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作为一个妈妈,如果幼小的孩子哭泣了,你会怎么办?
我妈妈对此的回答是:别惯着孩子,孩子一哭你就哄,时间长了就会利用这个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先别理她,晾她一会儿再说。这种观念在我们父母一辈那里根深蒂固,就我的观察,还从来没看到哪位老人见到孩子哭泣时柔声细语轻声安慰,安静地陪伴孩子。不是晾着不管,就是动不动就斥责:别哭了,再哭大灰狼就来吃你了。由此孩子哭得更大声,家长更心烦。
不光父母一辈都是这样的观念,就是年轻的80后父母,大都也是这样的看法。我曾见到在幼儿园门口,不知为何事,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儿子骂得体无完肤(如果具象一点形容),那种语言的刻薄程度就像孩子不是她自己亲生的。连旁观者都看不过去。后来,我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个同学妈妈听,她轻描淡写地来一句:孩子皮得时候是很可恨的,不带孩子的人哪里能理解。
反正我是不能理解,虽然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孩子出生后,吃奶了,会爬了,会走路了,会说话了,在这过程中也有因为照顾疲惫而发火的时候,但是通过生活的经历和阅读的知识,我一再提醒自己对孩子绝不可以语言伤害、情绪发泄,更别提粗暴对待了。孩子是家庭气质的反映,更确切地说,孩子是妈妈的镜子。身教重于言传,妈妈的一言一行都落在孩子的眼里,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一个还没上幼儿园的小女孩,经常在她看不顺眼的小朋友的背后踢一下,往小了说是孩子们淘气,大人不必见怪,但是更深一点追究,这小女孩的妈妈肯定也是心存怨恨,动不动就找茬的女人(后来听旁人说果然如此)。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总是听人说:孩子别看他小,精得很,懂大人的心理,懂得要挟。所以不可对他们服软,服软了他们就知道父母的弱点,以后会利用此弱点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把孩子说得像和珅那样诡计多端。但是,孩子果真如此吗?儿童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本能的驱使,饿了要吃,高兴了会笑,不舒服了会哭会闹。儿童本质上从不会撒谎。即使后来出现撒谎的行为,也是迫于大人的压力害怕被责罚打骂。从这点上说,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他(她)并不是用眼泪这个武器来要挟,来达到自己索要某件东西的目的,必定是儿童的内心和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发之于外的一种表现。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孩子把药盒当成一样好玩的东西,请求父母拿给他(她)而不得,大哭。这时,常见的有哪些反应?一是父母斥责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该玩的东西也玩,结果孩子不理解哭得更厉害。二是随便另塞一个玩具给孩子,认为哭一会就会好了。当然最有耐心的父母是这样一种做法,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不可以当玩具玩,从而在孩子心中建立一种规则:凡是危险有害和孩子驾驭不了的东西都不可玩。待生气的情绪缓和后,陪同孩子一起玩别的玩具。
在这里要说的是,孩子哭泣是情绪本能的反映,他们不会压抑自己。当情绪表达的时候,父母要给他们宣泄的出口,表示理解和同情,陪伴他们,拥抱他们,度过短暂的情绪不稳定。
下一篇:照看孩子 请记得这些“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