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2018-06-22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功德跟福德有区分,我们不能不知道。福德,果报三界,在六道里面享福,福很大;功德,能帮助你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功德重要!

学佛的同修,关于这一方面许许多多人混淆不清,误以为福德就是功德,这个铸成很大的错误。

福德跟功德在相上是非常相似,这个相似是某些形相里头相似,让一般人产生误会了。

最容易让人混淆不清的,是佛门许多寺庙道场都放一个箱子,让一般人把钱丢到里面去,那个箱子叫“功德箱”。人误会了,我们对于三宝拿一点钱财去供养,这就是功德,错了!如果这样是修功德,梁武帝为佛教建立四百八十座的道场,规模都很大,供养几十万出家人,他问达成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那是什么?是福德。如果他要问:“我这个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你修的是福,你来生享受大福报。人间没有那么大的福报,那你就到天上享天福去了。天有二十八层,看你福报的大小,福报会把你不断往上抬升,上则为天王,福报大的到天上去作天王去了。

功德,有一些功德一分钱都不要花的。譬如修布施,布施到底是对治什么?对治悭贪。悭吝的心断掉,没有了,贪心断掉了,对世出世间法都没有贪心,你布施波罗蜜圆满,这是功德,这不是福德。有没有福报?有,那个福报超过人家修福的,超过梁武帝。为什么?梁武帝修的福报是有限的,你把悭贪烦恼断掉了,那个布施就是舍、就是放下,你这个是称性的,称性的福报是永远享不尽的。持戒也很容易混淆,我看过有一些出家人严持戒律,持戒很严,他修的是什么?福德。五戒十善、菩萨戒分真做到,戒律清净,怎么知道他是福德,不是功德?他恶念没有断,持戒是对治恶业的。恶业怎么没有断?他瞧不起不持戒的人,“某个人不持戒,某个人犯戒,某个人破戒”,这个念头他不断,他心不清净,所以他是福德,他不是功德。

怎样持戒是功德不是福德?持戒清净,恶念都断掉了。不但恶的行为没有,恶的念头也没有了,念头没有了这是功德。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持戒持得很严的人,他身虽然没有犯,他口还有犯,从口里面批评的,我们就晓得他意恶没断。后面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亦复如是,这个东西要细细去讲求,你才真搞清楚、搞明白。换句话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地一定要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相应而不著相,那是真实的功德;相应著相,依旧是福德。不能不知道,不要误把修福当功德。功德有了,福在其中,哪有没有福报的道理?福报现前的时候,未必具足功德,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成就一切佛功德海”,佛是证果的人,他的功德成就了,普贤在此地为我们示现,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知道如何来修学。

学佛的功德,功是功夫,德,这个德在古时候跟得到的得是相通的。你学真正有体悟,你真正得到。你把你所得到的都应用在生活上,所谓活学活用,这里头有无尽的喜乐。功德跟福德不一样,这是我们必须把它辨别清楚。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佛门里面很多同学都没有搞清楚,往往把修福以为是修功德,那就错了。功德跟福德最大的差别,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提升你的灵性,这是功德。福德没有这个效果,福德,你所感得的是人间天上的福报,不能提升灵性,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不能不搞清楚。可是功德跟福德有时候是非常接近,在事上非常接近,好事,做好事,实际上在心里上讲不一样,功德跟福德在用心不同,这是真正修行人不可以不知道的。说到这桩事情,我们会想到梁武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学佛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在位的时候,为佛教建道场,这好事情,他建了四百八十座,都是很有规模的寺院。喜欢人出家,人家要发心出家,他一定护法,护持供养。他曾经护持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达摩祖师来到中国跟他见面,他就拿这些事情向达摩祖师夸耀,他问达摩祖师:我做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给他说了真话,跟他讲「并无功德」。他听了非常不高兴,话不投机,就不愿意跟他讲话,就送客。达摩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如果梁武帝要问:我的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他是修很大的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跟福德差别在哪里?功德在智了其空,那就是功德。做了这么多事情,心里头痕迹都没有,那就是功德,那达摩祖师一定非常赞叹他。他做的这些好事,念念不忘,我做了这个好事,我做了那个好事,那就是福德。换句话说,大乘教里面讲,只要你有分别执著,统统是福德边事。如果离开了分别执著,你所做的全是功德。我们再讲得粗浅一点,你有自私自利,你没有把「我」忘掉,你所做的全是福德。如果你真的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功德。这就说明著相是福德,离相是功德,这个要记住,为什么?离相跟性德相应。这些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不著相。不著相是智慧,智慧成就的事情是功德。著相,著相是烦恼,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痴慢没放下,你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我再说一句更清楚的话,你用的是轮回心,轮回心干什么事情都叫轮回业,轮回业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面受果报。你行的善,三善道享福;你造作的不善,三恶道受苦,这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有自私自利,有著我相、人相,你才有所畏惧。如果你真的知道,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什么恐惧?没有了。没有恐惧,还是断恶修善,干什么?就是这段经文里面所讲的,为主导除恶,这重点,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是来帮别人的,与自己毫不相关,那就是功德。如果以为自己做了多少好事,那是福德。像梁武帝问的这些话,全是福德边事情,与功德毫不相干,点点滴滴还牵挂在心头,这就错了。所以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

