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给亲人的最好的关怀
小的时候,我在医院家属大院长大,没事时常常穿过医院长长的楼道去找妈妈。楼道里有熟悉的忙碌穿梭的“白大褂”和消毒水的味道,两旁病床或担架上躺着神色各异的大人,他们有的好像不大舒服,要么翻来覆去,要么在呻吟;有的很安静,会自顾睡觉;有的缺胳膊少腿;还有的在输血、输液……
小孩子的心很纯净,当时的我并没有害怕的概念,而且知道走过去就会得到妈妈和她的同事的温暖怀抱和好吃的,但是,这里还是给我的心里留下比较不一样的深刻印象——这里躺着的大人和楼外面的不太一样。
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并且能比较坦然地接受这个现实:人是有生老病死的,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自然。长大后,我一度认为自己接受“白骨观”比较容易,是因为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有关。
毕业工作后,我发现爸爸妈妈和奶奶外婆真的老了,而且随着岁月的增加,好像老得越来越快,每一年的年轮似乎都会留下痕印。长期在外地工作,过年时我去奶奶家看她,她拉着我的手舍不得我回去。我也很难过,虽然舍不得,但明白终是要告别的。于是,只能陪奶奶坐一会,再多坐一会。
我在微信里写下“终于明白,人生有些真相不忍直视,有些深情不忍凝视”。想起台湾的蒋勋老师曾在解读《红楼梦》中说,“人生的真相离不开‘生离’或‘死别’这四个字,所有人的结局都离不开这四个字,是都逃不掉的”。
都说老人家会怕死,我观察到外婆是怕的,生病的时候都会乖乖吃药。年轻时非常个性而能干的她,现在虚弱了,柔软了,变得越来越像个孩子,越来越依赖亲人。
奶奶相较而言比较平静,会在我心疼她的病痛和年轻时包小脚的骨伤时,好言安慰我:“孩子啊,人年纪大了,有些病病痛痛是免不了的。”她甚至会和我聊起自己百年的打算。
空余时,我教外婆和奶奶念佛,她们学得很认真,还问我:不吃斋念佛有用吗?这个是要反复多念才可以吧?我听了很感动,看到了不大识字的外婆和奶奶心里本来的智慧,以及对未知的生死问题的忐忑。他们都是在乎的。
中国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又言“生死之外无大事”。倘若我自己都没有想明白“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又如何谈得上对亲人之爱“计深远”呢?所以,我想认真而系统地学习佛法。
加入三级修学后,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生命状态是心念的延伸,把握好每个当下的心行,就能把握生命的走向。这个答案让我感到从容而踏实,也是我能给至亲的最好的关怀和生命礼物。
文:慧勉下一篇:什么是修道人重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