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乔布斯一生的日本禅师:开悟没什么特别
乔布斯(资料图)
只有在没有计较心的情况下,你才是真正在做事。你坐禅,不是为了坐禅以外的目的而坐。
我不喜欢谈坐禅以后的事,我觉得谈坐禅本身就够了。坐禅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修行。我们的目的只是把这种修行永远持续下去。这种修行方式起自"无始"之时,也会持续到"无尽"的未来。
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禅修是我们真实本性的直接表现。
坐禅就坐禅,不为别的
当然,做任何事情都是我们真实本性的表现,只不过,没有禅修,本性就很难被体现出来。人们和所有的众生都有着活跃的本性。只要我们活着,就总是在做某些事情。但如果你想:"我正在做这件事情""我非做这件事情不可"或者"我必须达成某个特殊目标",那你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只有在没有计较心的情况下,你才是真正在做事。你坐禅,不是为了坐禅以外的目的而坐。你也许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很特别的事,但事实上那只是你真性的表现。只要你认为你坐禅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那你的修行就不是真切的修行。
没啥特别,又有点特别
你若能每天持之以恒做这种简单的修行,最终一定会获得某些奇妙的力量。获得力量以前,你会觉得那真是很奇妙,但获得之后,就觉得那也没什么特别的了。这些奇妙的力量只不过是让你成为自己,没啥特别的。
正如中国的一首七言绝句说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很多人以为,能够看一看云雾缭绕的庐山或是据说覆盖地表的浙江潮,一定是无比美妙的经验,但去过那里你就会发现,山不过就是山,水不过就是水,没什么特别的。
对于没有经历过开悟的人来说,开悟充满了神秘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但是获得开悟,就会觉得那也没什么,但开悟又不是"没什么"。你明白这个道理吗?对一个有小孩的妈妈来说,有小孩没什么特别的。
这道理跟坐禅一样。所以,如果你持之以恒地坐禅,那你就会愈来愈得到一种力量——一种没有什么特别,但又有些特别的力量。你可以称之为"法性"、"佛性"或者"开悟"。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名字去称呼它,但对于那些亲身体验过的人来说,开悟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又有些特别。
众生皆"是"佛性
只有当我们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本性,我们才会是人,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我们不是动物,因为我们是以两条腿走路的。我们有别于动物,但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也许只是幽灵: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自己。这样的生物等于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个幻觉。当禅不是禅,没有一物可以存在。
铃木俊隆(资料图)
从知性上来说,我这番话不知所云,但如果你在真切的修行中有过体验,就会知道我的意思。在《涅槃经》里,佛陀说过"众生皆有佛性",但道元禅师却把这句话理解为"众生皆是佛性",这两种说法有点差别。当你说"众生皆有佛性",意味着佛性存在于每个众生之中,如此一来,佛性与每个众生都是不同的。
但如果说"众生皆是佛性",则意味众生就是佛性本身。这样,没有佛性就无一物可以存在。以为有什么可以离开佛性而存在,那只是一种妄想。也许那存在你的脑子里,但实际上,它并不存在。
因此,想要当人就必须要能当佛。佛性只是人性的别名。所以,即便你无所作为,你仍然是在有所作为,你就是在表现你自己,表现你的真实本性。你的眼睛会表现,你的声音会表现,你的行为会表现。最重要的是,用最简单和最充分的方式去表现你的真性,并且在最微末的事物里去体会它、欣赏它。
如果能够周复一周、年复一年地持续这种修行,你的体悟就会愈来愈深,而这种体悟也会弥漫到你在日常生活里所做的全部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忘却所有的得失心,忘却所有二元性的思维。
换句话说,只管以正确的姿势厉行坐禅,别想其他的。只管坐在蒲团上,不期许什么。这样,最终你会归复你的真实本性。更精确地说,是你的本性会重新归复它自己。
作者简介: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由铃木俊隆的美国弟子整理他坐禅时的演讲辑录,从坐禅的姿势,谈到色空观,谈到无,谈到忠于自己的初心。
该书告诉人们,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初学者的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鼓励信徒探索自己的新生命,通过修行去了悟自己的本心真性。
文:铃木俊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