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科男的学佛自白:信不信由你

2016-07-02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学佛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工科,由于从小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原因,在本科毕业之前对宗教是毫无认识和接触的。大学毕业到了南京之后才慢慢接触佛教,直到后来出家。今天,本科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聊天谈到佛教,有的同学认为佛教很好,有的认为佛教没有意思,有的认为就不应该存在……

缘起的世界,缘起的人。同学们的各种观点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与我有相同的经历与认识。谈到佛教,往往第一想到的就是信不信的问题。有的人几乎一接触就信;有的人考察了很才会信,也可能不信;有的人就是不信,拒之门外。

关于宗教的信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在《卡拉玛经》中专门讲过十个准则:一、不要因为传说就信以为真;二、不要因为是古老的传统就信以为真;三、不要因为是正在流行的消息就信以为真;四、不要因为是宗教经典或书本里的记载就信以为真;五、不要因为符合逻辑就信以为真;六、不要以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七、不要因为符合常识或外在的推测就信以为真;八、不要因为符合自己的预设、见解或观念就信以为真;九、不要因为演说者的权威就信以为真;十、不要因为“这个沙门是我的导师”就信以为真。

佛陀说的这十条就是告诫我们对待信仰,不要盲目的跟风,不要无知迷茫。对待宗教信仰,允许我们去疑惑,有疑惑是正常现象。

那么对于信仰有了疑惑,我们应该怎么做选择呢?

佛陀说:“当你知道事情是不善的、是错误的、是会受到智者谴责的、若接受或采纳之后会带来损害、伤害、痛苦和烦恼时,那么你们就应该舍弃远离这些事情。”

反之,佛陀又说:“当你知道事情是好的、是没有过失的、是会受到智者称赞的、若接受或采纳之后会带来成功、平安和快乐时,那么你们就应该努力奉行这些事情。”

佛陀接着又说:“佛弟子修行,要离贪、离嗔、离痴。时刻保持正念,将内心的慈爱、悲悯、谦卑、无私与平等遍满十方。”

佛陀最后说:“佛弟子若能做到以上的修行,内心没有怨恨,没有贪欲,没有杂染,清净圣洁,他或她在今生便会获得四种内心的平安和喜乐。

第一,他或她会这么想:“我不确定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轮回,有没有业果报应。但万一这些事情存在,那么我死后一定会出生在美好的地方。”这就是他或她今生的第一种内心的安乐。

第二,他或她会这么想:“我不确定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轮回,有没有因果业报。就算没有,那么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至少我可以为自己、家人或亲友留下好的名声。”这就是他或她今生的第二种内心的安乐。

第三,他或她会这么想:“若作恶之人有恶报,那么我不对任何人怀有恶意,不造恶业,我将来一定不会遇到不幸。”这就是他或她今生的第三种内心的安乐。

第四,他或她会这么想:“假设作恶之人没有恶报,那么至少我心安理得,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他人。”这就是他或她今生的第四种内心的安乐。”

这就是佛陀对于信仰的教导,信仰是要我们主动去抉择判断,信仰只是一个起点,如果是有益并能导向无贪嗔痴的,我们就可以去信,由信而实践,又实践去开发我们的慈悲智慧

你的选择你做主,佛法信不信由你。

文:无痕

下一篇:因果虽然看不见 但会以不同方式回报到你身上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