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权主讲:这才是福德具足的人
若心不能深解如来之所要义,只一味追求福报,而不追求悟道,即修很久都难以成就。
佛祖教我们应如何降服其心,如何让我们驿动贪嗔痴慢疑的心降服下来。这就是我应修的,而且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何降服我们这样的心,就是我们必须破除所有执着的相。
众生种种的烦恼,种种的无明,妄想皆由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在我相重重,我见重重,意见重重,谈何能够悟道。
心如果分别众生,分别人我,如何能够去降服自己的心,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这个心不能住在人我之间去分别执着。佛教导我们于一切法,应无所住。就是有所布施,做了一点善事、功德事,还不应住在色相之中。
心至切不可住在我有做了功德,有功德这一个念头想。不应该如是的去作布施,要远离一切诸相。心不住於法,不住於布施相,不住於福德相,不住於功德相。其福德才是不可思量的。
所以佛祖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善的相还是虚妄,更何况恶相,更应该去远离。
若见诸相非相,也即是见到了实相,则见如来。
所谓实相,也即是我本来的面目。我所有一切的念头,从意识之中产生的我法二执。皆由内心的无明妄想出来,是假相,并非实相。所以当然难以明心见性,难以看到自我的真如实相,如来藏,当然是难以见到。
在学佛法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破除了我,人,众生,寿者。寿者就是寿命,这种种的相。若用意识心去取相,即是执着人我以及众生。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就是正法的相尚且应该舍掉,何况一切非法的相,更应该远离舍弃。
佛祖所说一切法无非令我们这些人破迷开悟。所谓法无定法,但无所不法,所有一切法,所见一切相,如果懂得法的情况下,这就是妙法。人世间所诉说的一切,都是在提醒我应该去悟道,应该去开大智慧,进入佛的涅境界。只是众生看不明白的情况下,只是取其贪嗔痴的东西,并不懂得深解去取其智慧心。也不明白追求的福报,只是作为我们自身的助道因缘。有了福报能更好的修行,有了福报能更好的去悟道。
因此智者求於开悟,迷者求於痴福。
若能真心的深解佛意,深解如来德性,才是真正俱备福德之人。
能受持如来秘密的妙藏才是真正大福之人。只有求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道才是真正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破除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离了四相,绝了百非。我们心只有去追求无上道,与人世间所有一切纷扰之事,人世间一切纷争之事,我心放下。
我们学习如来与事无诤,与人无诤的精神。唯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此才是真正大福报的人。你不需要任何的追求,如果做到了这样,自然是福泽加被。
因而我们应时时生清净心,这个心不去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中去。应该时时明白佛祖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应该深解一切般若智慧,该从自性而生,不是从外面攀缘而来的。切莫用错方向:
切莫终日说我不贪心。而心贪得无厌。
切莫口终日说我要空心,而不修此行。
如果这样就好比凡夫,自称我是国王,终不可得。
我们心中应时时刻刻常行智慧。心不去愚迷无知,颠倒知见。
念念说离欲,而心切极为贪欲。
念念说空而不识真空,有何意义。
要明白智慧心,即是佛心,即是般若的智慧。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明白是心去作佛,这个心就是佛。
无上菩提,本来就是一尘不染,无比清净。
因而惠能大师作出了:
菩提本非树,
明镜也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因为菩提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用假借任何的阳光雨露去滋润成树。
因菩提本自具足如来德性,那种清净有如明镜,何以假借一个台去支撑呢。因而本自具足了智慧,具足了如来性是清净无比。本来无一物。当然怎会去惹一切尘埃。
修学的人应该明白我们的心就是跟如来的心一样,本来我们就具足了如来德性,这是每一众生不会忘失的一种东西。就是我们的本来自性就是如来德性,本自具足。不用假借任何的方便之力,就本来具足。
由于我们种种的贪欲,由色,声,香,味,触法。起到了眼,耳,鼻,舌,心,意所有之见。造成了烦恼。
因此我们破除了种种的烦恼,就自然回归我本具如来德性之如来藏。佛教导我们:于一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明白了应该去破迷开悟,自然是大福报、大智慧拥有了一份圆满的德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