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三宝,从如法礼佛开始
学习《佛门礼仪》课程后,才发现以前总认为虔诚礼佛、心意纯正的我,还是存在太多不如法的做法。我各处参访名寺古刹,见佛磕头、进庙烧香,高兴时就多磕几个,心情不好点个头就好。我祈求佛菩萨保佑家人平安,还像做生意般的在佛前默默祈愿,如果我顺利评选上奖项后、疾病康复后,我会回来捐献多少功德钱等。我痴迷道听途说的拜佛规矩,比如要在中间的拜垫上参拜,烧香要越贵越显心诚,磕头要全部磕尽,声音响亮才能和佛菩萨有所感知……记得有次在寺庙礼佛,旁边的一位女信众,边燃着香火边念念有词地祈求“世界和平”。我当时还觉得尤其可笑。
现在看来,曾经的我对三宝是缺乏了解、不算恭敬的,我用狭隘、肤浅的凡夫心,把庄重的礼佛行为当成了寻求心理安慰的表达“形式”,举止随意、心无定性,我没去思考拜佛、礼佛背后的意义和发心,停留在下跪、起立的机械运动中,累了膝盖,酸了筋骨,但毫无法喜。
这期的法义中说,佛门中的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课程通过合十、问讯、长跪、礼佛,告诉我们要通过行仪调整内心浮躁、起伏的情绪,最终建立起对三宝的恭敬和信赖。通过学习,我慢慢体会到,佛门礼仪中所有动作都有它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使人心态沉稳、平静,更让人懂得谦卑,培养恭敬心。这些动作规定了手势、脚步,甚至对视线位置也做了提示。不过,它们不是刻板的教条,是佛教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沉淀的文化遗产,通过数千年的实践、自证其义,反映出佛弟子的认可,也反映了合于规距的礼佛行仪对于收摄身心、恭敬三宝的重要意义。
国庆节期间,我参加了西园寺禅修营之行,对导师、法师们以及迎请组的礼佛印象尤其深刻。他们举止端庄、神态专注、动作柔和,他们的问讯、合十礼佛、长跪,以及上香、供花,一板一眼、规规矩矩,我能感受到他们在三宝前的谦和与恭敬,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信仰三宝、解脱人生烦恼、寻求人生智慧的坚定信念。
我注意到,导师在三皈五戒以及传灯法会上,走向大殿的步伐是沉稳的、缓慢的,在念诵发愿文时,语气是坚决的,音调是铿锵的。那一刻,我真能感受到导师身上传递出的力量,以及建立对解脱涅槃、利益众生的坚定信念。那一刻,我感动得想哭。后来,我在想这样的感染力有来自三宝加持的因素,其实也与导师始终如理如法的礼佛给全场带来的震撼力和影响力莫不相关。
我慢慢懂了,礼佛拜佛不仅仅是为自己祈求平安,也不是为发朋友圈凑照片作秀,而是要学习如理如法的动作,让自己内心沉淀、调柔,生起对三宝的恭敬心、感恩心;生起一颗清净心,放下我执和我慢偏见,感受佛法智慧的启发和佛力的加持;生起对众生的慈悲心,愿众生共同解脱、离苦得乐,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宏愿。
最近,每日我在念诵《三皈依》、恭听《慈经》时,有意识提醒自己端身正坐、精力集中,我能明显感受到我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对三宝的理解、对慈悲的理解,也开始有了更新的认识。而这样的感触在以前确实是没有的。
文:法旋下一篇:那些烦恼的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