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如何舍掉感受?

2019-12-03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这个问题,学人告诉大家,我们千言万语都在教这个。我们不是告诉大家,总原则是什么吗?扩大心量。其实要舍掉自己的感受,我跟大家讲一个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念念想别人的感受。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自己的感受?因为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各位做母亲的人,你在生产的时候,当你生完小孩的时候痛不痛?阵痛非常的痛,可是生完小孩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是痛吗?不是,我的孩子健康吗?就是她有在意自己的感受吗?她如果在意自己的感受,我痛得要死了,那个小畜生害我痛得要死。这样你懂吗?妈妈生产完是不是那个念头?不是的,都是我的孩子健康吗?她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痛?根本忘记了。但是还是真的很痛,可是她所想的,她一直在想孩子。所以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用「如母忆子」来做比喻。所以我们是没有去想别人的感受,而不是你舍不掉自己的感受。是我们太自我了,我们心里面根本没有别人。大乘佛法教我们什么?念念为众生。当你念念为众生的时候,你怎么会执著你自己的感受?就是我们太自私了。我们天天在想是你给我好受、你给我难受,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曾经给人好受吗?我们在给别人难受的时候,我们会警告自己,我不能再这样了吗?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吗?所以如何舍掉自己的感受?很简单,想别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很简单,你跑到公共厕所,一闯进去,哇,你看到整个马桶全部都是粪便,你会怎样?你大便的心情都没有了,你会不会觉得很难过?会!所以当你上完厕所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到如果我没有把它清干净,我就这样跑掉了,下一个上厕所的怎么办?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有,你绝对不敢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就走掉。你一定会怎样?把它清干净,对不对?让下一个使用者进来的时候很舒服。大家能理解吗?这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么在意自己的感受,因为你忽略别人的感受。大完了之后,反正这是公共厕所,反正下一个来的人也不知道我是谁,反正我好受就好了,我还去清那个,那个太脏了,我很干净。你在意你的感受,你就忽略别人的感受。你要重视别人的感受,我不可以这样,我一定要把它弄好我再走。我们坐火车、坐飞机,那个椅子可以这样靠下来对不对?问题是你很舒服对不对,后面那个人呢?后面那个人位置就变小了,他就要委屈,对不对?所以如果我要很舒服,那后面那个人就得不舒服。可不可以?不可以。你就知道这个位置已经很舒服了,不要再躺了。这样大家能理解吗?你想到别人,或者是说你躺没有关系,可是到站的时候怎么样?先竖起来,因为人家有的人要过,要出站,你不能让他不方便。就是你想到别人的感受,你怎么会在意自己的感受?所以重点就在於,这个礼就是这样。《常礼举要》里面非常多这样的例子,礼为什么会教一套一套的?这就是舍掉我们的感受。你真正能够循礼去做的时候,一开始练当然勉强,有没有?为什么勉强?因为有习气,那就叫习气。你在那个勉强当中看到什么?看到我很差,我怎么习气这么重?你要看到这个,是责备自己,而不是说那个人怎么那么讨厌,那个人怎么那么麻烦,不是的。

「不挑剔食之美恶」,你看《常礼举要》里面有这一条。为什么不要挑食之美恶?因为食之美恶是感受。好吃的谁不喜欢多吃点?可是我多吃一点,是不是别人就少吃一点。你如果重视别人的感受,你就会少吃,你就不会多吃,你就怕给别人添麻烦。我们过去台湾人,台湾人很怕给人添麻烦,就我们老一辈的,台湾的传统。因为经常听我们长辈讲,不要给人家添麻烦。然后给人家添一点麻烦会觉得怎么样?(很歹势)很不好意思。真的,都是这样子的,都觉得好像给人家添了很多麻烦,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压力,不愿意这样子的。所以你访客的时候,人家在看手表了,你看《常礼举要》有这个,你还要继续赖在那里吗?人家在看手表,什么意思?很晚了,人家要休息了。为什么我们没有神经?没有敏感度?台语意思就是没神经。为什么这个人没有敏感度,因为没有礼,他太重视自己,他在那发表得很快乐,结果他忽略了别人要睡觉。可不可以这个样子?不可以。

