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
《药师经的济世观》根据南怀瑾先生于一九八一年为了十方书院的出家同学作的演讲录音编辑而成。南怀瑾先生在讲解这本经典时,深入极微细处,并以自他人生经历,举例融会经义,谆谆告诫,处处提示,亲切幽默,使人必能有所领悟。南师更特别强调,《药师经》的重点,在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显示了真正伟大的救人济世精神,也才是我们应该深入体会了解并且效法的。读完南师讲座《药师经的济世观》,你会发现,已经吃下一颗药师佛的消灾延寿丸了。此讲座分131讲,本刊分15期连载,编自劝学网,欢迎学习与收藏。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7讲 悭贪不止累积病情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
佛说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无量众生,喜欢聚积财宝、物品,他自己本身都舍不得用,更何况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奴婢以及来乞讨的人。
悭吝是舍不得施舍,吝比悭好一点,吝是比较上舍不得,即使拿出来给人家也不过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悭是内心坚固的舍不得,一毛不拔。悭吝就是对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帮助人,不愿付出仁慈。不过,节省不是悭吝,如果对自己要求淡泊,严格地管制自己的欲望,却对别人慷慨则是节省。中国文化儒家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责于人’,躬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严格培养自己的厚道,对自己的要求很厚很严格,别人则宽容体谅,不要严厉责备别人。这类行为就属于布施。
然而,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人家,要求人家都严格得很,道德标准都是拿来要求别人,不是要求自己,这就是凡夫众生。菩萨道的道德标准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悭吝。凡是悭吝的人一定贪,贪的人必定凶狠,这种心念是连带的、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贪欲得不到满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凶狠。一个宽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世界上一切众生几乎全体都在悭吝中,悭吝是不能舍;贪欲是侵占别人,在别人那里沾到一点利益就高兴,乃至在言语上占了便宜都高兴。总之,想尽办法以损害他人为满足。
所以,悭贪是一切众生基本的心理,这是心病,这种心病只有心药才能医,心药就是自己了解道理后懂得布施。悭吝的心念久而久之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我常对中、西医的朋友说笑话,但也是真话;我说不管今天的医学如何高明,如何发达,中国人有两句老话:‘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医药再高明只能医假病,不管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真正医不好的是死病,人要死的时候,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都医不好,如果能把人医到无病,人就不会死了。所以尽管医学那么发达,人还是照死不误。
佛法标榜‘了生脱死’,医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实上,佛法在世间,一般信佛、学佛的人照样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终没有医好自己的心病。有悭吝心理的人,立即被一个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仅是人,一切众生乃至动物如有悭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心理会转变生理,心有悭吝的结,他的表情、神气、生命的四大就呈现出来,一望而知。所以无量众生悭吝不止,就已经在累积病情。
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这个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挤在一个小房间。我们这里的同学到香港,他都尽量不让同学花钱住旅店,招待到他家住,连我的儿子从美国回来经过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后来我的孩子写信告诉我,很感激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个月。夏天香港很热,那位朋友又舍不得装冷气,有一点钱宁可做好事,一家人挤在一起,把房间让给客人住,结果我的孩子说他痛苦极了,热出病来了。昨天夜里,那位朋友打电话来说:‘老师!挨了您的骂,我下狠心啦!买了一台冷气。’我说:‘好啊!你装冷气可别当土包子啊!把冷气开的非穿棉袄才过瘾,你那个小房间我虽然没看到,但是同学回来都跟我提过,只要开到凉快就好啦!’他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还舍不得电呢!’
他这种舍不得是节省,不是悭吝。为什么告诉你们这件事?很多人有电风扇,夜里贪凉吹一整夜,告诉他不要这样,会受寒啊!结果不听,天天到这里来拿药吃,再不然头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你告诉他这样会生病,他还是要贪凉。什么叫贪心?你不要认为我不贪钱、也不贪名、不贪利就是不贪,你错了,我们的心理行为随时都在犯贪,贪了得病又舍不得看医生,一方面舍不得,一方面倔强。有时候我拿药逼着他还得拜托他吃,拜托不了,我骂起来,他怕了,只好吃药。实际上我这一包药成分也是好几百元,他不知道,当便饭吃,那你夜里不要贪凉吹风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干。所以众生处处犯悭贪的毛病。
回想我们小时候那里有什么电风扇,天气热得要命,顶多穿条短裤,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们上身脱得光光的,两个大奶子像口袋一样挂在肚皮上,反正老了,倚老卖老,我们看见也不觉得怎么样,对老太太一样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过道风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摇,不时喝口茶或吃口绿豆汤,那种享受劲儿,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顶上啦!那样的日子我们也过了,而且过得很好。现在有电风扇又有冷气,还觉得这样受不了,那样不舒服。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悭贪的心理越严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来越多,怎么来的?心理悭贪来的。
所以‘药师经’提悭贪和布施这些道理,有什么关系呢?其中意义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脱得开就是内布施。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蛮舒服嘛!从生理卫生和养生之道来看,夏天应该出汗,一个人夏天不流点汗,毛病都积存在体内无法排出。冬天则讲究时髦,暖气开得像夏天一样,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西洋,由冷暖气引起而医不好的病特别多。
再讲一件事,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学生,是坐在办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来,各医院都检查遍了,没有毛病,只有一点风湿,风湿药吃了也医不好。有一天跑来看我,向我诉苦,连字都不能写,痛苦极了。我问他看医生没有?他说中西医都看过啦!我说:‘你的办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说:‘对啊!老师没有去看过怎么都知道?’我说:‘知道,因为你的两只手风瘫了嘛!’他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他我以前也学时髦,办公桌上摆块玻璃板,夏天两手肘一放,很凉快,几天以后打坐,这个地方气脉通不过,我就知道问题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们把玻璃板统统拿掉不准用,也不准用尼龙、塑胶,改用厚纸板,上面铺一层布就好了。办事的同学舍不得,说一块玻璃板要一千多块,换新的垫板又要花钱。我说花钱就花钱,那样气就通了嘛!
