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必须忍辱》
还有一种人:明明是自己错、也不愿意认错。他认为这样有损自己的威信。这是错误的。因为真正有威信,并不怕认错;若真正能认错,威信才会更高,上面说的那位禅师处理那件事并没有损伤他的脸面;相反,他的形象更伟大,大家对他更加尊敬、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保护他人。他做了很大的功德,感动了别人,教化了后人,他的威信并没有受损失。
以上举出的这些,是我们这些凡夫都不可避免的习气。归纳起来,有个根本的东西在作崇。这就是坚固的我执,一切都有个“我”。就会生起憎恨心、我慢心,就种下了恶因,障碍我们学佛,障碍我们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
三、应如何修忍辱波罗蜜?
首先,要相信因果。因果是佛法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如果我们不懂得因果,就不算真正明白佛法;如果不相信因果,就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一切都应从因果上来看待,我们的身体就叫果报身,是过去种的因,借父母的缘,因缘结合产生了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是来受果报的,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一切人与事,周围种种的环境,都是果报。即正报与依报。任何人都脱离不了因果关系。横的关系上,你的配偶、家庭、社会是个因果关系。纵的关系上,由父母祖先到你自己,再由自已到儿孙。也是个因果关系,我们都生活在因果的网络里。因果网络就是业力之网,身、口、意三业造作的业力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却有很大的力量。我们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他用了一个“逃”字,也就是说,不管你信不信,因果从不饶人。你可以不信因果,但是,你绝对逃不脱因果。因为他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古话说:“天网(即业力之网)恢恢,疏而不漏。”正是指的因果网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接受一切,就会接受恶报,恶报受尽,灾难消除。这叫“受苦了苦“。这样,福德智慧才能增长。所以学佛的人要用因缘观看待问题;离开了因缘观,就很难正确处理一切问题。
第二,要有决心在今生了生死,出轮回。只有这事才是头等大事,这个认识真正建立起来,忍辱就算不得什么了。而且忍辱有助于消除我们修行中的种种恶缘和障碍,有助于我们了生死出轮回。
第三,应去掉小我,扩大心量。心量开阔了,贪着心、嗔恨心、我慢心、报复心才可以得到逐步消除,才能修好忍辱波罗蜜。
佛教提倡的忍辱与世间的忍辱不同。社会上讲的忍辱是强迫性的,虽然说这件事很生气,但又不能不勉强忍下去。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把愤怒的火焰埋藏在内心深处,等待时机来了再报仇。这是很险恶的,这是种三恶道的因,怨怨相报,永远无法了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忍辱故事“勾践尝粪”。越王勾践当时兵败被俘,他装着愿意忠实吴国。吴王病重,医生说:“他的大便如果是甜的,病就没法医了。”当时谁都不愿意去尝大便,勾践就主动站出来去尝吴王的大便。吴王觉得勾践很忠实,对他就很放心。避越国,卧薪尝胆,准备了十年,终于打败吴国。那时吴王夫差已经死了。越王把夫差的尸体碎尸万段,以发泄他心中的仇恨。这种忍辱与佛教讲的忍辱本质不同。世间人把越王勾践作为忍辱的英雄,学佛的人绝不能学习这种忍辱。世间人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其实与越王勾践的忍辱是同一类型。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大智慧、大悲心的思想基础上,是用因缘观、慈悲观作为做人处世的基本观点,一切事物,一切人际关系都是因缘关系。因果贯通三世、人人生活在因果网络中,只是因为我们凡夫没有开悟,所以不知道。过去某寺有一对联就是运用佛教三世因果的一观来说明家庭成员关系是怎么一回事。联语是:
夫妻应前缘,是善缘?是恶缘?有缘方配;
儿女皆宿债,或讨债,或还债,无债不来。
夫妻关系是过去生中种的因,现在结的缘。是善缘?是恶缘?为什么有的和睦相处,偕老百年。有的同床异梦,互相陷害。那就是从三世因果才能说明问题。
父母和儿女的关系,包括媳妇、女婿在内。来讨债、来报怨的,自然是忤逆不孝。来还债、来报恩的,必定尽心孝养。这都是三世因果决定的。
再说慈悲观。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众生过去生中都曾是我们的父母亲属,所以,我们不能恼怒他们。佛陀在过去生中修慈悲观,就不愿恼怒任何一个众生。他有一生做常不轻菩萨,就不轻慢任何一个众生,看到众生都向他们顶礼,认为他们是将来的佛,应该给他们顶礼。但有些人不理解,反而骂他,甚至打他。他便离远一点向人家顶礼。他一直这样做,不管他人的侮辱、漫骂。常不轻菩萨正是修忍辱行的典范。另外,佛陀降伏醉象的公案,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时,提婆达多想害佛陀,便买了几只象,把他们灌醉,看到佛陀和阿难尊者走过来,他便在醉象的屁股上猛刺几刀,顿时,醉象向佛陀猛扑过去。佛陀见象冲来,以同体大悲之心伸出手来,醉象马上跪伏在地。佛陀走过去抚摩大象的头顶对阿难尊者说:“我们只能用悲心对待仇恨,绝不能用憎恨心去对待。”这一教导,体现了佛教的同体大悲精神,是忍辱波罗蜜的思想基础。总起来说,佛教忍辱的思想是建立在因缘观和慈悲观的基础上。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忍受一切,接受一切。由此,我们才能达到三轮体空,才能了生死,出轮回,成佛度生。
总之,学佛就要学忍辱,想了脱生死,成就佛道,就必须修忍辱波罗蜜。
下一篇:《临终助念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