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分享心路
一、写自己爱写的
回头看自己这几年的修学分享,早期写的基本上都是自己感触深的内容,比如临终关怀、静修营、义工行方面的心得,因为感触深,所以想表达出来。后来做沙龙分享员,每次都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出家庭、婚姻、工作等方面问题。为了偷懒,不用一个个回答,索性就把如何用佛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心得写了下来,有人问只需要让他们上书院网站看就行了,一举两得。
二、转变与积累
大概是2016年中,做义工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师兄跟我讨论各种问题,并且很多都是共性问题和基础问题。我曾经尝试将之写成心得投稿网站,但由于没有合适栏目无法全部发表,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就每周都写一篇义工行的心得,写了大概有几十篇。但在2016年底就坚持不下去了,精力不足以兼顾固然是其中一个原因,现在反思,其实也是自己当时义工行的经验和心行不匹配。修学跟不上做事,没办法写出突破性的东西,渐渐遇到了瓶颈,需要停下来重新思考,检讨自己。
三、写大家需要的东西
虽然周记暂停了,但这段时间的积累对我很重要,为我后来写辅导札记奠定了基础,带班后我坚持每个月一篇札记。有师兄问我怎么突破写札记的心理关口时,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是因为我跟菩萨签约了,要每月交稿。”
看起来这是玩笑性的回答,但我确实是在诸佛菩萨及众师兄的见证下立过誓言,并以此为动力来写分享的。前期确实是以约束的形式让自己写的,但写着写着心行就发生了变化。之后写分享时我逐渐转变了中心,因为经常写,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未必是令我触动较大的内容,更多的是师兄们比较关注或者是我有能力说清楚的。比如分享自己参加选拔辅助员的失败经历及后来成为辅助员的心行成长,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勇于承担辅助员,不要害怕落选;写辅导札记是为了能给未来的辅导员师兄提供经验,避免错误心行,或者传递一些好的建议。
四、写分享是为了什么
从早期写自己喜欢的,到后期写大家需要的,这是一个从自利到利他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不同用心带来的效果。所以在不知从何下笔时,我会问自己:写分享是为了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为了成佛。
可能有人很奇怪,写分享和成佛有什么关系?在《人生五大问题》里,导师曾经用天赋和缘分来论证轮回,我对此是深信不疑的。不然的话,从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到玄奘法师,为什么每一位都是那么天资聪颖,年少时即能“五明通达”?而我自己虽然现在没有半点墨水,但如果真的懂得为自己的生命做出正确规划,让自己在尽未来际的生命中获得更强大的“声明”能力,自然就需要从当下出发,走好每一步,让自己的生命品质逐步从不完善发展到和古德圣贤一样高尚。
五、坚持写的动力是什么
玄奘法师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取得佛经之后,就从未停歇过翻译经典的工作。而导师自从走上弘法道路以来,也是一直在写作并汇辑成人生佛教小丛书和《道次第》等系列著作。正是由于导师的悲心和精进,三级修学才有了足够丰富的修学内容,才得以建构初中高三级修学。
而我自己之所以能有持续不断的热情去写分享,也正是被大德们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没有大德们留下的各种论典,我们又怎能有幸地走在佛法修行的道路呢?道在人弘,虽然自己文笔不怎么样,但也许会有人因为其中的一两句话而受到鼓励,也许会有人因为其中的一些探讨而得到启发。我一直相信,只要一直写下去,坚持写下去,多多少少会有成长的。
反之,如果我一直不写,那么大德们只能成为自己仰视而非临摹的对象,他们的高度我将永远无法企及,最终只能是固步自封。而坚持写下去,以利他的发心来写,以众生的需要为中心,临摹导师的悲心,临摹圣贤的精进与智慧,则是在走圣贤的道路。这条路虽然很艰苦,但只要每天走一点,我相信自己也能像佛陀一样,走出迷惑,走向觉醒(这可能就是佛菩萨给我的稿费吧)。
文:智恺下一篇:拥有和谐家庭从进入三级修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