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才会心动,心动才会行动
做辅助员义工快一个月了,重学同喜班课程,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我以前的修学很多都是在糊弄自己。就说说《学员手册》吧。
都说《学员手册》是“绿宝书”,“绿”是看到了,一直不知这“宝”从何而来。再学一遍,才发现果然有宝。我至少对两个重要问题加深了认识:一个是我为什么学佛?另一个是我为什么选择三级修学学佛?
如果问我“为什么学佛?”我肯定会脱口而出“自觉觉他啊,谁不知道!”可扪心自问,这些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吗?想想小时候上学,父母告诉我学习的目标就是过上好日子,至于什么是好日子,他们从来没说清楚。
这一次借着重学《学员手册》的机会,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目标。透过导师慈悲的施设,我看到了一位应众生之苦、拨教界之偏,构筑菩提之坦途的智者!三级修学是导师智慧的结晶,导师的愿力是利益一切众生,那我的呢?
想到在同喜班,一开始听说“服务大众模式”时,第一反应是:三级修学不是以修学佛法为核心吗?那好好修学就行了,搞那么多事干嘛?结果落入“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老套路,似乎学了这些知识,任务完成了,人生问题也就解决了。
后来通过师兄们的带动,碍于面子,更为了自己的福报,我半推半就地参加了义工行。当看到一些师兄没有积极参与,心里就不得劲了。有时为了一个节目供养或一次读书会,看到参与的人少,就会埋怨师兄们没有发心和热情。那时候,我眼里只有事没有人,从不去主动了解别人的实际情况。服务大众模式成了我批判师兄的戒尺,忘记了做事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修学,通过理解和关爱成就慈悲心。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来“三级修学”修行呢?
实践证明,三级修学的两套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现代人的生命问题。我想说的,不是重复三级修学的殊胜性,那些是书面的文字。我要反思的是:自己是否真正对其殊胜生起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感恩心?
一直以来,每次共修我都很少缺勤,因为觉得修学是自己的事。可在勉强完成修学任务后,我还会对许多其他佛教书籍产生兴趣,心里总会冒出个想法:也许会有更好更直接的方法,让我一听马上就开悟了!因为看的书比较杂,所以当期法义我最多看三遍。
为了积累福报,每次安排的义工工作我也不推脱,但很少去跟朋友和同事介绍三级修学,朋友圈也不经常发相关文章,一是怕别人排斥搞得很尴尬,担心别人会烦恼;二是怕人家误解我走火入魔,视同异类。
现在想来,我的确认可三级修学是好,但却没有觉得好得不可缺少。首先我问自己,经常说感恩导师感恩三级修学,感恩的是什么呢?自己修学以来的变化,是否证明这确实是一套快速有效的方法?既然效果显著,为什么不全力以赴,何必又让小聪明分散精力误了自己?
其实,为什么不把三级修学介绍给身边的人呢?修行对生命来说有多重要,他们并不知道。那我自己清楚吗?我认同三级修学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吗?如果我认识到不修学就会继续沉沦于无尽的生死轮回,那我忍心对身边的亲朋好友见死不救吗?除非我觉得这些对我来说可有可无,那别人爱学不学,也就无所谓了。
看到个别师兄学了几年却生起退心,心痛之余,我的信心也会有所动摇。我会疑惑,是不是模式没效果?可再看看绝大部分师兄,特别是那些全身心投入义工服务岗位的师兄们身语意散发出来的调柔和智慧,令我信服。我开始反省:我是否一直以利益众生为目标?我对三级修学有高度认同感和感恩心吗?有信心吗?是否积极参与义工行或对师兄们的义工行真诚地随喜赞叹?
四问之后,反观自己,我学得好吗?不觉背后出了一身冷汗!
文:慈远下一篇:消融念恩中的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