我告诉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学,把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着吃药,过一阵子就好了。结果照我的办法做了,不药而愈。为什么?因为手放在凉冰冰的玻璃板上办一天公,他贪图享受,玻璃板下面垫一块布,绿油油的多神气啊!又有专人伺候泡茶,当主管的虽然不是一呼百诺,那种气派也很够味,可惜两手风瘫了,这个道理何在呢?讲病情病症是如此,讲原理则归咎于心理悭贪。所以科学文明愈进步,大家又不晓得求心理解脱,一味过着物质的机械的生活,悭贪愈厉害,疾病愈多。又如灯光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
那么,这与布施有什么关系呢?内布施就是解脱、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够摆开。外布施是把自己的财物、一切的好东西给别人用,你要拿去用,众生悭贪嘛!满他的愿。所以药师经要讲悭贪的道理。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8讲 功名富贵最迷人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资是资产,是有形的物质:财是金钱、钞票等。积累财物,拼命赚钱,赚了又赚,多了还要多,有了更想有。我也玩过名利,也玩过权位,功名富贵,我清楚得很。我常常听同学们讲对名利一点都不想,我说放狗屁,他们被我骂得愣头愣脑。我问:你看过名利没有?你求名利求得到吗?功名富贵不想,你做得到吗?功名富贵很可爱啊!你到了那个位子就会晓得,心里想喝茶,眼睛这么一看,一排茶叶就摆过来了,乌龙啊!铁观音啊!铁罗汉啊!清茶、花茶、菊花茶,应有尽有,因为你是名利中人、权位中人。你如果想一样东西,马上摆在面前,那多麻醉人啊!随便讲一句话,明明讲错了,下面站着几千人喊‘是’那个味道是很好,自己马上觉得长高了。我当年就有这个经验,站在台上随便说一句话,自己心里都觉得讲错了,可是大家却表示很对。我心想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再搞下去会把自己埋掉,这得自己有警觉性。
所以说功名富贵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越多越好,那真是好玩。随便到一个地方吃饭,吃完了结帐,结果一餐一万五,好!连小费给两万,五千块小费,功名富贵要钱哪!下一次再来,随便要什么位子有什么位子,要什么菜就有什么菜,都是钱玩出来的。你们不要功名富贵,尝过这个味道没有?充其量吃碗牛肉面,还你请我,我请你的,以为这样就不要功名富贵?不要吹了,你到了那个位子一定昏头的。像你们年纪轻什么都不要,到这里来试试看,‘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恐怕你头都晕了!你自己也会觉得很伟大,而且越看自己越伟大,与积集资财一样,有了钱要啥有啥,山东话说:‘要兮么,有兮么。’那是可爱啊!迷人啊!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9讲 悭贪积聚
悭贪积聚是连着来的,悭贪后马上喜欢积聚,要了还想要,多了更想多。像我现在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一听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有本好书就贪了,只要有人打电话告诉我‘老师啊!这里发现一本好书。’‘什么书?’‘唔!好!好!快寄来!不管多少钱。’还是贪啊!佛像庄严的,好啊!买啊!赶快寄来!一大堆佛像围着,想想自己真是悭贪,对不对?我是有错就要坦白出来,学佛人自己要随时反省。不要认为积聚资财是光指钱而言,钱比较明显而已,任何物质都算,所以出家人的衣服只准有三件,不能有第四件。我过去也守这个戒律,西装始终保持三套,有第四套非送人不可。不过我有好几件长袍,送也送不出去,如果送给跟我个子一样高的年轻人,穿着长袍在街上逛,人家看了会说不像话,什么东西!没有资格,只好把长袍挂起来。想把这个衣钵传出去,无奈传不出去。
下面佛说的是感叹的话,‘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佛说那个有悭吝又贪的人所喜欢的东西,他自己本身都舍不得好好享受。你们想想看,不要看别人,看看自己,好东西藏在冰箱舍不得吃,一个月下来,坏了,只好仍。舍不得给父母、妻子、儿女、奴婢,更不愿意拿给别人。现在讲的是我们的心理状况啊!不要看文字好像劝世文,佛经讲一切众生的心理状况就是如此,药师经的秘密在那里,他明白地告诉你,身上的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不但自己舍不得用,也不给人家用,更不肯给乞讨的人,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众生。因为有如此的心态,所有变成了疾病,如果是钱财损失了,那种内心的痛苦、烦恼、懊恼,不知不觉就形成身体上的病。所有一切众生,随时要反省自己的心念。
