担重任。
6.正法是教人自立自强,要念经,要修行,不是通通都交给佛菩萨处理。如同老师把知识教给学生,考试时则要学生自己做答,若老师还帮忙写答案的话,那学生要做什么呢?
7.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修行人更应如此。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如如不动,不要看到影像或是别人说,就认为是真的,要用智慧去判断,以免被牵着走;修行若心性不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遇上外道,长期耳濡目染下,就会被拉着走。
(业障篇)
1.事情的发生不一定是因果的问题,只是因果占大部份。
2.跟不信困果的人说因果,要有耐心,别一遇到挫折就退缩,这须要时间;与佛法有缘之人说法,则较易使其契入修行,就是因为对方能够了解并相信因果,这有时系其过去世有修行之故;渡众,信佛法因果的要渡,不信佛法因果的,你更要渡,这如同选举一般,拉对方的人一票,等于自己得两票,功德更是殊胜。
3.「无债一身轻,有债不安宁。」若过去世有结恶缘,今世就要尽力化解,莫带到来世,要多结善缘,以后才会越来越好。
(福报/补功德/祖德篇)
1.福报若享用过多,灾难就会跟着降临,故要努力修行,积善修德,福报才会源源不绝,不能只是节流,更要开源。
(家庭/感情篇)
1.凡事要以家庭为重,若家庭没顾好,钱赚再多也没用,也是缺憾。
2.万事随缘就好,无嫁无娶无烦恼(台语),让小孩自己选择自己的婚姻,不用替他们操烦。
3.先找工作,再谈婚姻,生活稳定后,才能够照顾家庭。
4.薪水高低并不能代表一切,若面临抉择,还是要以尽孝优先。
5.父母可依小孩的兴趣去建议学科或学系,并让其自行决定,如此一来小孩较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避免阻碍子女的适性发展。
6.父母教导小孩,除了学科弱的地方要加强,使其有全方面均衡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导正小孩的思想,加强因果观念。
7.品德比成绩重要,要让小孩多去历炼,走过路,吃过苦,才能成长。
8.打工是出社会的前置作业,入社会的前哨站,能学习如何与形形色色的人相处,所以说工作环境是历炼的好场所。
9.小孩的成长期是最重要的心性雕塑期,若不及早教导,等长大了心向外飞去,要想再将其心性拉回来,就不容易了。
10.即使与父母有因果上的相欠,但因果归因果,为人子女仍应尽孝道,那是做人的根本。
11.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要两个人互相了解、包容缺点和欣赏优点,这样的感情基础才能稳固;否则,犹如沙上筑高塔,不牢固。
12.感情的培养与增温,是要慢慢来;人本平等,选人要注重人品、德行与内涵,学历高低与否不代表人的一切。
(外灵/冲犯/魔性篇/被下符)
1.消魔性时,若每个阶段的经文数减少不多,一是心性提升较慢,二是佛菩萨的考验;本世好好消掉魔性,来世较不会再犯;消到遇事时能虚心接受,则表示魔性消得差不多了。
2.魔性就是过去世贪、嗔、痴、慢、疑很重,若过去世是古代员外,有钱有势,因魔性重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诩为土皇帝,就容易造业无数。
3.灵和人一样,有佛也有魔;有魔性的人容易情绪暴冲。
(社会环境/其它篇)
1.目标是要靠自己去设定,自己去打算;什么都不想做,这样是不行的。要自己去制造机会,把握机会。
2.当老师将学生教好,是本分;用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付出,则是功德。做好本份之余,也要兼顾自身家庭,把小孩子教好,做好时间分配。多念经可提升智慧,自然知道如何去做,可渐渐地将事事都圆满无碍。
3.每个人的认知不同,价值观不一样,口头承诺不可靠,因人的感情会起变化。不论做什么事,交情是一回事,但现实面仍要抱有最坏的打算,所以白纸黑字写清楚,不要和稀泥,日后有争议时,对双方都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