清凉大师在此地说,学佛德行,以为能至,一定要学佛的功德,要学佛的行谊,这样你才能达到你所希求的目标。目标是什么?开悟。学佛不求别的,学佛要求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

文摘恭录-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O八八卷)

问:功德、福德、福报,三者有何不同?因为与人谈及功德时,以达摩初化梁武帝为例,告诉对方此公案中,达摩说无功德。但对方纠正我应为福报,是否为福报,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净空法师答:这个事情要讲清楚、要讲明白。达摩到中国来,见到梁武帝,梁武帝跟达摩祖师说,他做了皇帝之后,全心全力护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寺院,在他在位的时候,建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度人出家,他是非常欢喜人出家,哪个出家他都高兴,他都护持,所以在他那个时代,出家人有十几万人。他向达摩祖师炫耀,他这个功德很大,他认为这是功德。达摩祖师说老实话,跟他讲,你做的这些事情,并无功德!什么是功德你要清楚,功德是戒定慧。你做这些事情你自己没有得定,没有开智慧,你要得定,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不会炫耀,炫耀自己我做这么多好事,不会。所以他没有功德,也就是他没有定慧。不但没有定慧,连戒也没有。何以说戒没有?戒里有自赞毁他,他虽然没有毁他,但他自己赞叹自己,这个在《瑜伽菩萨戒本》里头是重戒。他还自己夸耀自己,所以戒定慧没有,他哪来的功德?

梁武帝听达摩祖师这一说,就很不高兴,恚心起来了,不高兴,不理他,就叫他走了。所以达摩就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没人理他。如果梁武帝要问他:我做的这些事福德大不大?那很大,那真的是甚大、甚大,他做的是福德边的事,不是功德边的事。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脱轮回,你的福报到什么地方去享受?不一定,这个你一定要知道。不是福报很大就生天,没有那回事情,福报很大照样可以堕落。这个修的福,我们佛门里面讲,六道轮回里头的业因,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去投生。你到人道来,人是秉什么样的引业?你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过去生中五戒十善这个业因,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像梁武帝修的这些事情属于满业,满业就是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享受福报,他修的是满业。

你看看,同样都是得人身,为什么有贫富贵贱不一样,寿命长短不一样,物质精神生活环境不一样?那个不一样,是满业。你到哪一道来大家都一样,这个引业是相同的,所以他修的这是满业。如果他五戒十善都做不到的话,他将来到哪里去享福?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他到饿鬼道享福,到畜生道享福。饿鬼道里面做鬼王,做城隍、做土地、山神,这都是有福报的。他有庙,有多少人去祭祀、供养他,到那里去享福。到畜生道里面,像安世高的朋友[共+阝]亭湖的龙王,他是蛇,畜生道。你要晓得,那个龙王是安世高的同学,前世是出家人,安世高给我们说,这个出家人不错,明经好施。你想想看,他讲经说法,他通教理,他明经,所以他有智慧。这个龙王很灵验,有求必应,他灵验,灵验是他从前讲经,他有智慧。他喜欢布施,布施就福报大,所以他有福、有慧。