讲到这里,我要提一件几十年前的往事。有一次我讲经讲到布施,我的一位朋友坐在下面听,听完了回去大骂我,他说:‘他讲布施的意思是叫别人把钱拿出来给他,因为他晓得我有五万块美金的存款。’其中我真不晓得他有钱,唉!你说有什么办法?众生悭吝。所以,你们在座的有好几位都有经验,想在这里捐钱,无论如何我们这里不接受。为什么呢?这要看你是否真的能舍,否则你将来想起来,后悔的痛苦不得了,那个果报不可思议。不是我们这里接受的果报不可思议,而是你自己心里痛苦、烦恼的果报不可思议。痛苦的果报形成后日的病,日后指的还不是来生,就是这一生,这就是修行的道理。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0讲 悭贪的果报
现在佛继续说因为悭贪心理,来生所得的果报的情形:
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日夜在悭贪中的人,死了以后堕落恶道变成饿鬼。饿鬼的果报就是从悭贪心理而来,佛经上形容饿鬼呢?饿鬼众生的体积大,喉咙食管非常小,或者胃不好,接受不了食物。你问那里可以看到?研究生物的就知道,深海中有些生物,除了极少数如鲸鱼会浮到水面吐水外,许多都不会游到海面上,很可怜!深海下面是黑暗的,有形生物本身带电发光,但是喉咙很小,也不太容易找到东西吃,如果活上几百年,几百年大多都在饥饿状态中,这就是饿鬼道。
人的饿鬼道在医院也可以看到,好多人患‘吃不消’的病,嘴巴插一根管子,但是吃的欲望仍大得很,现在医学发达,打葡萄糖补充体能,病人饱尝‘吃不得’的痛苦,实际上已经进入饿鬼道的境界了。所以,看世界众生相,天堂、地狱在人间都看得很清楚,只因你智慧不够,观察不出来。
傍生趣,什么是傍生呢?傍生就是畜牲;什么是趣呢?趣就是趣向。这一条路上,有许多人是活着的人,但是心理的结使影响到生理,已经变成畜牲道了。世界上畜牲道的人很多,非人形的也不计其数,尤其到很痛苦的地方,如医院、麻风病院就会看到。不过你们不要轻易地去接触,麻风病传染得很厉害。
可是话说回来,我有一个同学在麻风病院已经服侍病人十六年,我真佩服他,我问他不怕吗?他说怕呀!可能现在已经被传染了,所以跟老师讲话站得远远的,我问他不难过吗?他说不难过,愿意这一生奉献给他们。这位学生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其他宗教徒,真是伟大,我只有相他合掌。我说你不要叫我老师,我要叫你老师了,你这个行为就是菩萨道嘛!他说这没什么了不起,我说我都做不到啊!那里面的人都变形,痛苦得很。差不多的动物、生物都是横行或爬行,所以叫傍生。
佛说,这些众生或者在畜牲道,或者在饿鬼道,如果多生多世以前听过佛法,听过‘药师经’或药师佛如来名号,在遭受极痛苦的刺激下,不知不觉突然念出‘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或‘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畜牲的身体死了,解脱了,马上可以投胎变人。
这是真的,在座很多人都有经验,从来没有学过佛或念某个咒子或结过某种手印,突然自己会念咒会结手印。有位同学有一天问我是不是有‘这个’手印,我问他怎么会?他说打坐看到自然晓得,我说对啊!这是某某佛的手印。这就涉及到阿赖耶识的问题,多生多世,你听过一下,那个种子留在你的八识田中,因为痛苦到极点,刺激阿赖耶识功德智慧的灵光发现,偶然把握住,自己念起来。因此,阿赖耶识那一念的种子之重要可想而知,‘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人于一念之间,不要随便轻易动贪嗔痴的念头,否则随便一动,阿赖耶识的种性便种下了恶根,将来结恶果,种下的善根将来就会结善果。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1讲 以苦为师
要成功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因缘具足,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要具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学佛这件大事更是如此。所以学佛的人都发愿他生来世再得生命时,不要遭遇三灾八难。三灾即世界上的劫数:刀兵劫、瘟疫劫、饥馑劫。
刀兵灾难就是战争,你们这一代大都没有碰到;我们这一生可是亲眼看到,战争一来,首遭其害的就是老弱妇孺。当年我坐在车上逃难,车行之处,只看到老人、小孩、妇女,像钱塘江的浪翻下去一样,一排一排倒下去,回头一看,眼泪都没有了。你救谁啊?人的生命相蚂蚁一般。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不作乱世人民。乱世的人,生命不值钱,你要知道,这个色身都是母亲怀胎十个月所生,含辛茹苦所带大,一个战争一来,一声命令一下:‘开枪’,机关枪一扫,人就那么一排排倒下去,没有把人当人,那里有人就往那里打。一颗炸弹下来,只看到血肉横飞,一条大腿吊在树上,一只胳膊挂在电线杆上……真是惨不忍睹,这是刀兵劫的灾难。
瘟疫劫就是传染病,情形严重的,一天当中,一个地方乃至全县的人全都死光。
饥馑劫,就是饥荒,如山洪爆发,海水倒灌,龙卷风等等还是小灾难。当大水灾或大旱灾发生时,家就没有了,连人影都没有,房子也没有,吃的也没有,持续好几年,当然要饿死了。那还不是命啊?
