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四位宰相的祖荫

2018-06-2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世出世间的事,仅凭因果而已。故佛家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左传》也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然而人心沉沦,多不肯在善因上努力,唯贪求善果福庆。又世人没有不爱其子孙的,皆想要自己的子孙兴旺发达。但能遂心如意的,却很稀有。为何举世之苦恼父母,好心而事与愿违呢?这是因为世俗皆不知“积善余庆”之理,甚至做恶蓄积以谋求子孙的幸福。所以民国时期的高僧印光法师曾说:“如来说经,报通三世。凡人生子,略有四因。报通三世者,第一现报。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如士子习举业,现身得功名。此凡眼能见者。第二生报。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如祖父重斯文,子孙方发达。此则凡眼所不能见,天眼犹能见之。(今生来生,皆约本人说,然隔世之事,难以喻显,权约祖父子孙,欲人易了,不可以词害义,至祷。)第三后报。谓今生作善作恶,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一十百千万劫,或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方受善恶之报。如商周之王业,实肇基于稷契弼舜佐禹之时。若三四生等,天眼犹能见之。若百千万劫,天眼则不能见,声闻道眼,犹能见之。若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惟如来五眼圆明者能见。尚非声闻道眼之境,况天眼、肉眼哉?知此三报之义,则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若是读懂印光法师的这一段文字,自然对因果之理及积善余庆之事实,能有所明了。借此奉劝天下父母,如果想要子孙贤善发达,应先励志断恶修善,恒心积德,方可不负所期。今用“古代中国四位宰相的祖荫”为良鉴,启发自他,希愿皆信因果,改往修来。

萧(唐朝宰相),字时文,在隋代曾担任内史侍郎、河池郡守。后来,萧带领自己管辖的郡,归附了唐高祖李渊。拜民部尚书。在唐朝担任内史令、雍州都督、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晋州都督、御史大夫、太常卿、河南道巡省大使等官职。先后受加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封宋国公。唐太宗曾经赐诗给萧,诗中有“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的名句。贞观二十一年,萧去世,寿七十四。他的儿子们遵从他的遗愿,不择日,只做了简朴的安葬。唐太宗为怀念开创唐朝的众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时常前往怀旧。萧即是二十四功臣中的一人。关于萧的祖荫,《旧唐书》卷六十三中有记载,称萧的高祖是梁武帝。梁武帝名叫萧衍,字叔达。他是中国历史上以“慈悲好善”闻名于世的皇帝。萧衍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六岁的他,“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父亲去世时,表现出来的孝行,也异于常人,感动左右。在政治上,梁武帝推行德政,重视文教。他在位期间,常对百姓施予恩泽。多次对国中极贫困的人家,免于赋税。凡背井离乡而失去家产的人,恢复他们的田宅产业。免除劳役五年。如果老百姓有新生小孩的人家,从宽免除一些税收。孤寡贫弱等无力生存的人,则给予救济,除此,还下诏清理天下的狱讼。梁武帝当国时,在扶持佛法及振兴儒教方面,皆是不遗余力。自身则严守佛教的戒律,恭行儒家的礼教。其事迹在《梁书》等多有记录。在《新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评价。“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梁武帝所开创的梁朝,实是有功于民,没有大恶。以盈余的福祉留给子孙后代。梁武帝的后人,贯穿整个唐朝,先后有萧、萧嵩、萧华、萧复、萧、萧、萧仿、萧遘等八人担任过宰相一职。加上萧顷在五代时期也做过宰相,堪称是“宰相世家”。这种“一门九相”的成就,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那些不了解梁武帝萧衍而听信毁誉的人,真应该重新认识这位“慈悲好善”的菩萨皇帝。

吕夷简(宋朝宰相),字坦夫,寿州人(今安徽寿县)。进士出身,担任过绛州军事推官、大理寺丞(相当于最高法院的官员)、通州通判(相当于副市长)、濠州通判、太常博士、滨州知州(相当于市长)、提点两浙刑狱、刑部员外郎、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右谏议大夫、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集贤殿大学士、昭文馆大学士、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相当于宰相)、吏部尚书、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兼宰相)、司空、平章军国重事等重要官职。关于吕夷简的祖荫。据《宋史》和《嘉靖寿州志》记载,吕夷简的祖父叫吕龟祥,原本是莱州人,吕龟祥的父亲孟奇,生有两个儿子,长子龟图,次子龟祥。宋太平兴国二年,吕龟祥考上进士,为殿中丞。后来做了寿州的知州。“有惠政及民,民爱留之不忍去,遂家焉”。一个地方官,施政能够处处恩泽民众。卸任时,竟然能感得老百姓的爱戴,而不忍让他离去。于是就把家安在了寿州,子孙也都成为了寿州人。虽然关于吕龟祥的评价仅此一句话,从中却可以看出一个从政者“爱民利民”的崇高境界。吕夷简久居宰相之位,后其子吕公著也与司马光一同位居宰相,其远祖与祖父留于子孙的福荫,可想而知。