为什么堕到畜生道?换句话说,五戒十善都没有修好。堕畜生道的业因,安世高说得很清楚,也提醒我们,恚心没断。恚心是什么?那个时候出家人都是托钵,每天到外面去托钵。托钵,人家供养的饭菜好,他就很欢喜,饭菜不好,他心里面就有愤怒。虽然不发作,他心里不高兴:我天天以法布施来供养大众,你们给我的回报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么个念头,堕到畜生道。我们今天想想自己,我们的功夫比这个龙王不如,没有他修得好。但是我们今天的脾气比他大,他还很含蓄,虽不在表面上发作,心里不平,他还很含蓄。我们天天瞪着眼睛骂人,他堕畜生道当龙王,我们到地狱道去受罪,很明显的例子,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功德、福德不相同。如果梁武帝要问他: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大福报。

你们建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些寺庙,把佛菩萨像塑成金身供养在那里面,你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上头没有房屋,他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有个小茅蓬他就足够了。

佛的心是为一切众生「调众生,宣妙理」来的,是干这个的!我们真正把他老人家所讲的听明白了、听懂了,依教奉行,这叫真供养。所以经典里面不晓得讲了多少遍,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比不上四句偈为人演说。

佛经里面的四句偈,演,我做到了,表演给别人看,我讲给别人听,那个功德超过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这个话不晓得讲多少遍,我们都把它忘得一乾二净,还塑造金身、造这个大寺庙,以为有福,以为自己有功德,错了。

当年梁武帝为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庙,供养十几万出家人,见到达摩祖师,他在炫耀他的功德。跟达摩祖师说,你看我做的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一句老实话,跟他讲,并无功德。这一下把他气坏了,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送客,以后再不见面了。达摩祖师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他没听懂。他那个修法是人天福报,与功德不相干。功德是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那个修福只是来生后世人间福报而已,这不能不懂。所以佛为我们示现、为我们表演怎样贮积功德。

功德是什么?定、慧。戒是福德,因戒得定,戒就是功德,如果戒持得很好,没有得定,没有开智慧,那个持戒是福德,功德、福德一定要清楚。功德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生死大事,能开悟、能证果。福德不行,福德所感得的是来生的福报。福报小一点在人间得富贵;福报大的,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就到天上,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以上还要有一点定功,修了一点定还没有修成功,在佛法叫未到定,就是考试不及格。上面的四层天,欲界,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是修定不及格。如果定修成了就不在欲界了,这个绝对要明了。定修成是把烦恼伏住了,有时候也是断,但不是真的断,是伏断。古人讲石头压草没除根,但是它不起作用,伏住了,这在六道。如果这个烦恼真的断了,他就不在六道了,他证阿罗汉果,他出去了,这才是我们一生修学真正目的之所在。

文摘恭录-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一集)

我们一直到读了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才稍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为什么它无始?它太短了,你想想看,我们现在就算一秒钟弹四次,弹指四次,一念是多少时间?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能说它有开始吗?我们说这个开始,那不晓得多少个念头过去了,所以念头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了。经上常讲一那,就是极短的时间,可是短到什么程度,说得含煳笼统。弥勒菩萨这个讲得清楚,一点不含煳,「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弹指弹得快的,可能有比我更快能弹五次,我大概能弹四次。弹五次的话,一千六百兆,五个三百二十兆,你看那个速度这么快,你怎么能说它有生灭?所以不能讲它有生灭,来不及了。所以佛经上讲生灭同时,同时可以这样讲法,不生不灭,只能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你要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不是多余的吗?确实有生灭,生灭速度太快,你没有办法去观察它,你眼看不到它,你念头想不到它,所以只说这个生灭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里头有生灭,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即是生灭,你才能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搞清楚、搞明白,说老实话,还是用分别执着;不用分别执着,咱们还是搞不清楚、搞不明白,为什么?不会用真心,用的是妄心。实在搞不清楚,你就别搞了,你就老实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不就清楚了吗?这是个好法子,何必去惹这些麻烦?大乘经恭恭敬敬念一遍,这是功德。可是你起心动念就想这什么意思,功德全破坏了,功德就没有了,就变成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念?念是修定,用读经的方法来摄心,把所有的妄想执着放下,读经也不起妄想,也不起执着,读经是在修定。八万四千法门,这也是一个法门,问题就是自己会不会。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随喜他人印经,是不是与印经者享有同样的福德,还只是在行财布施?是自己印经的福德大,还是随喜别人印经的福德大?

