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的心灵和餐桌——聊城素食调查

2014-11-27 素食资讯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11月25日是国际素食日,吃素追求的不仅仅是进口的、无公害的高端食材,而是一种精神——吃素虽是饮食小事,但却牵涉对自己、别人、其他物种乃至整个生态的态度。在聊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素食行列中来。食素到底是为了什么?哪些人在吃素?吃素者的心态是什么?素食在进行一项什么样的生活革命?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相关数字

■每生产1公斤肉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出门3小时。

■饲养和运输1公斤肉所需的能源,可以让100瓦的白炽灯泡连续亮3个星期。

■日常食用肉类比率达20%的人,比素食者每人每年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约等于一辆车造成的碳排放量。

素食人群多为弹性素食者

在聊城开发区从事设计工作的张石磊是一名素食爱好者,自从30岁那年查出高血压到现在,坚持素食已有三年。一碟花生,两块豆腐,三盘蔬菜,外带五谷杂粮粥……每天午餐时,除了一碗白米饭或面食外,这样的搭配让他百吃不厌。健康节制的饮食配合运动,他成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摆脱了一天一粒降压药的困扰。“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素食主义者,偶尔也会开荤解解馋。”张石磊说。

张石磊告诉记者,他最近又成功说服另外一位有高血压的朋友成为一位素食爱好者。“我们聊了一整晚,我告诉他不要把我的话当成福音,你要自己去做一些研究。我给了他一个书单,以及一些视频,他研究了这些东西并且决定吃素。他告诉我这段时间感觉很好,摄入悦性食物从各个方面改善了他的生活:消化、血压以及耐力。”

在聊城,严格意义上的素食者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大多信奉佛教,而越来越多喜爱素食的年轻人则偏向弹性素食者。不少素食爱好者提出了“周一不吃肉”,这一做法让更多人可以接受。和传统的素食者不同,弹性素食者除了食用新鲜蔬菜以为,也会选择吃一些清淡的鱼类和肉,主要为补充蔬菜中比较缺少的营养元素。像张石磊和他的朋友们就是如此,他们聪明地遵循杂食主义。这种弹性既避免了吃太多垃圾食品,又强调了植物性食物的重要性。

素食餐馆多靠口碑传播

“一栋老式的二层民居、彩色门窗、老式家具和木制桌椅;随意种植或摆放的绿植、古典花瓶里不知名的野花、书架上各种书籍、墙壁上的照片和明信片、各种花纹的瓷器和装饰摆件;你可以坐在金黄色苇杆编织的窗帘前远眺,或是趴在桌子上晒会儿太阳、嗅嗅花香,或是随手撷一本书、伴着老式钟摆的滴答声消磨时光,或是邀上两三好友聊聊天、吃吃饭、谈谈人生和理想。”

这是大多数人初到等风塘的第一印象,这个位于东关小学附近的素食小馆,从一开始就在文艺和素食的结合上做到了极致。你无法想象店主为开这样一家小店做了多少前期筹划和储备。因为朋友圈子里的口口相传,吸引了大量喜爱素食和文艺的年轻人群前来就餐体验。

事实上,在聊城,等风塘并不是第一个尝鲜者。早在几年前,在铁塔附近曾有一家素食餐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获得成功。店主坦言,“佛教徒环保主义者等是素食的主要消费人群,但与大城市相比,聊城在这方面顾客群体少许多,大多数人只是来尝尝鲜,所以单纯只有素食的元素是行不通的,还是要靠特色文化去吸引。”

素食餐饮虽然是个朝阳产业,但在聊城,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素食是为了和自然更好相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旦谈及食素必定会让人联想到宗教信仰。事实上,如今在聊城,喜爱素食的人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饮食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自然打交道,大多数人都热爱肉食,一下子要求大家不吃肉难度很高,因此做个弹性素食者是个折中的做法,只要减少吃肉的机会,就会对生态环境有贡献。”张石磊对记者说。

如果说过去素食者是佛教徒的代言人,那么如今,他代表着环保主义者、低碳主义者和健康达人。正如有人所说,他们把素食运动和整个社会所有野蛮的、不尊重生命的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食素的方式唤起公众意识的觉醒

下一篇:南通筹建首家免费素食餐厅 “免费的午餐”传递正能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