可是,为什么我们舍不掉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对!找到答案了,因为从来没有去想别人的感受。做儿女的为什么顶撞父母?为什么忤逆父母?因为他不知道父母的感受。他要懂得父母的感受,他敢不敢忤逆父母?不敢,他不要忤逆父母,我要让我的父母好受,我希望我的父母无忧无虑,他想的都是这个。古代的父母对子女也是这样,为什么教训子女?为什么?希望他以后好,都是从这个出发点出发的,真正的爱护对方。所以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其他的道理都不要讲太多了,这里面就有大学问。《常礼举要》,说老实话,每一条你去对照,有没有离开这些原理原则?有没有离开念念为众生?没有,都没有。所以你只要把这个重点抓住了,其实我们条文不用念,大家也都懂了。问题在於什么?还要克服烦恼习气,真正去把它做到。我们下次到任何公共场所,任何公共的地方,都想到别人,我们就不会做出让别人讨厌的事情。所以公共场所能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为什么?有人要休息。你在那边发表高论,你只重视自己的感受,你有没有想到有人要休息的感受?对!我们买东西要不要排队?要。你去插队,那后面人怎么办?你有没有想到别人的感受?所以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了之后,常礼,常礼就在这里了,就是心里真的有别人。所以这个同学问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再来,从粗浅的方面来讲,从粗浅的方面,粗浅的,就是感受是什么?感受就是情绪。你看我们世间人都要做情绪管理,世间很多的教学都教我们要情绪管理。能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这是过去成德法师在家的时候,他讲《弟子规》有一句很有名的经句,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什么人不能掌握情绪?感受很重的人,就是自我感受很重,好受、难受很重的人,他能不能掌握情绪?不可能,决定不可能。美国过去有个新闻,有个三岁的小女孩,有一天她用石头在车子上面乱画,因为小女孩她不知道。她的爸爸一回来,看到这个车子,很生气,你看我的车子怎么被你画得这么花?很生气。怎么办?他拿这个,在车库里面有铁丝,就用铁丝把她的两个手绑起来,吊起来,气冲冲的跑去喝酒,跑到酒吧去喝酒。一喝酒,忘了,忘了这件事,所以那个小女孩的手就一直被绑著这样,用铁丝缠绕。等到她爸爸从酒吧回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女孩的手怎么样?发黑了。所以赶快送到医院,怎么样?截肢。三岁。她从手术房出来的时候,恢复之后醒来的时候,举著两只手问爸爸,爸爸,我怎么没有手?她的爸爸非常的难过,非常的痛苦,拿枪举枪自尽。

好,这个故事我要请问大家,这个爸爸自杀有没有解决问题?问题更严重,为什么?这个女孩就变孤儿了。对!更严重。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他的命运为什么会朝向这个方向?为什么?情绪,就是感受,是不是就是感受?他从头到尾都很在乎谁的感受?自己。他看到车被画花了,他什么感受?愤怒。对不对?其实车子是不是我?不是,是我所。他知不知道,他有没有智慧知道这一层?没有,他没有智慧。他有没有智慧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哪有可能有这种智慧?他的心量有没有大到那种心量?没有。他有没有想到小女孩的感受?也没有,因为小女孩很可爱,她拿石头画,她是在做什么?是在游戏。她有没有恶意?没有。但是什么东西障住了他的智慧?愤怒,愤怒障住了他的智慧。第二次,他看到女儿没有手了,什么东西又把他的智慧障住了?悲伤。悲伤也是情绪,是不是又把他的智慧给障住了?所以这个愚痴的情绪牵引他去做什么?自杀。

所以这一幕有没有其他的选项?有。譬如说他一进门看到他的车花了,他可以怎么说?哇,你画得真是非常的漂亮,你真有绘画的天才。可不可以这样?因为已经不能挽救了。然后再告诉她,以后要画在画布上,不可以画在这里。可不可以这样教她?可以。这就有其他的结局了,生命不就有其他的选项了吗?这不就是命运吗?转变命运在转变什么?是不是就是转变情绪?这是不是就是与智慧相应的生活?对,为什么不这样做?学人这个故事是用一个张力很大的结局来告诉大家,其实我们的人生每一天都面临这种抉择。你跟人事物相处的时候,都面临你到底是要用感受,还是要用理智,都面临这个抉择,有没有?你与人相处,与事相处,就是缘跟事,就是境缘。所以为什么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那个好丑起於心就是你的感受,境缘哪里有好丑?境是人事环境,有恶缘、有善缘;物质环境有顺境、有逆境。所以顺逆皆佳境,善恶咸良缘,那是谁?那是有智慧的人。那是他的生活跟他的生命结合在一起,已经历练出一个高度品质的生命。所以你问怎么舍掉感受?就是拓开心量。