答:福德大小不在这里论,在你发的心真不真,你的愿广不广。如果你的心真,你的愿广,超过印经的人,人家是印个一万本,你虽然随喜印个一本、两本,你的福德超过那个人,这是论心力跟愿力,不在形式。所以你才晓得,贫穷人可以修大福,大富大贵的人往往修不到大福报,因为他的钱太多了,这么一点点他没有放在眼里,就是他的恭敬心不足,比不上你。你们看《了凡四训》里面有个小故事,有个贫女在寺院里面供养两文钱,福德超过以后她做了王妃一千两黄金的供养,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你的真诚心、你的愿力大,小布施得大福报。(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

问:“《地藏经的启示》里有一段说,功德没有办法给人,只有福德可以送给人,功德一定要自己修学。请示师父,我们通常都说‘愿以此功德,回向于某某’,那个众生可否会利益于此功德?”

答:你修的有功德,可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样。我有福报、我有财富,我的财富可以给你共享,可以赠送给你,我有房子可以供给你住,福德。我在社会上有地位,我可以让给你。像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福德让给别人;安世高大师他是伊朗国王,他做了半年国王,发心出家,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这就是福德可以送给人。功德不行,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我持戒的功德没有办法送给你;你不持戒,我持戒,我没有办法把我持戒的功德送给你,这个做不到的。我得定了,我没有办法把定送给你;我开智慧了,我也没有办法把智慧给你。所以功德没有办法给人,福德可以给人。“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个人”,你是特别修功德,是为他修的,这个功德他得到了。譬如我的一个朋友过世了,我为他念一百部《地藏经》,特别为他念的,不为他我就不念了,为他念的,这个功德他能够得。他得多少?《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七分之一;七分之六自己得,七分之一他才能得到。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特别为他做的,他所得到的,还是福德,还不是功德。

《地藏经》上,诸位去读诵就明了。婆罗门女母亲在世的时候造作恶业,女儿很聪明,女儿懂佛法,要根据佛法里面所说,她的果报一定在地狱,所以母亲死了以后她非常忧郁,怎样去救她母亲?她是有真诚的孝心,感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佛教给她修学的方法。教她什么方法?念佛方法。她为了要救母亲,一天一夜她自己就成就,这就是我们讲的念佛,她成就一心不乱;真诚到极处,才有这个效果。证得一心不乱,这个果位相当于小乘的阿罗汉、大乘法的圆教七信位的菩萨,很不简单!她母亲生天,离开地狱生天了。你们想想什么原因?如果不是她母亲堕恶道,她不肯这么样的用功、这么认真,所以她能够在一天一夜得一心不乱,是她母亲这个力量帮助她的,她母亲要不造恶业、要不死,她也不会这么认真学,她一辈子也得不了一心不乱。母亲给她做增上缘,她也真用功、真发愤,成就了,母亲能够脱离地狱生天就得这一分功德,“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来回向她。

我们要是为家亲眷属诵经,有口无心,他得到的非常有限;如果我们都像婆罗门女一样,你这个回向给他,他决定超脱,非常有效。完全看我们自己修行的功夫,我们功夫愈殊胜,他的地位愈高;如果我们只是念佛、诵经、拜佛,心里的杂念一丝毫都没有断,他得到的太有限了。这个道理都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教我们怎么样超度,超度如何才能得效果,要懂这个道理。由此可知,不仅是对别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要真干!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真成就了,真正觉悟了,我们修的是念佛法门,真的往生了,我们往生的品位愈高,我们自己的家亲眷属,一般讲的冤亲债主,他们得的功德就愈大;我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们,天天回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他得到的愈大。如果我们修行一无成就,他什么也得不到,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努力。(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问:请问老法师什么是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答:好,这个问得好。“德”跟得到的“得”意思完全相同,福德就是你得到这个福报,功德就是你得到所修的这些功,这个德跟得到是一个意思。但是功跟福不一样,福德是讲五欲六尘,对外的,这是属于福德。所以福德,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我有房子可以送给人住,我有吃的、穿的可以送给人,布施给人,供养给人,福德可以跟大家共享。功德不行,功德是自己内在的,内在的功夫,这个我没有办法给你。如果这个东西要有办法给我们,我们就不要修行了,释迦牟尼佛把他修行的功德给我们,我们不统统都得到了吗?所以功德不行,功德古人讲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谁都不能帮助谁。

