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伴随着自己的成长
我已经到了中年,经历过求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记得上学的时候忙着各种考试,工作的时候忙于追求金钱、职位。而在我的记忆里,每一种追求都伴随着喜悦和痛苦。如果没有遇到三宝,我还是会去皈依金钱、皈依感情、皈依地位、皈依孩子,会把这些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
对于世间的追求,获得了,会喜悦;得不到,会痛苦。在追求过程中同样伴随着各种快乐和痛苦。《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我们在世间的追求,就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是不稳定的。对外在一切的强烈粘著和抓取,只是增长我执。在我们死亡的时候,外在的一切都是带不走的,能够伴随我们的只有业力。
生命有太多的无常和不稳定。皈依三宝,是让自己有所依靠。虽然我知道皈依三宝的意义,但在修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障缘。辅导员慧言师兄说:福报好的人,学佛的障碍会少。福报欠缺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违缘,所以我们要经常集资净障。
我在私企上班,平常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感到修学时间不够用。有的时候,修学和工作、生活会发生冲突。我周六周日不休息,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用于传灯以及参加书院的活动。所以我觉得自己的福报不够,怎样去调和?是追求世俗的利益,还是追求佛法究竟的利益?
通过阅读导师的文章,我明白了,人生可以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佛法不是解决生存问题,是解决生命层次的问题。我们平时在意的是世俗的利益,而学习佛法是究竟的利益。没有学佛的时候,我也经常求佛菩萨。现在学佛了,面对世俗的一些不圆满,我也祈求佛菩萨的加持。祈求,是把自己清净的善愿向佛菩萨表明。
同时,我学习到,修行是有仪轨的,有前行、正行、结行。前行是发愿,对大乘佛子来讲就是:为利有情愿成佛。正行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回向,是指向发愿的目标。对大乘佛子来说,是一切有情皆共成佛。也可以指定某个世俗的利益。通过佛法的学习,我知道现实利益和究竟利益是不冲突的,是相互增长的。
在修学过程中,也要平衡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如何学佛与平衡自我?我举个例子:我从小是在挨骂声中长大的,很少听到别人赞美我。我好像各个方面都不优秀,所以,在家里、在单位,常被善意地批评。呵呵,我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要是在以前,我胆小封闭,只会默默地不声张。学了佛法以后,我就把我不喜欢听到的话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字,这样加起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就不会对自己有伤害。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处理?我常常推己及人,有时自己也用一种“我是为你好”的心去批评别人,伤害了别人却不自知。通过学习佛法,我知道要经常“随喜别人”。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赞叹。有时别人做了很多事情,只是为了一句赞叹,可我却很吝啬。随喜除了能够拓宽自己的心量,还可以让别人心里舒服。我还学会要经常“感恩别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一面,感恩可以让自己的内心调柔、欢喜。
社会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变得很优秀,那么社会就会很美好。但是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人们往往听不进周围人说法,但是能够去听善知识说法。我读到一句话:善知识不仅会开刀,给你治疗伤痛,还会缝上肚皮,让你安全出院。但是普通人只会给你开刀,不会缝肚皮,搞不好是在伤口上再撒把盐,那就完蛋了。所以我知道如果自己还没有十足的信心,就不要经常去说教别人,但可以引导别人去学习佛法,让他们从佛法中找到自己的法身慧命。
现代人都讲高效,希望快速增长,那么我们的功德是不是也可以快速增长呢?在书院,我们有氛围,我们就容易被加持,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是我们每位师兄都将功德回向给班级的师兄,那班级的功德就会越积累越大。所以不能轻易离开师兄们,要和师兄们一起成长。感恩书院,感恩师兄们。
文:智瑜下一篇:“反对派”的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