所以古人发愿他生来世再投胎,第一先避开三灾。但是你真避得开吗?能避开三灾,已经是多生多世修行,累积功德所得的结果。
八难,其中一难是生北俱卢州,还有一难是生长寿天,因为这些地方永远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苦恼的刺激,所以也没有佛法,活着快快乐乐的,无病无灾无烦恼,要什么有什么,就在神仙境界中,何必学佛修道?所以佛说,以苦为师啊!这个婆娑世界有苦有乐、有烦恼、有和平,一切都是一半一半,一阴一阳,因为痛苦从刺激,激发你自性中善念的灵光现前,此所以阿赖耶识种性如此之重要,一念经过八识田中,有了这么一点种子,在极苦的时候,善心就会发现。
再看看世人的心理,最坏的人在临死的时候也会起善念。中国人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这是必然的。你看许多土匪、强盗,真要杀他,一身都软了,然后告诉旁人不要学他,这是在遭受最大的刺激时,善念出现了。这种心理是阿赖耶识的作用。
再说天才是怎么来的?都是多生多世喜欢在某一方面贪执,他生来世种子爆发,所以有些人生来就会画画;有些人生来就认得字,像唐朝白居易三岁能认之无二字,家里人不信,拿一堆乱七八糟的字试验他,他也能找出来。这就是阿赖耶识根性的问题。
所以佛说有些众生在极大苦难当中,在三恶趣中,‘暂得忆念彼如来名’。阿赖耶识的种子忽然爆发,‘药师如来’的名号莫名其妙地闪现脑际,就是这一念,当时受痛苦业报的身体即刻死亡,或在畜牲道死,或在饿鬼道死,然后还生人中。不过,生在人中也要看他的业力重不重,如果业力重,从饿鬼中来,或是从畜牲道来,或是天人中来,或是阿修罗道中来,他身上所带的业习未断,稍有定力的人一望而知。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2讲 宿命通
有些人过去生的善业重,恶业轻,一生下来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是什么。过去我有个朋友,是位名气很大的老前辈,也学佛,那时我还不到三十岁,他已经五、六十岁了。他相貌很好,红光满面,白发苍苍,白头发白胡子,飘飘欲仙。抗战胜利以后,我准备回南京,他知道我要离开四川,特地老远赶来陪我一天,他说这一次离别不知几时再见面,我怪他说这种没出息的话。这位老前辈文章写得很好,说他自己过去生是欧阳修,所以这一生写欧体,字体也像欧阳修;又说他在清朝是某某人;前生的果报最坏,是一条狗,因为再前生造了一个很大的恶业,所以前生变成狗。狗报八年,烦得不得了,大便都不肯吃,后来把自己气死了。我骂他怎么说见不到面,大不了再来嘛!
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很狂妄,比你们狂妄多了,那才是真太保,跟你们现在的狂妄不一样,现在年轻人的狂妄,我连看都不要看。那些老前辈,学问好,地位高,看到我,摸摸我的头,喊我小孩,我都不高兴,我说:‘什么小孩?你两、三岁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那时我七、八十岁,为什么叫我小孩?’我那个时候就有那么讨厌,老前辈被我搞得一愣一愣的。
人,就是生生世世在轮转。有些人生下来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前生或他人的前生。宿命通是从定力来的,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定,你说那我坐了三年,都坐不出宿命通?你那是昏沉、散乱、不叫定力,两条腿虽然盘得很好,心里念头却不断。定,是心境如青天白日无所不照,既不昏沉亦不散乱,也没有妄念,这么一定,身体已经妄了。你以为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定吗?那叫盘起腿来睡觉。还有,打坐坐不住的,是气脉不通,东扭西摆的,完全跟着身体搞,那时病态,你还以为是气脉通了呢?那是病,什么病?神经病,不是精神病,是神经不对,神经硬化、老化,气走不通,这里涨痛,那里难过,赶快念药师如来啊!不要误以为是功夫。
宿命通是从真正的定而来,但有些人不修定也有宿命通,这叫报通,是善的业报而来,多生多世因念佛号,或持药师如来,或念阿弥陀佛,或称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善报现起,天生就有宿命通。所以报通并非修定而来。得宿命通的人晓得前生是猫、狗、蝉螂、泥鳅,如果是蝉螂、蚂蚁、泥鳅……等,还得先变成猫、狗之类高一级的动物,然后才能转换成人身,很不容易。他晓得恶趣的痛苦,因此不追求人世间的欲望,这种‘不乐欲乐’不是修道成功,而是害怕。有许多人这一生清闲淡泊,不须守戒而自然在戒中,那是因为胆子小,并非有道行,受罪受够了,心理上怕那一念,不是戒律严谨,也不是智慧、道德成就,而是过去生阿赖耶识习气上变畜牲、饿鬼,受罪受够了,下意识害怕,所以很老实,不算是道,道不是这个境界。
讲一点现代人的心理,我看过也经验过很多,许多孤儿出身的人,长大后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将来发达了,对别人非常好,既慷慨又喜欢帮助别人,因为自己曾经受过孤儿的痛苦,不希望人家再受。另一种孤苦零仃成长的孤儿,日后有了成就,对社会上任何人都是仇恨,因为当时受苦没有人帮助,认为社会上没有好人。所以有些从苦难中出来的人,不是喜欢帮助人变成大好人,就是悭吝悭贪,比坏人还要坏。这其中就有阿赖耶识发起善报、恶报的关系。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3讲 赞叹施者
