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这就先得说清楚,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虐待”。
为什么呢?就因为人性中有一条道德的底线,同时也是起点,叫“恻隐之心”。所谓“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看着别人受苦受难受折磨的善心,所以又叫“不忍之心”。按照孟子的观点,这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天良,故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只要有这份心,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人。相反,如果没有,就麻烦大了。弄不好,会“禽兽不如”。
但,这跟不虐待动物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之心,其实有一个心理依据,即将心比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一个人,为什么不忍心看着别人受苦受难受折磨?说到底,就因为自己不想受这活罪。比方说,自己不愿被烧死,才不忍心烧死别人。这就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问题是,“己所不欲”易,“勿施于人”难。这就需要培养。而且,为了保证培养成功,还得把这善心和天良,从“勿施于人”扩展到“勿施于物”。当年,孟子讲“恻隐之心”,举出的例证,就是齐宣王对一头将死的牛,表示“不忍其觳觫(吓得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牛如此,狗和熊,也一样。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动物侵犯了人权,威胁到人的生存呢?也要善待吗?也要。即便万不得已,比如出现了鼠疫、鼠灾,也不可虐杀。为什么?因为虐杀即虐待,虐待即残忍。不仅是对别人或动物的残忍,也是对自己的残忍。你想,虐待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来?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把虐待当回事,下一步,就有可能以此为乐。这时,他就会完全丧失了人性。所以,必须反对虐待,反对虐杀。比方说,在不得不保留死刑时,坚决废止凌迟、腰斩、砍头等方式;在无法避免战争和执刑时,决不虐待俘虏和犯罪嫌疑人。当然,也不虐待动物,哪怕它“丑恶”如老鼠。
生而为“它”,并不是它们的过错。
写到这里,我想起刘瑜的一篇文章,标题叫《老鼠,作为证据》。文章说,有一只老鼠,在厨房里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挣扎。这让她想起了另一只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两天才死去。她还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只老鼠被邻居老爷爷用开水烫死了。
这些事搁在任何地方,可能都稀松平常。灭鼠嘛,好像没什么不对,作者也没说不该。让她受不了的是:一,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话,为什么不能让它死得痛快一点,不那么备受折磨呢?文章说:“便是‘龌龊’如一只老鼠,也会痛,也会绝望,也会挣扎。更糟的是,它的痛,也会传染给你。”
说实话,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的恻隐之心竟会及于一只老鼠。在许多人(也包括我)看来,老鼠是肮脏的、丑陋的、作恶多端和死有余辜的。不是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么?既然必须消灭,又何必管它怎么死呢?
但我们,不,就说我吧,却从来没有想过,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也没有想过,即便它“罪该万死”,也不意味着就该折磨至死。然而刘瑜想到了,这让我感到惭愧。是的,惭愧!因为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
只有尊重一切生命,才能真正尊重人自己。
的确,连老鼠的惨死都于心不忍的,还会虐待人吗?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相反,一个人,今天能虐待老鼠,明天就能虐待狗,后天就可能虐待人。因此,为了保证人不受虐待,必须反对虐待动物。这不是什么“动物福利”或者“狗权”(动物权),反倒是“人权”,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问题。
事实上,不忍心其无罪而死,不忍心其折磨至死,正是现代社会法治与人权的心理基础和人性基础。比方说,国际社会一致公认不能虐待俘虏,不能虐待犯人,不能虐待动物。我永远不能忘记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医学院的学生们带着担架,拎着兔子牵着狗,走向实验室。解说词说:担架是为狗准备的,兔子没有,这意味着兔子将不再生还。
影片的结尾,是师生们为实验动物建立了纪念碑。每年清明,他们会去献上鲜花。这不是虚伪,而是人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生命尽可能的尊重。要知道,只有尊重一切生命,才能最后真正尊重人自己。
因此,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而且,只有当所有人都不再忍心虐待动物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否则,下一个被按倒在床,挖肝取肾抽胆汁的,没准就是我们自己。
虐待动物的事件在拷问着我们。拷问着我们的天良和人性,也拷问着我们的国民性!
请尊重动物实验的伦理
任何一个为科学献身的生命都应被善待
关于怎么做动物实验,国际上有一个通用法则——“3R”原则,即“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减少,指在不降低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有专业人士承认,在动物实验中,的确存在浪费和滥用的问题。替代,指能够以低等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子计算机模拟替代活动物实验的,在保障科学可靠的前提下,就选择替代。优化,则指实验要经过精细设计和选择,以减少实验动物的紧张和不适感,减轻动物的痛苦,这不仅是出于动物福利,即使从最功利的实验效果出发,也将带来更好的结果,并保证动物实验的可重复性。3R原则不强调一定不使用动物做实验,但是,最终使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减少,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也不断提高。
哪怕我们羞于谈论人类的同情心,仅从工具理性的角度说,也该善待为我们服务、被我们利用的动物。
利用和滥用是有区别的,屠宰和虐杀也是有区别的,这里的区别只在于两个字“人道”。当我们谈论动物福利的时候,无须走到人与动物平权那么极端的地步。动物福利是“人道”的一种体现,是我们如何对待为我们做出巨大牺牲的动物,以及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一种体现。
对与人类相似的动物产生情感,是人类正常的心理,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可能对踩死一只蚂蚁无感,但不大可能踩死一只猫。医学生们必然要克服对小动物的同情心去做各种实验,但是,克服同情是一回事,完全麻木冷漠就走得太远了。失去了怜悯心的医生,还会是好医生吗?
万物皆有灵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你是我的腿”〕河南修鞋师傅老马下肢瘫痪,每日以车轮代步,这只大黄狗就跟着老马去经营修鞋摊。上坡吃力,它就在背后使劲用前爪推老马。街坊们都说,这狗通人性,它不但会给老马看摊儿,天冷了还会给老马暖脚……
〔它在雪地温暖弃婴〕今年1月,俄罗斯一个2-3个月的宝宝被丢弃在冰天雪地里。一只叫Marsha的流浪猫就一直蜷缩在宝宝身边,用身体给他取暖,并不停地叫,才引起附近居民注意,将宝宝送医。
〔“英雄”搜救犬〕去年鲁甸地震后,不少搜救犬随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进入震中救人,一刻不停地奔走……这只因中暑打吊针的搜救犬名叫“狼仔”,在地震搜救中和另一只同伴找到了8名幸存者!
〔守护唐氏患儿〕男孩不能和同龄小朋友一起快乐玩耍,但他的童年并不孤单。狗狗就像兄长一样陪他玩耍,尽管男孩躲躲闪闪,但是狗狗却始终不放弃,不仅默默把脑袋放在他手上,还用爪子拍拍小男孩肩膀,似乎在宽慰他……
〔顽强“信念”〕这条叫“信念(Faith)”的拉布拉多犬刚生下来就只有一条畸形的前腿,然而奇迹般地征服先天不足,学会了两条腿走路。“信念”常去慰问在战斗中受伤的士兵,它的主人说,“信念”告诉我们困难再强大仍是可以克服的。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