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刀:变废为宝的人
文:陆彦图片由乔小刀提供
花园小屋里种满了花草,家具有些是乔小刀用捡来的旧木改造的,有些是淘宝买的,新旧搭配,全凭“自我修为”的感觉去组合
2013年年初,乔小刀暂别工作并居住了15年的北京,搬到了云南丽江。他在丽江租了一个院子,签了10年合约,改造成木匠工作室。
工作室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乔小刀自己动手做的。邻居扔掉的旧沙发,买块海绵和花布,把海绵铺在沙发表面,上面覆盖花布,再用钉子把花布钉平整;买来木条,给沙发做腿,另一个崭新的沙发就问世了。去货运公司购买扔掉的木质货运箱,30元一个,买了10个,木质货运箱很结实,打磨完、上油漆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一个做了茶几,一个做了电视柜。菜场里买来的菜板,钉上三根木条,就成了茶几。向水果摊的大妈讨来几个塑料箱,用木板加固后变成了书架,剩下来的边角料给多肉植物做了个家。
这么一说,你可能会觉得乔小刀是个很缺钱的人。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乔小刀多多少少也算是一个老板。他在2008年创办的文化传播机构“微薄之盐”,是有名的民谣演出场所,也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拥有四间分店。“微薄之盐”的经营已经上了轨道,合作伙伴愿意帮他打理,而他则可以置身丽江,安心做一个木匠。
乔小刀自己搭建的花园小屋
乔小刀是一个“神人”,他出身草根,但是从来没有停止过折腾。早年当过电焊工、油漆工,开过丝网印刷工作室,后来办过独立杂志,组过“大乔小乔”乐队,出过唱片,开过巡回演唱会,策划过艺术展。他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全靠着无师自通,找到了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如果说,没钱的时候捡废品做家具是无奈,那么到了现在,乔小刀依然将旧物改造当作乐趣。他可以花5万块钱买一组沙发,会花几百块钱从一位老木匠的后人那里买走差点当废品扔掉的木工家当,也会经常跑到废品回收站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捡回来重新利用的东西,甚至和丽江最大的废品回收站的老板成了朋友,白白送给他很多“废品”。他穿着标志性的蓝色工作围裙,以一个标准木匠的打扮,在“一席”发表了18分钟的演讲。他笑着说:“不用的家具是无罪的,被扔掉的垃圾是无辜的,如果它们能重新再利用,何乐而不为?”
除了室内设计,乔小刀还做过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例如用捡来的汽车零部件做成一辆电瓶房车“小刀一号”,这辆车现在正停在“微薄之盐”的杭州店里。他还用三个月时间做成一把12弦的古琴“小刀二号”,音质怎样暂且不论,但样子已经合格。
乔小刀研究了一阵子古琴历史后,制作了古琴“小刀二号”
改造过的柜子
野路子出身的设计师
把乔小刀称作设计师,大概很多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不会认同。他从没有学过设计,也没有拜过木匠当师傅。关于设计的一套理念也纯属野路子,所谓的设计,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即兴发挥。但他超凡的动手能力,足以让很多科班设计师惭愧。
丽江的宅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除了前面提到的,乔小刀还一个人用了9天的时间,用四处淘来的旧货,把一个12平方米的空房间变成了一个咖啡馆;咖啡馆被前来参观的朋友挤爆了,乔小刀又全手工向外扩张了一个6平方米的阳台;灵感爆发,动手做了一个“野人厨房”,从切割木板到做吊柜橱柜,再到安装水槽、油烟机、煤气灶,安装电源,一手包办。还做了一个“光年药铺”,用拼凑法把各种收集来的旧窗户随意拼成墙和门,又做了带有100多个小格子的中药柜。妻子想要一个阳光房,他就在工作室露台上面新建了一个种满植物、洒满阳光的空中小屋,最近刚刚完工。
2011年,乔小刀出了一本书《好的生活没那么贵》,讲述他是怎么用10000元出一张唱片,用5000元装修200平方米的店,用3000元拍一部纪录片,用500元办一次画展,用50元搞定一身衣服,用35元邀请10个人吃饭的。在这本畅销书里,乔小刀说道,要做一件事情总是有很多困难,尤其是经济成本的困难。只有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并善于捡拾别人不要的“垃圾”材料,才能变废为宝,以低成本落实创意。
“没有钱买材料就去捡,路边、垃圾箱或是收废品的人那里,都能不花钱或是花很少的钱淘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当捡到一个东西的时候,立马联想它能用来做什么。就像得了个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带回家,自己清洗或改造,最后做成自己想要的东西。”
乔小刀还有一句名言:“只要能向生活弯腰,就能捡拾风景。”保持着向生活弯腰“捡”的态度,不仅可以捡到很多素材,还可以“捡知识”、“捡工具”、“捡身份”、“捡文字素材”、“捡照片”、“捡朋友”。“捡是最高境界。”乔小刀说。
乔小刀在丽江的木匠工作室,里面除了工具是买的,其他都是乔小刀自己动手做的
乔小刀用废弃的汽车零件制造的电瓶房车“小刀一号”
让垃圾起死回生
Q:为什么离开北京去丽江生活?
