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素食主义大行其道,科技大佬为何热衷人造肉领域?

2017-07-02 素食资讯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近日,一款“素肉”汉堡出现在美国知名大厨David Chang的餐厅“Momofuku”中。尽管这款汉堡中没有肉,售价还高达12美元,但却非常受欢迎。这款汉堡中的素肉来自于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值得注意的是,其投资人中有李嘉诚和比尔·盖茨。

素食主义近年来极为流行,许多名人都在倡导素食主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潮流。可以说,素食已成为一种时尚。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食素更加健康环保,并且能够减少对动物的杀戮等等。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需求的旺盛使市场更加活跃,也能吸引到更多企业与资本的进入,人造肉市场目前就处于这一时期。近年来,许多人造肉企业相继出现,而且吸引到不少资本,其中的许多注资来自于科技界巨头。

人造肉究竟有何魅力?能够使这一领域获得巨头们的青睐?注资这一领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人造肉在国外大行其道,也带动了国内市场向这种方向发展,在国外“吃香”的人造肉在中国市场又有多大的前景呢?

一、素食主义大行其道,人造肉市场兴盛利于环境和谐

近年来,“素食主义”悄然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标榜自己是“素食主义者”并以此为荣。进入新世纪10年代后,纵观全球市场,变化在逐渐发生。

最直观的变化可在对互联网数据变更的观察中发现。2009年8月,有关“纯素主义”的词条在英文维基百科中的浏览量达73000次,2013年8月上升至145000次。同时,相关词条的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维基百科浏览量也有所增加。

互联网所反映出的趋势在现实中也都能找到参照。纯素主义在美国被宣传为“迷人的”和“时髦的”,并衍生出“弹性素食”的理念。

2011年,欧洲首家纯素超市在德国开业。2013年,拥有200余年“酒肉传统”的慕尼黑啤酒节首次打破惯例,提供纯素菜肴。另外,全球许多地区的连锁餐厅也开始在菜单上标注“纯素”字样,超市也增加了对纯素加工食品的选择。

在素食主义的潮流中,名人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披头士”乐队的成员保罗·麦卡特尼、著名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超级马拉松运动员Scott Jurek以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皆为素食主义者。

名人效应是带动市场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此多的名人遵循素食主义,也自然会形成风尚。但是,在潮流与时尚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挖掘和探究。

除去宗教信仰之外,素食有利于健康,是素食主义得以流行的比较明显的原因,而较为隐性的原因在于素食更加环保。然而,对于许多“无肉不欢”而又想遵循素食主义的吃货们而言,从肉到素的转变是艰难的过程,毕竟“食色性也”。如果能够寻找到一种过渡的手段或载体,会让更多的人更加乐意奉行益处多多的素食主义。

在科技发达的当下,这种载体已然出现,即仿荤素食,也就是“人造肉”。上文提到的Impossible Foods(IF)即是深耕这一领域的企业之一。其创始人为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教授Patrick Brown,原本身处科研领域却转型人造肉行业,除了自身也是素食主义者之外,还因为这一行业对改善环境大有益处。

Impossible Foods创始人Patrick Brown

Brown表示,肉食中蕴含着非常多的能源:“不要小看吃一个汉堡包,生产一个汉堡包所需要的能源,相当于驾驶18英里消耗的油,以及一个人3年零3个月喝的水”。而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指出,随着新兴国家的发展,肉食消耗量大幅增长,预计2050年全球肉类需求将成倍增长。

这种现象会导致畜牧业供不应求。需求的急剧增长会导致畜牧业的土地、水及其他天然资源的消耗增加,过渡放牧现象更加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肉食短缺的危机,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污染的加剧。

过渡放牧的后果就是土地沙漠化的愈发严重,而肉类需求的增长也会使得工厂排污量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和沙尘暴中,有14.5%都是来自于畜牧业。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造肉行业兴起。在2005年~2010年间,全球仿肉市场增长了18%。在荷兰地区,首家仿肉素食店“De Vegetarische Slager”于2010年正式开业。在美国,这一市场的销售额于2015年达到5亿多美元,并出现了纯素肉店“Herbivorous Butcher”。

