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之旅|法门寺:丝路上的多舛古刹

2014-10-20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梦回西域”第5日,天水-宝鸡。全程220KM,从天水出发,沿连霍高速而驰,途径街亭、陈仓,于峻岭连绵曦光普洒之间,揽景“佛骨圣地”宝鸡,心神合一,虔敬而行,最终观抵“世界佛都”法门寺,一览“丝路西去,佛典东来”的历史之盛。

谈及陕西法门寺,不得不提及稀世佛指舍利。

据说,在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留下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及84000颗真身舍利。公元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舍利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供奉的是佛指舍利。

阿育王役使鬼神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建八万四千塔,明显地具有神话色彩,中国境内有四处、六处、十九处阿育王塔之说,只不过是根据这个神话演绎的结果。

法门寺被认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有学者质疑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汉地传统说法是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在佛教的这一初传时期,它不过是作为一种“方术”在宫廷流行,东汉一代出家的僧人也只有严佛调一个,连摄摩腾、竺法兰白马负经到洛阳建寺都不可确定,法门寺建于“西典东来”的东汉时代也就不切实际了。

法门寺建于佛教盛行的北魏时期。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进行大规模扩建,并开创了供奉法门寺佛骨的先河。在周武帝的灭法运动中(574年-578年),,法门寺“厢宇外级,唯有两堂独存。”

法门寺因北周武帝之灭佛而沉沦衰落,又因隋文帝之崇佛而东山再起。隋开皇间,法门寺成为弘扬《成实论》的道场,寺名也叫“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北周大将军李穆的侄孙、右内史李敏重修寺宇。隋炀帝大业五年,在整顿佛教中规定,僧不满50人之寺从废,法门寺被废,并入京师宝昌寺,“其塔故地”则变成了“寺庄”。法门寺的佛事活动中断。

延及唐代,法门寺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期。法门寺的寺名为唐高祖李渊所取,他当时名义上还是隋恭帝杨侑的大丞相。唐王朝建立后,法门寺成为帝国崇拜、供养佛舍利的中心和皇家内道场,在国家宗教生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秦王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之乱,给法门寺寺度僧80名,并派宝昌寺僧惠业为住持。不过,在武德末、贞观初,法门寺失火,连北周灭法时幸存的两堂也化为灰烬。

法门寺的全盛始于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阿育王塔重建。从京师佛寺中请了几十名大德和沙弥,法门寺“僧徒济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法门寺大规模扩建。肃宗、代宗二世间,法门寺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法门寺变成了“崇崇焉极乐之所”,共拥有“瑰琳宫二十四院”。这二十四院有:普通院、天王院、吉祥院、地藏院,五会院、净土院、罗汉院、真身院、浴室院、修造院。唐武宗是一个崇道反佛的皇帝,在唐武宗“会昌法难”中,法门寺二十四院几乎全部夷为平地。至唐益宗咸通中迎佛骨时,虽曾软凤翔节度使令狐绚等“充修本寺”,但仍远未复其原貌。

五代时,偏安于关西的李茂贞对法门寺进行旷日持久地修复。这是会昌法难之后官方对法门寺进行的规模最宏大的修葺。宋代,法门寺扩建为二十四院,僧众甚多,宋徽宗亲题“皇帝佛国”匾额于山门。

五代之后,法门寺由“官修”而变为“民修”,规模也难比于以往。这是由于长安失去帝都地位、佛教弘扬中心东移所造成的结果,也是佛教由鼎盛走向衰落所造成的结果。

唐王朝继承隋代供养佛舍利的做法,并形成“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因为皇帝们相信定期迎送供养佛骨会给帝国带来安宁。自唐太宗开启地宫供养佛骨后,在帝国的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等皇帝8次将佛骨迎进皇宫供养。不过,每逢迎佛骨就有一些信徒甚至截肢断臂以示虔诚,社会影响恶劣。据《杜阳杂编》记载,当时有一军卒砍下自己左臂,以右手拿着,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那些对着佛骨“肘行膝步,噬指截发者不可胜算。”

公元874年,唐朝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指骨舍利被送还法门寺,密封珍藏于塔下地宫中。

1981年8月24日,明万历年间修造的十三级“阁楼式”砖塔(即“真身宝塔”),在经历了375年后,因雨水浸渗而半边坍塌。1987年4月3日,在重修砖塔、清理原塔基时,唐代地宫意外发现,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000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新面世。

不过,法门寺得有今日,不得不要向殉教者良卿和尚致敬。

1967年7月12日,一群红卫兵到法门寺挖掘镇寺之宝佛指真身舍利塔的地宫。良卿法师在庭院中堆积柴草,置身于柴草之上护院。革命的狂跳让小将们无视良卿法师的劝阻。71岁的良卿法师引火自焚。挖掘地宫的红卫兵见状作鸟兽散,法门寺的地宫得以保全。1997年7月12日,良卿法师引火自焚30周年,法门寺为他建造纪念塔当日揭幕。

街亭

离开天水,晨曦而驭,于崇山峻岭之间,观临千年古境街亭。这里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如梭而过,古战场上的马蹄声于风中,轰鸣而过。一瞬之间,失街亭、空城计等历史、文化记忆,赫然跃于眼前,淀韵烁光之间,荡气回肠。

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驭行这一历史名地,刘邦与项羽当年于陈仓,谋定而动,兵刃相见的雄奇壮景,一览无余。与此同时,陈仓还是周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宝鸡

“佛骨圣地”宝鸡,素有“炎帝故里,社火之乡”的美誉。八千年文明,三千年建城史,成就了宝鸡的璀璨文化积淀。作为早期黄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宝鸡史韵连绵,周秦王朝于此发祥,佛家、儒家、道家三家文化于此集合昌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更是佳话不断,“炎帝在此开启农耕文明、周公在此著《周礼》、姜太公在此钓鱼、燕伋在此尊师重道”,观临宝鸡,无不被博大浑厚的璀璨历史所折服。

法门寺

“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因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秘藏千年,举世无二,素有“世界佛都”的美誉,早期曾与五台、终南、泗州共称四大佛教圣地。

寰行中国一行观临法门寺,虔敬而行,先后朝揽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佛光大道、六渡桥、合十舍利塔、法门寺地宫,于诚然而尊之间,“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雄奇圣景,以及佛教文明的璀璨历史,尽收眼底。

“舍利放光,感应空前,凡见者闻者,广种福田”,法门寺宝塔南面秦岭太白山,巍峨高耸,渭水如带,素有“面太白而千叠云屏,枕清渭而一条翠带”之誉。独特的地理区位,使之成为“丝路西去佛典东来”的要冲之地,千年以来,历经几朝尊崇,香火不断,延绵至今,终成不二于世的佛教中心。

合十舍利塔

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共六层,内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是佛教世界最高圣物。自下而上,佛教中佛、各方菩萨林立,于潜心祈愿之间,沐于“三身法像,六重法界”。五湖四海的朝圣者,于此得到心灵的净化。

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地宫,是佛教和盛唐王朝的藏宝库,是世界第一的佛塔地宫。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于此秘藏,千年璀璨,照古腾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经发现,便震惊世界。与此同时,大唐文明的千载遗韵,更是一览无余,金银器具、翡丽宝盒、翠色秘瓷、异域琉璃,于宫内神韵飞洒,数量之多、工艺之高、保存之完整,堪称举世无双,一眼望去,如置大唐盛世。

丝路西去,佛典东来,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观临法门寺地宫,中西文明交汇融合的丝路盛景,尽揽无余。

下一篇:每日一禅: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