因此,由于过去多生多世修习佛法,虽然这一生生命是从三恶道中来,但因善根发现,好行惠施,喜欢给别人恩惠,喜欢布施,甚至‘赞叹施者’,看到别人布施就赞叹。赞叹很难啊!一般人听到别人夸赞某人,心理就不是味道,总是不以为然,总想转个弯或三天两天转过来破坏他,众生的恶业就是这么造的,不愿意赞叹别人的布施。所以,虽然自己没有力量做到,也应该多赞叹别人。
不过,赞叹也会产生反效果,根据我的经验,会出毛病。你们都知道,我喜欢捧人,尤其喜欢捧学生,结果却把学生捧坏了。被捧的人认为老师都讲他了不起,就骄傲起来。本来看他有一点善而赞叹,他就应该更善才对,结果是越赞叹越‘起不了’。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此路不通’,所以我现在反对奖励,非得
拿金刚怒目来对待,这样才乖一点,否则,你了不起啊!了不起!最后变成起不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还是要行赞叹功德,因为某人原来只有一分好处,宣传他十分,某人经这么一宣扬,不好意思,一定要做到那个标准。本来赞叹的动机在此,可惜往往得反效果,可见赞叹施者多么难。
佛说这些多生多世有善根的人,因为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自己的所有一切,肯布施出来。布施很不容易,财物布施还比较容易些,慢慢还得把自己的头、眼睛、手脚、血肉等……施给有需要的人。施舍身体,现在更方便,医院中的捐血、捐献眼角膜等都是。要死的时候立个遗嘱,把身体的器官都捐赠掉,更何况财物。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4讲 内布施外布施
所以讲内布施,能够放下,解脱,非常难。人生难以布施的,第一是钱财;第二是生命,这两样做到了,不成佛也是菩萨。
现在讲一件事给你们听,是听来的故事,当时听了就不胜感慨,是学生告诉我的:
‘印度某某人来了,想来见您。’
我说:‘不认识啊!’
‘他认识您。’
‘忙得很,算了!’
‘老师,这个人有道理哦!’
‘什么道理?’
‘创办“眼库”,发起全世界捐献眼角膜的就是他。’
捐献眼睛非常痛苦,人在将断未断气时,把眼睛挖下来冰冻。这个人‘拥有’很多眼睛,分送各个国家,分配权在他手上,所以每个国家都争取他,譬如送某国多少只,这个国家就可以医治多少失明或眼睛坏了的人。‘现在我们这里公私立医院为了争取他,都变成冤家,因为多争取几只眼睛,就能多救几个人,医院声望高,生意也会好。’
我说:‘此乃布施之过啊!做好事会出毛病的,想想看天下的好事容易做吗?所以六度万行都需要智慧。
所以,要真正布施,赞叹施者,很难!能将头目、手足、血肉……拿来布施,更难!用精神布施也难,多讲一句话,多照顾别人一点,多牺牲一点时间,决不干。我看得很多,叫他多劳动一点,多受点委屈,绝对不干。表面上慷慨很容易,仔细反省自己,一点都没有做到,既然没有做到,你求药师佛有什么用?学佛第一条就是叫你外布施、内布施。
众生能够以医药布施给别人的,他生来世无病无痛,而且得长寿。这类朋友我也见过,一辈子没有病痛,活到八、九十岁,连头痛是什么滋味也没尝过,也有一辈子没有做过梦的,这种人躺下就睡着,睡醒了就起来,不晓得梦是什么样子。多幸福啊!在人位上讲,他福报大,一生无梦,可是他心中也没有什么烦恼,但是实际上睡着了作不作梦?必然作梦,只是醒来就忘了,那是无记业重(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
所以你们记忆力不好的,读书记不得的,那是前生造的无记业重,无记业的果报是畜牲道。所以你们打坐要小心,拼命求无念,都落在昏沉中,修了半天,结果钻到牛胎马肚去了。什么是定?定的影子都不懂,以为无念就是定,你那个无念正是往牛胎马肚里的因。小昏沉是无记,是失念,注意喔!修持不要乱搞,把这些道理真的搞懂了,本身自然就得药师佛感应。什么感应?念药师佛的名号不算感应,必须一念清净,身心内外一片琉璃光,在药师佛的境界中,自然得到药师佛的灌顶、加庇,自然无病无痛,这也就是长寿佛的修法。
以上是关于布施的一段,如果不说明,你看这一段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劝人为善,将一下布施而已,与药师佛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刚才向大家报告的。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5讲 持戒
现在继续讲持戒。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
佛说:再其次,文殊菩萨啊!有些众生虽然在佛那儿受教求学,包括出家、在家的,换句话说,有些众生跟佛学习,而且是真正学佛,接受佛的一切教1法。诸学处包括经教、教理、大小乘、显密教、戒律等。经律论三藏皆通的学佛者,而破尸罗,却破了戒,尸罗就是戒。
破戒比犯戒严重,犯戒是自己行为错误,违反了戒。破戒则是身口意所行所为,在有意无意间破坏了戒律,乃至毁谤戒律。以世间法来譬喻,好比百姓犯了法,可判刑三年、十年,严重的判无期徒刑。如果是法官犯法,那就严重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破尸罗就是知戒犯戒,非常严重。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口口声声说自己守戒,或以戒律标榜自己,严格讲起来,处处犯戒,因为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能‘自赞毁他’。自己认为是以戒为标榜,以禅宗为标榜,或以净土为标榜,其他都不好,早已犯了根本戒,根本尸罗已经犯了。
