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玄奘法师结下深厚情谊 十里送别依依不舍
玄奘三藏法师像
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到达印度以后,和戒日王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他前后取经17年,在戒日帝国就停留了8年。戒日王不仅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辩论法会,而且在他辞行之际,又坚决邀请他参加 “无遮大施”法会,并多次表达的挽留之意。即使是送别玄奘三天以后,他还是依依不舍,又追上玄奘,继续送行。此情此景,令人感慨。
戒日王(589—647年),公元606—647年在位,是戒日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统一了北印度,大兴文化事业,使那烂陀寺名扬四海。在玄奘的笔下,戒日王“每以一日分作三时,一时理务治政,二时营福修善,孜孜不倦,竭日不足矣。”足见其勤勉。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玄奘到达羯若曲阇国(国都为曲女城,即今印度北方邦的卡诺吉),随后继续前行,到了钵罗耶伽国(今阿拉哈巴德)。恰逢戒日王在此举行每5年一次的无遮大会。这应当是玄奘和戒日王的第一次因缘,但是他们并未某面,因而记载不多。相传此地是佛陀昔日降伏外道的地方,阿育王曾在此建佛塔和寺院,这座寺院,也曾是提婆作《广百论》以挫小乘、外道之处。
后来,玄奘欲归国之际,看到自己请的佛经与造像等都非常多,要带回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咨询善于占卜的尼乾子,尼乾子说,鸠摩罗王和戒日王会送你的。玄奘说,我和他们从未谋面,怎么可能呢?尼乾子说,鸠摩罗王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见了鸠摩罗王,也就不愁见戒日王了。说完,尼乾子就离开了。
果然,两天以后,鸠摩罗王的使者来请玄奘,但是玄奘已经决定回国了,并未答应。鸠摩罗王再次派人来请,仍被谢绝。鸠摩罗王顿时恼火,再次写信说,自己渴望见玄奘,请其弘化,普度众生,若仍拒绝,那就不客气了,历史上也有过逐僧毁寺的事,难道我鸠摩罗王没有这个能力吗?如果再不答应的话,将“踏那烂陀寺使碎如尘”。于是,玄奘就随使者到迦摩缕波国去了。
在鸠摩罗王宫,玄奘用梵文撰写了《三身论》,以酬答鸠摩罗王的佛德之问。一个多月后,戒日王听说玄奘去了鸠摩罗王宫,便将他请到了戒日王宫,将他的《制恶见论》示于小乘法师,竟无人敢反驳。戒日王非常高兴。说玄奘的高论皆是真知灼见,但是有不少小乘和外道依然墨守成规,要在曲女城举办一次大的辩论法会,通知全印度的沙门、婆罗门和外道,前来聆听大乘法要。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法会当天,五印度中有18位国王来到,还有3000余名精通大小乘的高僧,2000多位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人, 1000多名那烂陀寺僧众以及来自印度各地的博学善辩之士。
整个会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后,玄奘升狮子宝座担任论主,他先阐扬大乘要旨,说明作论之本意。再由那烂陀寺的明贤法师宣读全论。另外再抄写一本,放在会场门外,遍告大众,如果有人能指出其中之错误加以驳斥的,玄奘愿斩首谢罪。连续18天,无人反驳。台下不少人弃邪道,归正道;弃小乘,师大乘。此后,小乘僧人呼他“解脱天”,大乘僧人呼他“大乘天”。
曲女城辩论法会完毕后,玄奘辞别那烂陀寺师友,准备启程回国,但是向戒日王辞行时,戒日王又坚决邀请他参加第6次“无遮大施”法会,该法会请五印度沙门,婆罗门及贫穷孤独者受施。法会历时75天。玄奘欢喜接受。
会后,戒日王请玄奘留下来,但是玄奘决心已定。戒日王虽依依不舍,但不再强留,准备派人送他从海路渡海回国,但是玄奘之前和高昌王麴文泰有约,取经成功后要在高昌国停留3年,因此只能从陆路返回。鸠摩罗王和戒日王等送给他许多珍宝,但是玄奘都一一辞谢,仅接受了鸠摩罗王的一条粗毛披肩、途中需要的衣服,以及金钱三千,银钱一万。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五月,玄奘正式辞别。戒日王与各国王大臣设饯送别,直至数十里才回头。
过了3天,戒日王甚为思念,便又和鸠摩罗王、跋吒王等,率数百骑兵追上玄奘,再次送行。这次还增派了4位通译官,戒日王用素毡作书,红泥封印,派通译官先行一步,将文件送达至玄奘所要经过的各国国王,吩咐他们热情招待,直到玄奘回国为止。
文:一心下一篇:禅宗之最: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