A:我到了一个瓶颈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青春还剩下一个短短的尾巴。用这段时间去发奋挣钱,还是缓冲学习给自己充电?我抉择很久,和家人沟通,再和合作伙伴沟通,最后家人赞同并和我一起离开城市,合作伙伴也愿意帮我打理“微薄之盐”,我就暂别熟悉的北京,到云南安了家,给自己两年的时间,看能否对现在喜欢的木工自学成才。
Q:在丽江的生活怎么样?
A: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我试图用许多方法做到静下心来。有一天我关掉手机,心里却惦记着谁会打电话找我。如果没有电话,事情自然就少了。后来,我离开最熟悉的人和环境,远远地在另外一个地方学习,这样即使有电话找我,自然就有理由推掉。时间久了,就没有人找我,除了爱人每天打电话叫我回去吃饭以外,一天基本就没有什么电话,这样就更容易专注地去研究。原来静下来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也是能做到的。一个人静下来会失去很多,但却会赢得最纯粹的时间。
Q:你在丽江的家,所有的室内设计都出自你自己之手,包括设计和木工。具体谈谈你是怎么设计的?
A:我的经验是四点:一找老师(兴趣),二找教科书(百度知识),三找帮手(工具),四找素材(动手实践)。没有真正的老师教我,但兴趣爱好往往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自己就成了自己的老师。
虽然有兴趣,但每件事都有阻碍,就找教科书做参考,看看前人的经验,百度搜索,困难迎刃而解。工具是最好的帮手,有好手艺不如有好工具,工具的采购网络上都有,只要付钱购买各种好工具,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好工具会帮你更容易地实现。素材好比是厨房里的各种蔬菜、葱姜蒜。只有素材齐备,厨师才能发挥。我买了很多木料素材,既然有了前面的三个法宝,那就动手去实践。“凭感觉”是我喜好的风格。在对一个空间大体上有了设计思路以后,执行过程都是即兴和随机的。我善于改进一个空间,营造出有“感觉”的气氛。用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增加法”,比如现有的一个家具,我在这个家具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的材质和物体,使这个家具能生长出不同的形状。另外一个惯用的手段是“组合法”,就是把相关的或是不相关的组合成一个新的物体。
这个柜子做完之后,乔小刀自诩“木工手艺从幼儿园升入了小学”
Q:我们知道,你善于发掘一大堆别人抛弃的“垃圾”,并通过设计师的眼睛、木工的手艺让它们“起死回生”,变成漂亮的家具。你是怎么做到的?
A:有些时候是随机的,走路去寻找(发现),找到些被人丢弃的家具或物件(目标),就把它们带回来,先洗澡(用水冲),然后穿新衣服(打磨干净或重新喷漆)。它们就成为我的孩子,给它们安家,或和其他的伙伴组合在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家庭。大多被遗弃的孩子都有些“残疾”,那就给它们做手术(改造)以获得新生。
自制灯具
“光年药铺”,乔小刀用拼凑法把各种收集来的旧窗户随意拼成墙和门,又做了带有100多个小格子的中药柜
Q:在淘旧货方面,你曾专门拍摄了一个名为《淘旧货》的纪录片,讲述了你如何在北京花极低成本淘来全部家具的经过。在云南丽江你也挖掘了周围的旧货市场和废品回收站吗?
A:我想把经验和方法不费力气地告诉更多的人,就拍了这个视频,放在网上。名字就直接叫《淘旧货》了,这样就省得每次有人问我在哪淘,怎么淘,怎么讲价。我并非所有的东西都用旧的,而是增强室内对比度,新旧混搭,传统和现代混合,用这种手段和自我修为的感觉去组合。在丽江的家具,有的是从北京物流过来,有的淘宝购买,也有的是在当地旧货市场搜集。还和当地最大的旧货市场老板阿福成为茶友,因为他欣赏我“变废为宝”的理念,所以经常白送我各种“废品”,甚至还按照我的喜好,专门为我去收购这些“废品”再送给我。
Q:木工学成后,你有什么打算?
A:木工技术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计划几年后开始研习厨艺,利用累积的生活经验,看看自己能否做一名厨师。回归自己喜欢的、有变化的生活,是我最大的乐趣。
节选
文:乔小刀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