佛教有一句通俗的话,‘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出家人必须彼此赞叹,彼此恭维,彼此讲好话,佛法才会兴盛。结果今天的佛教却是‘唯有僧毁僧’,问题相当严重。再不然,还没有听过‘我’的教理,就看不起他,尤其是标榜某一宗、某一派的人,这种过错犯得最严重。以我的眼光看,我是个凡夫,以可怜眼看天下可怜人,世界处处都可怜,看到学佛的人都在可怜的破戒中,很严重,很可悲。
佛又说,有些学佛(要受教义的,没有受教义不算数)的人虽然没有破戒,但是却破坏了团体的规矩。譬如各个寺庙因环境不同,有其特定的规约、原则,有些自认了不起的人,不愿遵守这些原则,就叫破轨则。破坏共修团体生活轨则,所犯的罪业更大,所以我们这里宁可骂你,把你赶出去,不希望你再造这个业。那是慈悲啊!共修道场所订的规则就是戒律。有些人不但不守尸罗,还要破坏规矩,佛法的真正教育就是叫人作个规规矩矩的人。你到一个团体,到一个环境,不能守规矩,可见你做人不守规矩,吊儿浪当的不在轨道上走,那还有什么用?在人中已经不算一个份子了。
佛进一步又说,‘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一层比一层严格,不是一层一层罪轻,轨则比尸罗严重,正见又比轨则严重。有些人学佛不犯戒,也没有破坏规矩,但他心里的眼睛已经瞎了,没有正见,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是真正的修持?看不清楚,那是因为缺乏智慧,没有头脑。没有正见即是佛法的瞎子,纵然在修持也是盲修瞎炼。我经常看到许多人佛法讲的头头是道,自己认为比任何人都聪明、都高明,讲出来的话好听得很,实际上,一点都不是佛法,行的全是魔道,甚至是地狱道,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正见。所以正知正见是学佛最为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6讲 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
我们曾经讲过布施和持戒,有一点大家必须留意,几乎每一本经典都会提到菩萨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什么药师经也提到这些呢?一般人的观念总会认为药师经应该是讲如何得长寿?如何消灾免难?如何使人所求如愿?怎么也讲起六度来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想无灾无难,没有烦恼病痛,必须从心地上的修持开始,也就是从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做起,才能获得药师佛相互的感应。因此药师经亦不免重提六度的重要性。
‘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如果没有真智慧、正知见,六度万行有时候看似做善事,实则是做了坏事,所以一切以正见为首,因为正见能破除迷信而起正信。正见从何而来?正见必须有高度的、真正的般若,真正高度的般若又自何而来?必须要懂得方便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属般若。般若意即智慧,因中国文字‘智慧’一辞,不足以概括般若的内涵,所以不直接译成智慧,而以梵音‘般若’代替。五般若就是:
一,实相般若
悟了道,见到道体的本身即实相般若。
二,境界般若
见到道体,有‘见道’的境界。
三,方便般若
见到实相般若,是有了‘根本智’,但还须求‘差别智’,然后才会懂得一切方便般若,对一切差别法门的要点都能透彻了知运用。
四,文字般若
有了方便般若的人,文字般若自然殊胜,文字般若都是因实相般若境界而来。
五,眷属般若
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般若就是正见,有正见的人才能谈修持与成就,否则都是在盲修瞎炼。那么,真的正知见从何而来?靠多闻而来,没有正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肯求多闻。
佛学所称的多闻,并非听闻的闻。佛经记载,佛的十大弟子中,阿难尊者多闻第一。多闻包括一切学问、一切差别法。阿难尊者因为随佛多年,对佛所讲的一切经、一切律等,一切学问都能深切记闻,所以多闻第一。
我们知道正见自多闻而来,不是光坐在那里不求多闻,不研究佛的经律论的深义而能得。
‘契经深义’契是完全相合,对佛经深义完全了解,古代翻译为契经。如果对佛所经典的真正意义不能了解,文字看得懂,经义重点却不能证到,因此无法成就多闻,亦不能成就正见。
举例来说:现代佛学很流行,研究佛学的人也很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也能成为教育他人的大专教授,如果真要问起有没有研究佛经原典?所获得的答案多是否定的,那么这些学者所看的佛学著作是不是近代人所写的文章、注解呢?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研究佛学的人大部分走此路线,情况非常严重,这就犯了‘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了解’的毛病。看了一点现成的佛学文章,什么空啊!缘起啊!而提出一些佛学看法,这些与真正的佛学根本毫不相干。
又譬如我们现在所看的药师经原文,文字都看得懂,如果要达到‘契经深义’,则不但要理解文义,更要完全解了,所谓‘了了见’每一句话都要在心地上求证过、通达后,才能谓之‘解’,也才能‘了’。
