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养育是一种恶性循环

2018-09-27 智慧人生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你家孩子被过度养育了吗?可以对照来看看,过度养育有三个表现:一是对孩子过度保护,总担心孩子会出事;二是对孩子过度帮助,总觉得孩子能力不足;三是代替孩子做决定,总觉得孩子离了自己就会犯错误。

可以说过度养育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大部分家长却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性。过度养育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你越保护的过度,孩子就越缺乏免疫力,你越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就越依赖你……最后,你可能失望地发现,孩子没有长成你想要他长成的那样子。

自食其果的育儿经

前些日子,台湾明星夫妇狄莺和孙鹏的儿子在美国被捕,这条新闻不仅在台湾娱乐圈炸了锅,也给许多孩子家长一个警示。

据报道,美国警方从狄莺儿子在美国的家里搜出了一千六百多发子弹、防弹背心和其他军用装备等,18岁的他扬言要在学校发动枪击事件。新闻曝出后,狄莺早年在综艺节目上分享的育儿经被翻出来,饱受诟病。

曾常看台湾综艺节目的人可能知道,狄莺曾在许多节目上分享她的育儿经,她对儿子的极端控制让人乍舌。她要求11岁的孩子要吃一个成年人的饭量。她每天要花7个小时专门盯孩子吃饭,因为怕爸爸和奶奶会帮孩子吃。而狄莺也完全根据儿子的作息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起睡觉,一起醒来。狄莺对孩子的成绩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考到80分以上,不然会“打到你屁股开花”。

狄莺自称年轻的时候也“很爱玩”,但自从有了儿子,就全身心地投入家庭,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其实,狄莺这就是典型的或者说是极端的过度养育。

狄莺在节目上表示,18岁之前,她不能让儿子一个人出行。18岁后她就会放手,因为18岁后他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可是她不懂,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要让孩子一步一步学会独立,逐步放手,孩子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终于,狄莺放手了,而儿子也在独自去海外读书的18岁时却出了事。这足以让更多的家长反思。

讲科学,才能避免“过度”

魏坤琳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

我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书中说,养育孩子不能只讲本能,只讲情感,还应该讲科学,进行科学养育。从科学角度讲,过度养育,对孩子弊大于利。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发表过一项研究,他们统计了4岁孩子的各种状况,五年之后,也就是孩子9岁的时候,再来看哪些孩子容易出现焦虑症状。结果发现,如果妈妈在孩子4岁时对其过度养育,那么孩子到9岁的时候更可能出现焦虑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对于过度养育要早加干预。

如果不加干预会怎么样呢?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那些被过度养育出来的大学生,对家庭生活更加不满意,感觉更不幸福,而且抑郁程度也比其他人高的多。

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也缺乏能力。

关注孩子是家长的天性,保护、帮助、指导孩子也是家长的职责。但是,如果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脆弱的神经,他的一哭一闹都让你心惊肉跳,那就说明你关注的过头了,你其实已经被这种关注“绑架”了。

不被孩子的困难绑架

家长不要把孩子遇到的困难看成是天大的事,尽量先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建立真正的自信心。如果总是靠大人帮忙取得成功,那孩子的自信心就是作弊得来的,是虚假而又脆弱的。

同样,在孩子要犯错误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干预。有时候放手让孩子去感受一些事情不好的后果(注意,一定要在安全范围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规矩、禁区的含义,提高孩子管理风险的能力。家长们要明白,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所以不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帮孩子绕过困难,走捷径直达成功。让孩子选择,哪怕是去试错,也要给孩子探索学习的机会。从长远看,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更坚强,更有韧性。

不被孩子的情绪绑架

不被孩子的困难绑架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孩子遇到困难后会难过、沮丧、生气。当看到孩子既委屈又伤心地哭起来时,做父母的心真的要碎了,恨不得什么都帮他做了。但是,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你其实是对孩子的情绪过分关注了。

你被这个“过分关注”绑架后,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反而不利。为什么呢?因为孩子需要自己学会处理情绪。从进化心理学上讲,情绪是我们对外界变化的反应,提醒我们该如何应对变化。如果孩子一伤心,你就给他棒棒糖,一生气,你就道歉说“都是妈妈不好”,那他就会误以为负面情绪是跟父母讨价还价的工具,而不是现实世界发出的信号。

为什么过度养育的孩子会在困难面前特别脆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好好练习如何应对困难带来的负面情绪。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描述情绪、分析情绪、反思情绪。帮助孩子认识并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负面情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难过、伤心确实不好受,但是挺一挺也就过去了,这样他以后才会不怕挑战,因为他知道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不是世界末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不被孩子的人生绑架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家长要知道,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孩子也不是你人生中的唯一。你当然可以选择为孩子付出更多,但是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在养育这件事上,并不是投入的越多,在孩子身上得到的就越多。

斯坦福大学的新生部主任、本科教育副教务长朱莉·莱斯考特–海姆斯认为,为了让你的孩子人生更美好,家长首先需要把自己的人生过美好。孩子都会观察别人,而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父母往往会首先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如果你为了让孩子的人生美好而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悲惨,那可能你孩子的人生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他只从你这里学到了过悲惨人生的方法。

泰戈尔有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你以光辉灿烂的自由。给所有父母共勉。

下一篇:初中生家长少说7句话多做8件事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