通过以上种种可以看出,素食主义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不可逆的潮流。2015年,根据Vegetarian Resource Group(素食资源小组)委托Harris Poll(哈里斯民意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美国的素食人口已达到34%。

根据2016年5月的最新调查显示,英国纯素食者的数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上涨了360%。在15岁以上年龄的英国人中,纯素食者有54.2万,占总人口比重的1%,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5万,可见素食主义发展之迅猛。

对于有心食素者,人造肉是过渡期不错的选择。而对于肉食爱好者,人造肉能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食欲。虽然大多数人不能做到完全食素,但可以选择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吃肉,人造肉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需求催生了人造肉市场,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许多科技界大佬纷至沓来,入局人造肉领域。在提升人类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

二、众多科技大佬入局人造肉领域,利润可观前景广阔

自2014年起,众多科技界大佬大手笔入局人造肉领域:

2014年,李嘉诚通过其投资公司Horizons Ventures向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人造肉初创公司Modern Meadow注资1000万美金,用于人造肉的加速研发及规模的扩大。此外,PayPal的创始人Peter Thiel也对该公司进行了注资。

该公司宣布能够在实验室容器中通过生物制造工程和3D打印技术来培育牛肉和牛皮。实际上,除了牛肉之外,鱼肉、家禽肉等也都能通过非侵入性的动物活组织细胞切片提取进行生物制造。

比尔·盖茨投资了人造肉创业公司Beyoud Meat,产品在2016年5月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全食超市上架后很快售罄,于2016年被美国最大的肉类供应商Tyson Foods收购了5%的股权。

还有上文提到的Impossible Foods,获得了比尔·盖茨、李嘉诚和Google的竞相投资。Google曾欲以3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该公司,但遭到拒绝。

那么,吸引众多大佬纷纷注资的人造肉究竟能达到何种水平?据说李嘉诚吃了一口之后就决定为Impossible Foods投资千万美元,虽然其真实性有待商榷,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人造肉的口感在接近肉类方面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以Impossible Foods为例,其研发的素肉汉堡不但拥有真正牛肉堡的味道,甚至连口感都高度相似。在煎人造肉的过程中,还能发出和煎肉一样的“嗞嗞”声,也会像真肉那样散发出香味和改变颜色。

无独有偶,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汉堡Beyond Burger也是色香味俱全。来自泰森食品的Monica McGurk表示:“Beyond Burger的质量好得惊人。我们相信这将是一款颠覆性的产品,能够让我们挖掘到食品行业快速增长的部分”。比尔·盖茨也透露,Beyond Meat的鸡肉卷让他难辨真假。

从营养价值方面来看,人造肉的成分对人体健康也是较为有利的。

为了充分模拟出牛肉的口感,IF研究团队采用马铃薯、小麦、大豆等原料,通过先进技术,重新将其组合成仿真肉。在这一过程中,IF将汉堡中的胆固醇、激素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剔除,保证美味的同时也使得人体健康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现今的人造肉行业领域,产品一般都能够达到这种标准。

有了先进的技术及进一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人造肉行业能够吸引到大佬们的注资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科技巨头们而言,投资类似于人造肉这种先进的领域,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能够为自身赢得一定的利润,更代表了科技发展的趋势。

纵观人类发展史,自从学会钻木取火之后,人类对肉食的追求就从未停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曾被视为极端生活方式的素食主义逐渐为大众所接受,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食素必将成为未来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而越发达的地区,素食产业就越繁荣,如伦敦和纽约都被评为“素食友好城市”。

近几年来,素食潮流也影响到了国内,国人也不再以吃肯德基、麦当劳为时尚,而逐渐开始奉行素食主义。在这一过渡期,人造肉是很有市场的,因为许多人转变为素食主义就是从仿荤开始的。

不过,随着素食餐饮在中国的发展,国人可能会更倾向于研究如何将食材本身做的更美味并且与众不同。这一点是人造肉难以满足的,因为素食对于食材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荤食可以下料来掩盖原料的不新鲜,但素食更多的是借助食材本身的香味。中国物流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各地当季新鲜原材料均可做到保鲜配送。

与国外“简单粗暴”的食材和做法相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丰富,饮食文化发展已有上千年历史。因此,人造肉在中国可能不会非常“吃香”,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方面可能成为国内素食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免费素食馆 爱心在涌动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