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选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修
今年第一期辅助员选拔已经落下帷幕,回顾其中的许多环节,为使今后的选拔更加如理如法,让更多有潜力的发心者顺利走上辅助员岗位,这里提供几点“草根”经验,作为本次选拔工作的一个小结。
首先是避免把学员当成人才筛选的审核对象,盯着表格里的“硬件”逐一审核。选拔的过程,往往会因为对各项考核内容进行所谓的“去劣存优”,一不小心就让自己掉进了“评审者”的陷阱,造成一种自他对立的气氛。要知道这些初发心菩萨,他们只要有时间历练,未来有可能个个是大鹏展翅冲天志,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评审“气势”唬退了他们的初发心。
其次是面试环节,这是学员最难逾越的一个关。说它是关,并不是学员没有现场分享的能力,而是分享者在没有学完《道次第》的情况下,要熟悉《皈依修学手册》的目录内容,并现场抓阄结合八步骤进行法义分享,这对谁都有难度。
为缓解这种压力,我们将面试题归纳为八大题,并给出相应的思考和引导,让一场紧巴巴的面试分享会升华为完整意义上的皈依共修。抓阄后,现场所有学员围成一个大圆圈席地而坐,一张张精致的小茶几上,姿态各异的鲜花盆景散发着芬芳,也散发着义工师兄们最用心的呵护。这温馨的“共修”场景大家都很熟悉,熟悉到分辨不出是皈依共修还是选拔面试。所有参与面试的学员,什么样的结果对他们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在“皈依大共修”中收获了满满的法喜!
导师经常提醒我们在三级修学做事,要有水中画画的境界。但水中画画也是画,即便是“从空出假”也要认真作画。选拔组全体义工在例会共修中,尤其重视把陪伴和关爱等八字方针装进心相续的程序里,让这个程序一启动,就是一种良性循环。法的监督已经成为一种机制,规范我们做事的心是不是轻松调柔,是不是随遇而安。法的监督不是生硬的模式尺子,用来衡量我们“在不在模式”,它是让法的蕴含和分量,具体量化、拷贝到我们的心行,去接受大众的检查和审视。
比如A师兄曾任工作职务的高层,在本次选拔中,她负责发放和收集各种表格,当有师兄在填表中出现一些拖沓现象时,她会觉得不可思议。我当时很随意地微信她:这还是九牛一毛呢,悠着点。但在我发出短信的那一刻,就意识到这种回复是不如法的。“九牛一毛”什么意思?那就是众生都是这副德行,你就修忍耐吧!幸好A师兄善根深厚,她很快反省到这是自己把世俗做事的串习带到三级修学的做事中。因为每一个有因缘来到三级修学的师兄很不容易,他们也许很忙,忙得忘了看通知、忘了及时回复…….
一位同喜班的义工师兄在结行中谈到,以前她在其他团队做事,经常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分配做什么,把这个事情做好就行了。至于做事的流程、做的过程怎么用心,这块是比较欠缺的。而在三级修学,做什么事都要有前行、正行和结行,尤其是结行,几乎没有人陈述我怎么做事的细节,所有人的分享都是定位在如何检讨自己、如何在做事过程中提升心行。这让她认识到义工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选拔义工的工作流程中,几乎很少听到“模式”两个字。但大家认真营造一种轻松的做事氛围,彼此敦促自觉学习导师的开示和相关制度,各司其职,照章办事。在随后的做事中,师兄们自然而然地发现,三级修学的两套模式,尤其是“让做事成为修行”,竟然蕴含着奇妙无比的成长妙诀。它让一个凡夫的做事,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强大的自我到换位思考……这让他们不再回避义工的付出,更加珍贵三级修学的殊胜和难得。
文:木木下一篇:若陷其中,必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