解了佛经后,增加多闻;有了多闻后,增加正见。换句话说,我们把文字倒回去看,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不破轨则,不破尸罗。那么,顺著文义下来就是说要想不毁正见,对三藏十二部经律论必须通晓无碍,尤其是经典,因为戒律来自经典。佛所讲的称为经;律是释迦牟尼佛当时所制定的戒条,有些是佛的弟子们针对现场发生的事所订立的规范;论是后世菩萨们的著作,如成唯实论、大智度论等等。
佛法经律论的真正深义在什么地方呢?在一切佛亲自所说的大小乘经典中。所以大乘经典、小乘经典均要研究,才会了解经文深义,进而增加多闻,成就正见,如此才是真修行。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7讲 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有些人学问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增上慢。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贪、嗔、痴、慢、疑都是与生俱来的。贪、嗔、痴,大家都听得很多了。慢,慢是什么呢?慢就是我,我们常听见别人讲口头禅,或听到街上发脾气的人骂一句‘格老子’,这句‘格老子’就是我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觉的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个绝对自卑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为什么傲慢?因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自卑与自傲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同样一个东西。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那是非常平实自在。
中国文化里庄子有一个比喻傲慢的典故:‘螳螂当车’,他说螳螂发起脾气来,举起两只细长的手臂,想把车子挡住,不让车子过,结果可想而知,不但被压扁,连浆都出来了。庄子这句话是比喻人‘自不量力’,超过自己能力、智慧范围的事非做不可,螳螂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想用两只手臂去挡车了?就是因为‘我慢’。一般人常说:‘格老子,我不在乎!’你不在乎就变成肉酱啦!
众生的我慢与生俱来,一个人如果能去掉慢心,那就快要修到‘无我’了!从心理学的观点可以看出,我慢特别高的人,所做的事情都古里古怪,由于傲慢的变态心理,在某一方面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怕羞的小孩,看到人就躲,是不是窝囊?根本不是,他表面上怕羞,内心却非常傲慢。
还有疑,多疑,对任何事、任何人,尤其对修持信不过。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劣根性,不容易去掉。慢与疑包含在贪嗔痴中,痴是没有智慧。在修持上慢与疑比较容易看到,比较容易了解,因此通常只提贪嗔痴,比较少提及慢、疑。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8讲 增上慢
我们对我慢已有了了解,再看什么叫增上慢?增上慢是人本来只有慢心,因某种原因又把慢心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譬如学问好、多闻的人,最容易产生增上慢。岂止学问,一切人在任何方面有些成就,更高更上的慢心必然随之增加。像聪明人本来就自以为了不起,聪明人若再加上学识、经验,如果走上坏路子,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足以济其奸’,不学还好,有了学问更助长其作恶。
中国历史上的奸臣,都是人才,都是学识一流的人才,像众人皆知的秦桧,学问之好,头脑之聪明,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一手遮天,蒙骗上面的人,其本事之大,可想而知。一个部下,能把高明的老板瞒住,看不到下面的事情,那绝非普通人所能做到。这些人往往都是‘多闻之士’,学佛最容易犯这个毛病。
我经常公开告诫大家,菩萨道很不容易做到,以我自己为例,如果今天有人要我只膀子,那我舍不得,我还要用它,我还要写字呢!我做不到。头、目、脑髓一切都拿来布施,我做不到。所以我不敢轻易说自己在学佛。但是我看到许多人一学佛以后,不管在家出家。经常犯‘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毛病,我也常提醒他们注意,‘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是教主,是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可惜不是你也不是我呀!甚至还有一种谬论,常听有些人说:‘不识字、不研究佛经不要紧,六祖还不是照样开悟,六祖并没有靠读书开悟。’我说:‘那是六祖,你不是六祖半,更不是七祖,对吧?’六祖是没有读书,但是他碰到了五祖,有位好老师。像释迦牟尼佛也不靠祖师开悟,他可没说不读书。释迦牟尼佛在十八岁以前就成就世间一切学问,为什么你不肯读书?不肯跟佛陀学呢?