再来,你从因果上去看,为什么现在这个人让我很难受?为什么?没有别的,因为我过去也让他这么难受。对!所以怎么办?逆来顺受。他逆著来,我顺著受。所以从因果的角度,因果教育就是在化解你对感受执著的一帖良方,可以这么说。可是我们今天学校没有因果教育,所以现在年轻人对自己情绪的处理的能力,强不强?很弱,非常的弱。不但是小孩很弱,现在成年人都很弱。所以一个对自己情绪控制非常稳定的人,这个人叫成熟的人;一个对自己情绪无法控制,很在意自己感受的人,这个是幼稚的人,就这个人太幼稚了。他的心智那么幼稚,请问他的生活会幸福吗?他会有福报吗?他会有德能吗?不可能,决定做不到。

所以你说《常礼举要》,《常礼举要》就在学这个的,它绝对不是教条,它也不是威权。我们今天用这些态度去看它,这都是邪见。可是我们现在又不能骂人家,不是骂,不能说他邪见,因为邪见确实不是骂人的话,它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但是因为大多数人现在不理解,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办这样的教育课程?就是说我们来参加这个课程,我们真的要非常感谢,首先感谢我们大和尚,感谢我们华藏学会、儒释道学会,我们要感谢这个学会。为什么?因为它让我们把这个断层补起来,把它补起来。就短短的五天,其实我们要讲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学人现在已经有点赶进度了,因为真的讲不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所以就不能简单的讲。所以大家要了解说,因为这个概念不是很单一的,所以一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而今天大多数从政的人,从事政治的人都很忙,谁有办法在这里坐五天?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了解,他们如何制定一个好的教育政策?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师资。现在最重要的,国家有两个重要的系统要建立起来,一个是师资培育系统,一个是官员的培育系统,官员的养成系统跟教师的养成系统,这两个系统要先建立。所以才会有正见、正思惟,才能引导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精进、正定,你才能引导百工,以仁术来过生活,提升生命。所以学校就不会流於只是知识跟技能的传递而已。现在严格讲,这个学校不能叫学校,应该叫什么?应该叫知识技能传习所。它没有学校的功能,它传递的只是知识跟技能而已,它不但跟生死不相干,它跟生命都脱节。就这个生活跟生命脱节的时候,人叫什么?人叫禽兽,叫行尸走肉。我们这样怎么对得起人?人家把子弟交给我们,我们不把他的生命完整,不让他去碰触生死的问题,我们会堕十八层地狱,不,十九层,会堕十九层地狱,因为听说十八层是做医生的,做老师的在第十九层。很可怕的!这真的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大家了解这个道理,就是说舍掉感受这个太重要了。

修行,感受舍不掉,你不可能入门的,还差得很远,色受想行识,差得太远了。所以,除非你不想修行,但是不可能,因为你没有修行没有出路。所以你只有一条路,就是舍掉感受,不要执著自己的感受。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从放淡。我们给大家两个字,一个是让,一个是淡,淡化,从淡化进入到完全舍掉,让。所以要在生活当中练,历练。在家庭里面先练「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两个人为什么会吵架?少说一句话就不会吵架了。所以夫妻之间要开始吵架的时候怎么办?我出去走一走。这样了解了吗?有修行的人先说我出去走一走。这样就好了,避开不就好了吗?少说一句就好了。淡,先淡化,有没有?对。然后去走一走,十分钟之后回来就没事了,就忘记了。这样也是一个方法。你说我修养没有那么好,修养没有那么好先避开,对不对?暂时避开,这样就好了。所以方法很多,可是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就是我一定可以做得到;你要没有信心,你一定做不到。所以这个问题很好,问得很好。

选自 文化与生活漫谈(八)周泳杉老师主讲(第八集)2018/7/26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档名:60-010-0018

下一篇:曾文杰:心心之火33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