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聆听辩经法会
穿越千年时空,聆听辩经法会
——“菩萨行的两大内容”学习心得
本周的内容比较烧脑子,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地方,很不容易弄清楚,一度想,哎呀,我只要记住这个核心要点就行了,别的就不要去弄明白了。但是后来想想,每天念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大乘和尚的观点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如果我遇到持大乘和尚观点的人,如何去劝导呢?只说那么一句话我想是无法说服他人的,得有12345……的理由去说明和劝导。这两周内容,采用的方式是辩论,学会辩论也有利于传灯点灯,所以要下点功夫。
这两周的学习,我像一个看客穿越时空观看了一千多年前的一场辩经大会,辩经的主题是:菩萨行的内容是什么。
正方观点:“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得成佛。”菩萨行的内容有两个,即方便与慧。
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手段完整。目标是成佛,也就是成就大智慧和大慈悲这两样佛菩萨的品质,成佛的方法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前面五个是方便,最后一个是智慧,空性慧。方便与智慧,在成佛过程中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反方观点:“唯有无分别方是成佛之道,分别系缚生死,方便是庸愚之辈所修。”菩萨行的内容只有一个,即空性慧(无分别)。
双方都引经据典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好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的目标都是成佛,目标一致,就好像大家都想到北京去一样,但方法不一样,一个说坐高铁去,一个说坐飞机去。当然,在现实情况中,坐高铁或乘飞机都能到北京。但是在成佛之路上,正方认为他的方法可以成佛,反方是不能够成佛的,而反方观点恰好相反,说只有自己的方法可以成佛,对方的方法是生死系缚。
正方论证自己观点采用的方式一是找依据证明,二是逐一批驳反方依据,重新解读反方依据,断反方为误解,用反方依据论证会产生自相矛盾的结果。
第一,依无住涅槃证明,佛菩萨“悲不住涅槃,智不住生死。”佛菩萨因为慈悲,要救度有情众生,所以不像二乘人住于寂灭涅槃,因为有空性智慧,又不会像凡夫那样沉沦轮回生死中。这次很惊叹,原来佛菩萨在六道轮回中忙碌着,忙碌着帮助我们众生解脱,但是身心自在。
第二,依经典证明。本论用了五经一论来举证“方便与慧不能相离”。如果相离,只有空性慧,或者只有方便,便成为轮回之因;如果智慧中有方便,方便中有智慧,那就是解脱之因。指出那些认为唯有以空性来证得菩提的是愚痴之人,不仅行不清净,见也不清净。
方便与慧,好比一体两面,翻来覆去四个组合,单面还是双面,单面要纠正,双面要信解。
第三,批驳错误观点。针对反方观点举证之论据,一一进行批驳。主要批驳了三个错误观点,第一个是通达空性即无须修方便,第二个是不分别即具足六度(修了空性智慧就圆满了六度),第三个是一切分别皆是法我执。最后强调,一分道品而不足。
批驳通达空性就无需修方便用的依据是佛陀对八地以上的菩萨进行了劝导,佛陀劝导八地以上的菩萨依然要修方便。
批驳不分别即具足六度用的依据有三,一是声闻缘觉也具有不分别,通达空性,但是二乘人没有成佛,二是修供养时,不能说涂牛粪这一个行为就具足了六度,三是以母忧子死的情绪分析比喻。
批驳一切分别皆属法我执的内容比较烧脑子。反方用了四个依据来举证他的观点,宗大师一一对应批驳。
1。身财长寿等福报。这个问题在下士道除邪分别当中也提出来了,本周法义当中又提出来,对我来说不是问题。
2。善行与对善行的执著要区别开来。对善行的执著属于法我执,但是善行本身不属于法我执。
3。如果分别属于法我执,那么见与行上产生矛盾,见越强则行越弱,行越强见越弱小。很显然,不符合逻辑。
最后宗大师又强调了一分道品而不足。方便不够的菩萨不应该精进去修空性。对于不同的所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发现在整个《道次第》里有两个除邪分别,有两个“破斥”,也就是四种错误的观念是需要我们去纠正的,防范的。
错误观点是什么?是如何解释分析的?
1。下士道的核心是“舍弃今生”,除邪分别,即需要去除的错误观念是“于一切世间圆满,皆须弃舍”。
正确观念是“夫于所求,有现时及究竟所求二种,世间身等圆满者,虽求解脱人,现时亦所当求,由依彼身渐次辗转而得决定善故也。”
2。中士道的核心是“出离轮回”,除邪分别,即需要去除的错误观念是“菩萨不需要出离轮回。”
正确观念是“菩萨之所以在轮回当中是因为其悲愿所在”,“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
3。上士道的核心是“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在菩萨行的安立中,破斥二种错误观念,即“不重闻思和轻视方便。”
4。破斥二种妄见。破斥不要一切分别的断见和止观割裂的实修法,提出正见:一是要破斥的是非理作意的执实分别,必须通过闻思修、如理作意的正分别才能获得正见,作为入道基础;二是必须止观双运方得实修成就。认为不要一切分别就能直接契入空性慧,这不符合修行轨则。破的着重是“见”,或者破的着重是“行”,就是前五度,是绕不开的,必修成就。
文: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