史天泽(元朝宰相),字润甫,燕京永清人(今属河北省)。曾担任都元帅五路万户河南经略使(相当于省级军政长官)河南等路宣抚使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中书右丞相中书左丞相等重要官职。至元十二年二月七日去世,寿七十四。元世祖忽必烈听说史天泽去世的消息,派近臣赠给白银二千五百两用于办理丧事。死后受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立庙。关于史天泽的祖荫,《元史》卷一百四十七中有记载。他的曾祖父史伦,因建屋掘地挖到金银,才变得富有起来。金朝末年,中原苦难深重。史伦建立了家塾,招学者,家里养活豪杰和读书人很多,在一方有侠义的声名。士族有沦为奴虏的,立即出钱财赎回。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史伦以粮食八万石赈济饥者,人们都争着依附到他的门下。到史天泽的祖父史成时,遭遇世乱,盗贼四起,于是将自家的财产散尽,仅存仓储的粮食而已。到了史天泽的父亲史秉直这一代,读书尚气义,也喜爱施恩于人。从史伦到史秉直,史家的三代人皆重义,恩泽当世。其后人竟出了一位官至中书右丞相的史天泽。在《元史》卷一百五十五的里面,评价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世人将他比做唐朝的郭子仪及宋代的曹彬。

叶向高(明朝宰相),字进卿,福清人。在万历十一年考上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担任过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相当于国家教育部长)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武英殿大学士(位同于宰相)、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等重要官职。先后受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少师兼太子太师、太傅等爵衔。六十九岁时去世,到了崇祯初年,受赠太师,谥文忠。《明史》给予叶向高的评价是:“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又说“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关于叶向高的祖荫,可以追溯到一位叫叶宏的先祖,叶向高在《家谱列》中评价他“家饶好施,里人有急,皆叩公。。。。。。。”意思是说这位祖先家里较富,喜欢施舍,乡人有急事,皆求助于他。到叶向高的高祖叶汉时,据说他尊敬读书的儒生,饮食钱财的赠予没有过吝惜。闽清有一位叫郑仲达的穷苦书生,和叶汉是好友。常接受叶汉的帮助。后来郑仲达中举当了官,叶汉竟然拒绝郑的重金酬谢。旁观者见状,都惊叹敬服。叶汉去世时,“远近悲悼。”叶向高的曾祖叫叶仕俨,叶仕俨的父亲和哥哥早逝,他把祖上的遗产分成三份,最好的一份给嫂嫂和侄儿,中间的一份给弟弟,最差的一份留给自己。叶仕俨还经常帮助贫弱,善行颇多,有的邻居向他借贷,日子久了还不起,他就把借据烧毁以示不追债。他曾说:“财有赢缩,义无存亡,吾不因财而失义也。”有一次,叶仕俨的兄长被污陷杀人,惧怕而逃走。叶仕俨代兄入狱,备受折磨。行刑者说:“我们要抓的是你的兄长,你不要自作自受。”叶仕俨说:“我的兄长确实未杀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最终得以释放。叶向高的祖父,名叫叶广彬。读书明理,是当地知名的文士。他的儿子叶朝荣,即是叶向高的父亲。叶朝荣,字良时,号桂山。曾担任江州别驾,主管一州的赋税征收,还做过瑞昌和彭泽的知县,及江西九江通判,后来更升为广西养利州知州。叶朝荣做官清廉,重视农田水利和文化教育,团结少数民族,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赞誉。据《福清县志/人物/前修》记载:“叶朝荣。。。。。。主督赋,洁己恤民。。。。。。复筑城、建学、凿陂塘、垦田、导水,经画创置,皆贻民百世利。暇则与诸生讲说经术,迪以纲常,至蛮夷君长,皆款关受学。州俗一新,埒于中土。卒之日,僚属检其囊,仅书数卷,衣数袭而已。”由以上可知,叶家几代人皆有懿行,后人中出了一位首辅大臣。叶向高虽身居高位,却生活朴素,家居只穿布衣。他做官许多年,“未尝害一人,未尝受一人钱”。告老还乡时,熹宗皇帝赠给他白银千两,他却将此银捐出,用于建桥,桥名“赐金桥”。根据《明史》记载,出于各种原因,宰相的事务一度皆由叶向高一人主持,所以被称做“独相”。若非祖荫护持有力,子孙焉能如此贤达。

《易经》中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苏东坡对此做解释说:“曰‘佑’,曰‘吉’,曰‘无不利’,其为福也多矣。而终不言其所以致福之由,而象又因其成文,无所复说。此岂真无说也哉!”孔子则说:“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天道以善为顺,积善即是顺天。积恶即是逆天。以上所举萧、吕夷简、史天泽、叶向高,此四人的祖辈,皆有顺天之德。故后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其祖荫所庇,子孙分别为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的宰相。世上有希望子孙贤达的人,宜将此作一良鉴,持恒栽培。为恶不知悔的人,应以此作一警醒,始于相信因果,终能迁恶向善。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素食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一篇:千里姻缘一线牵重庆老兵找到失散60年的结发妻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