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的,你看阿难自以为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兄,最疼爱他的,以为自己不要修行:你们要修苦行,你们不修苦行你们得不到,我大概到时候我的大哥就给我了。在楞严会上还遭摩登伽女之难,这才晓得不行,关系再好的,也没有办法给你,所以功德是要自己修。最容易体会的,譬如说持戒有功,持戒是你自己事情,戒律持得很好,你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定,因戒生定。这个定在佛法的术语叫三昧,你得三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得清净心。所以,持戒这个功不能给别人,得三昧、得清净心,这是我得到的,也没办法给别人。修定有功,开智慧是德,你看佛家常讲,“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从戒定来的,你不持戒、不修定,你不会有智慧。听得再多,看得再多,这在佛法叫世智辩聪,那不是真智慧,那个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真智慧。所以,功德与戒定慧相应,福德没有。他问的都是与这有关系的。(净空法师・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四 )

问:可否转福德为功德?

答:可以,都在一念之间。修福德不执着福德,修福德不想福德,就转变成功德了。我有福让大家去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给我们示现的,我们要注意。他一生每天所修的,三种布施具足,他每天给大家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法布施,开智慧。讲经需要身体,这个身体叫内财布施,我用身体、我用体力来为大家服务。像现在许多同学在道场做义工,做义工是内财布施,它的福报比外财布施的福报还要大。外财你虽然有钱,你拿个十万、八万到这边来供养,外财;你在这个地方做一天的义工就不只十万、八万。所以内财、外财我们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一生内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天天都在干,他是把福德转变成功德。(出处同上)

问:今世惜福可否转今世福报为福德和功德?

答:可以转的。我刚才所说的这个意思你要都懂得的话,你都会学习,你一定能做得到,一定能转。(出处同上)

1.转福德为功德

世间事遇到了,我们做,就是修福。做事的时候不要怕吃亏,多做是多修福,这有什么不好?做的时候不要执着,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一点痕迹都不露,如《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才是真正的福报,就把福德变成功德了。如果心里常常想:「我已经做了多少事情。」这就是世间法,是有漏的福报,得的果报很小。

年轻的时候多修一点福,到年老的时候,你就享福了,就有很多人来照顾你。年轻不肯修福,到老的时候,没人照顾你,还是要自己操劳,这因缘果报确实丝毫不爽。

2.离相修福

舍财是福,但是更要紧的是要不着相。着相修福,是人天果报;离相修福才能明心见性,才能够往生不退成佛。

不但外财能舍,内财也要能舍。什么是内财?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劳力,能无条件的为大众服务,这叫舍内财。不求报酬,认真的为社会、为大众服务,这就是布施。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就这一条,我不能忍受,不能忍受就到三途去了。你愿不愿意到三途?听说到三途又不愿意,现在又不能忍受怎么办?一定要忍受。要知道,忍受这个事情从哪来的?是自己过去或者是今世之前所造不善业所引发的,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自作自受怎么可以怨天尤人?决定不可以。

一定要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我们一生不怨天不尤人,自己每天欢欢喜喜、快乐无比,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第一个条件就是修忍辱波罗蜜,于一切法清楚、明了,一点都不迷惑。于理上忍,那是很高度的智慧,看破了;于事上忍,确实要承认自己有业障,真正修忏悔,惭愧,积植自己的德行,好事,积功累德无过于此。现在虽然是很苦,后福无穷,为什么?你做了太大的好事了,后福无穷。

一发脾气就完了,功德全完了,决定不能发脾气。有人来引导你,故意让你发脾气,你要晓得那是魔来考验,看我功夫够不够?魔不能破坏我的功德,只有自己可以破坏,他一引诱,我的脾气就发了,你看我多听他的话。你好不容易修积那些功德,魔在那里风:赶快发脾气、赶快发脾气,把它烧得干干净净。

你就那么听话,一下就烧光了,火烧功德林,上当了!所以什么样的逆境、恶缘,不发脾气,如何应对?笑容应对。发脾气怎么骂,骂一个笑面的人,他骂不下去;我们面孔很难看、很不高兴,他骂得就很严重了。我们是个笑面,若无其事,骂累了他自然就停止。

不能对骂,对骂就没完没了。所以都是好事,没有坏事,都是好人,没有恶人,这是佛菩萨心目当中所看到的境界。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看你是用的什么心,你用的是佛心,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

1.我们今天世间大富大贵之人,都是过去生中修行不及格的人,修行的果报变成了现前的福报,他一享福就迷惑,就再也不肯修行了。

2.在我们讲堂,诸位能看得到,来听经、念佛的,有几个是富贵人家?富贵人家他到道场来拜拜,来烧个香,喝杯茶,他就走了。富贵人家来佛门捐钱做功德,他以为“我出了好多钱,我就有好多功德”,其实这还是福德。

