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生有害 素食有益 - 五台山妙吉祥素斋

2016-04-14 素食资讯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听佛乐、吃素斋 TEL:0350—6545518 13935082272 13096573449FAX:0350—6542502

珍稀动物不能随意捕杀,大多数人都知道;但对于一般的动物,有人往往就不知爱护,甚至大开杀戒了。报载,深圳、广州等城市,每天要吃掉数十吨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而且南风北渐,用不着政府行政、宣传部门推广,吃蛇之习已在全国普及。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鼠患越来越严重,给农业造成损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添了诸多麻烦。

动物都是一个个生命体,它们也害怕死亡,希望活着,我们有什么理由随意结束它们的生命呢?所以,近代佛学大师印光法师撰有这样的放生法语:

“好生恶死,物我同善。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沉。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河,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若知如上所所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尿屎,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

印光法师认为,人们杀生的原因,是因为要吃动物的肉。所以佛教强调素食的原因,首先是出于考虑不杀生。《法苑珠林》归纳了“肉食十过”:一、众生己亲,二、见生惊怖,三、坏他信心,四、行人不应食,五、罗刹习气,六、学术不成,七、生命同己,八、天圣远离,九、不净所出,十、死堕恶道。

由于吃肉有这么多罪过,所以《梵网经》、《楞伽经》、《楞严经》、《涅经》等大乘经典,一般都是禁止吃肉的。

如《梵网经》规定: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又如《楞严经》中,有这么一段释迦牟尼与弟子迦叶的对话: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

“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悲种。”

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

“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原来小乘戒中不禁止比丘之食,有“三种净肉”还是可以吃的: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

除了“三种净肉”外,《涅?经》还有“九种净肉”的说法。前三种与“三种净肉”同;四、自死,诸鸟兽命尽自死者;五、鸟残,鹰鹫等食它鸟兽所余之肉;六、不为己杀,不为我杀者;七、生干,非由汤火而熟者,又非鹰鸟等伤害所余,乃自死经多日而自干者:八、不期遇,不由期约,偶然相遇而食者;九、前已杀,非今时为我而杀,前时已杀者。

上述“九种净肉”,当时是允许和尚吃的。因为这些鸟兽的死,吃的人不闻、不见、不疑,与它好像没有关系,所以称作“净肉”,食之似乎无罪的。

南朝梁武帝萧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极力反对和尚吃肉,还根据《涅?经》等大乘教义,从各个角度阐述禁止食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与周舍论断肉敕》一文中,他强调说:

众生所以不可杀生,凡一众生,具八万户虫,经亦说有八十亿万户虫,若断一众生命,即是断八万户虫命。

梁武帝认为食肉等于杀生,是违背“不杀生”戒条的,并提出要严惩饮酒食肉的和尚。由于梁武帝在当时对僧俗都有巨大的影响,在他的大力提倡下,和尚改变了汉代以来食“净肉”的习惯,只能以素食为主了。

佛教认为,贪求口福,会引起烦恼;而饮食有节,吃素念佛,有益于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饮食过量、营养过剩,会引起肥胖、便秘、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而节食不仅能减轻肠胃负担,而且还能调动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趋向平衡。

很显然,佛门不准吃肉的目的,是为了戒杀护生,养成大慈悲的佛性。佛教出家人饮食清淡,不仅有益于其宗教修为,陶冶性情;而且还有益于其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现代人们加强了对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肉制品饮食和疾病关系的研究。

1984年10月,解放军八五医院内科主任陈俊元等五人课题组,对上海玉佛寺、龙华寺和苏州寒山寺、灵岩寺的一百名六十岁以上老年僧侣,做了一次血脂测定。其中五十七人无疾病或无异常发现,仅有十八人患有心血管病。随后,课题组又对上海和苏州各一家养老院的一百名六十岁以上老人,做了同样的检测,与前者进行对照。其中仅八人无疾病或无异常发现,有六十七人患有心血管病。老年僧侣长期吃素,是其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有一位医生,对肉食者和素食者的尿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排出含氮化合物时,肉食者肾脏的负担重于素食者三倍。

日本医学家森下敬一博士,提出了血污致病学说。他认为:应严格控制摄取动物蛋白,因为机体肠内最易腐败的东西是肉类。动物蛋白在肠内腐败,弄污血液,使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

中国佛教规定出家僧尼一定要吃素,在家信徒则是斋日持斋。无论是吃长素的僧尼,还是斋日吃素的居士,都不能吃荤。佛教的“荤”,专指五种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蔬菜,所以又称“五辛”。《梵网经》指出: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茗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佛教认为,“五辛”是有秽之物,吃了后,其气上冲于脑,会使人头晕,还会产生淫欲。因此,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的戒律,都有禁止吃“五辛”的规定。但佛教医学承认,“五辛”可用于治病。

佛门素食长寿,给我们颇多启示。从营养角度来看,蔬菜、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水,还有少量的脂肪和糖分,既有人体必须的养分,又清淡易于消化。蔬菜含有大量纤维素,被营养学家誉为“第七营养素”,能够及时清除肠道中的垢腻,起了保健作用。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是老年人健康的大敌。经常吃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延缓上述疾病的发生。所以说,吃素和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偏食也是不好的,营养必须均衡。对某一食物偏爱多吃,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这一点,佛教医学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摩诃止观辅行》第三十二卷指出:

酸味对肝脏有益,却会损脾脏;咸味对肾脏有益,却会损心脏;辛味对肺脏有益,却会损肝脏;苦味对心脏有益,却会损肺脏;甘味对脾脏有益,却会损肾脏。

调节“五味”,可以治病;失之偏颇,则生隐患。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饮食也是如此。

旧时佛门清苦,常喝稀粥。《僧祗律》有“粥初出釜,划不成字者”的说法。甚至还有“粥少僧多”,不够分配的现象。

释迦牟尼在迦尸国竹园与比丘们安居时,施主煮了各种各样的粥来供奉。据说主要有八种粥:一、酥粥。以牛马等之酥,和米粟煮成粥。二、油粥。以荏酥麻等之油,和米粟煮成粥。三、胡麻粥。用胡麻子和米粟煮成粥。四、乱粥。以牛马等之乳,和米粟煮成粥。五、小豆粥。以绿豆、赤豆等,和米粟煮成粥。六、摩沙豆粥。摩沙豆疑为大豆,以此豆利米粟煮成粥。七、麻子粥。用黄麻子和米粟煮成粥。八、薄粥。或用米或用粟煮成粥。这八种粥,营养丰富,味道各异,以此供奉佛和众僧,当然受到欢迎。

《释氏稽古略》载有一篇《粥疏》,它对粥的评价是:

粥名良药,佛所称扬。义冠三雄,功德十利。更祈英哲,各遂愿心。既备清晨,永资白业。

字里行间,都是对粥的赞颂。

《僧祗律》载有一篇关于粥的偈颂,它对粥的评价是: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

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这就将吃粥之利,说得极为透彻了。

别看粥算不上什么珍贵食品,但吃粥确实有许多好处。《四分律行事钞》分析道:

食粥有五事:善除饥、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

这对吃粥好处的分析,颇为实事求是。

话说回来:吃粥无疑比吃山珍海味清苦得多,但却有山珍海味所没有的优点。当然,吃什么食物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不要成为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的“粥饭僧”。

下一篇:传世佳肴“文思豆腐” 和尚绝顶刀功切出千丝万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