3.他不听经、他不念佛,他钱太多了,认为自己有钱供养这些法师,法师们替他念经、法师替他拜佛,这个福都是他的--想得都很天真。这就是佛常讲的“富贵学道难”。

4.诸位一定要记住,如果我们这一生修行没有成就,来生就跟他们一样,来生就是富贵人,就不学道了;换句话说,没有办法超越轮回。不能超越轮回,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三恶道,尤其是在地狱道

「佛之善根,念佛最胜,今欲齐等,故亦当持名念佛。」佛的善根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但是一切善根里面最殊胜的、最为第一的就是念佛。所以《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要跟往生菩萨相比,我们这三样,善根、福德、因缘都比不上;换句话说,欠缺太多,怎么能往生?勤修持名念佛,就能把善根补足!黄念祖居士给我们做了个示范,往生前半年,也就是说他用半年的时间,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半年的时间把善根福德因缘补足了。这是示现,是做给我们看的。我们看到、听到了,要有警觉心,想想自己善根福德因缘不够,看到老居士这个示现我们就明白了,不够可以弥补,用什么方法?用持名念佛把善根福德因缘统统补起来。

底下告诉我们,为什么持名有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名具万德」,这个万不是数字,是大圆满的意思,《华严经》用十代表圆满,那万就是大圆满、最极圆满。这个话是真的。隋唐祖师大德告诉我们,那不是一个人,他们是集体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哪一部是第一?这个第一就是这部经足以能够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的义理这部经里头统统都有,这才能称得上代表。这是所有祖师大德几乎都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换句话说,《华严经》具足万德。可是《华严经》到最后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代表极乐世界、代表阿弥陀佛的,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比《华严》就更殊胜。《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可以代表全经的?四十八愿,这第六品;四十八愿哪一愿能代表一切愿,这一愿就代表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这就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祖师用这种方法,这是归纳的方法,归纳到最后才真正发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具万德,「总摄一切善根」。这祖师们的善巧方便,用这个方法让我们体会到名号不可思议,执持名号就是无量功德;名号如果失掉,功德就不见了。所以势至菩萨教我们忆佛念佛、净念相继。相继不是在口里,口里念佛中断没有关系,意念不能中断,心里面真有佛,真的把佛当作自己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

大经到末后,教给我们修行一个总原则,叫「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事就是一切人事物,你要经历一切人事物里面去炼心,炼什么?真心。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一切从真实心中作」,就是这个道理,而后你离垢才离得干净。要知道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都是尘垢,不仅说是一般人讲烦恼,厌烦叫烦恼,欢喜也是烦恼,只要动了心都叫烦恼,都叫做污染,所以离染污要离得干净。离染污是真正的忏悔,是真正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切人、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之中,修自己的清净心,重要!就事相上来讲,佛教给我们修学十善业道,这是最初下手之处。我们来对治烦恼、对治七情五欲,恢复自性清净平等,十善决定不能够疏忽。善跟戒有差别,事上好像是没有两样,十善前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五戒里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好像都是一样的,条目一样,用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修五戒,戒的目的是要得定,所以他用心、果报不相同。修善的目的是要得福,要得福报,他不是在得定。所以持戒是功德,行善是福德,这个不相同。事上是一样,用心不一样,愿求不一样。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间法;五戒是出世间法,十善是世间法。所以这两者我们要合起来讲,一定要认真的去做到。

念老引《胜经宝窟》,这里面讲功德,「德者,得也。修功所得」。这句话解释得好,什么叫功德?德是什么?真正得到了。佛法里头什么叫德?开悟就得到了。修定算上是功,开悟就得了,没有开悟是在功,在用功,功用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悟才叫德,悟真明白了,明白就回头了。德的现象是什么?德的现象是放下。万缘放下,功德就圆满了。还有一桩没放下,你那个功还没有圆满,为什么?德没现前,还再用功,必须放下,你就真得到了,所以修功所得。你看禅定有很多等级,世间禅定四种,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生到梵天,他得到了,生梵天就是初禅天的功德,初禅天;二禅,光天;三禅、四禅,小乘人所修的。证得那叫德,证它后头有得,他真正得到,这叫功德。

下一篇: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