学佛讲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讲四无量心,早课晚课,不知念了多少遍。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也包括邪魔外道吧!无量,你学了几个量?通通犯了增上慢戒。增上慢是个戒,增上慢的反面就是谦虚,绝对的谦虚,就是老子所讲的‘虚怀若谷’。所以,大家要学习不犯增上慢,这里讲的只是戒,更重要的是:要戒除增上慢的心,才会增长多闻。
我经常碰到学术界学识很好的人,一来,一谈问题,劈头就是一句:‘我问你一个问题’,我就眼睛看看他。他再说什么,我说我不懂。他说我问你,我说我不懂。用这种态度、这种口气请教别人问题,多大的增上慢!连个请问、请教的‘请’字都不肯用。
增上慢的果报是什么?往下看。
‘覆蔽心故’,增上慢把自己的本心盖住了,以为自己了不起,自认为自己观念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许现在我年纪大了,比较少见;年轻时在大陆上看到增上慢的人可多啦!他们的声望、名气都吓死人的,那种增上慢之重,那真是不得了。话说回来,我们年轻的时候也相当增上慢。
过去,看到老一辈的大居士,学识、名气都是第一流,到了生病、临死的时候,手忙脚乱,痛苦万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候所有的学问、佛法都不得力。最后一大堆人围着他,大居士告诫后生晚辈:‘你们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念佛吧!’我不提名字,一提名字就犯了增上慢戒,大概你们也可以想像得到。究其原因,没有真正的修持,因为学问好,文章比人家写得好,所以就犯了增上慢戒。
这种增上慢没有方法制服,除非你比他还要慢,那么如何做到呢?你要多闻,学问要比他好,有正见,有真修持,否则没有办法。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学问越好,所知障越多,修道证道越难,他生来世的果报,永远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学者,不能证果。不但大乘菩萨果位证不到,小乘的果位也不可能。
你们常挂在嘴边的‘外道、外道’,外道并不是你们所想像的其他宗教,或是邪魔歪道,外到那里去啊?凡是心外求法都是外道,有学问,有思想,能言善辨,讲理头头是道,叫他拿身心来证明,一无所能,因思想、念头静不下来,不能专一,不能定。所以学问越好,越容易产生增上慢,自己把自己的本心本性盖住了,自是非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对的,别人不对。
所以,大乘菩萨道的大戒第一条就是‘自赞毁他’,大乘菩萨道首先要学习的是真正的谦虚。
我常跟同学说,我看到学者就怕,看到文人就怕,看到艺术家就怕,看到能干的人就怕,很多人看了就怕,怕什么?自古以来,文人、学者、艺术家都犯了同一毛病:‘文人相轻’,看不起别人,文章是自己的好,儿子是自己的好,不过妻子是别人的好,是不是这样?
我们小时候读过一首名诗:
天下文章在三江三江文章属我乡
我乡文章算舍弟舍弟随我学文章
三江就是江苏、浙江、江西。讲了半天还是我第一。文人个个如此,人人一样。算命的、看相的、玩艺术的,都彼此‘千古相轻’,相互妒嫉,甚至于打架。看别人生意好就眼红,某某人八字算得好也不服气。
搞宗教的,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都是‘千古相嫉’。你的庙子旺,我的庙子不旺,恨死你,恨不得夜里一把火烧了你的庙子,或念个咒子把你的庙子毁掉。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是古人说的,我则加了两句:‘江湖千古相仇,宗教千古相嫉’,我三样都碰到过,真是可怜哪!有时我闭眼睛一想,都觉得还很稀奇,在‘千古相轻’、‘千古相嫉’,‘千古相仇’几重的压力之下,竟然还能活,而且活到几十岁,也差不多啦!
谈这些事实和道理,就在说明人根本是所犯的错误,就是慢心太重,自赞毁他,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我经常讲,天地间的人,绝没有自己承认自己犯错的,都是别人不对。我坐计程车有个习惯,一上车就先说:‘对不起?请你帮我开到某某地方。’司机回头看看我,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觉得你这个老头真奇怪,怎么说对不起?对我说: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我说是啊!请你啊!麻烦你,劳驾你。最后我下车又对司机说:‘谢谢你啊!’
任何人只要一犯错,他心里也明白,脸色立刻变红,过了一会儿,自己再一想,马上又找了很多理由支援自己,认为自己的对,错的还是你。你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这样?当然包括我在内。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9讲 嫌谤正法
人都是‘自赞毁他’,我的对,错的是别人,因此不叫做修行人,因此不能成道。更加严重的是:‘嫌谤正法,为魔伴党’。谤是毁谤正法,注意‘正法’这两个字。什么是正法?很难说,你说佛教是正法,他说其他宗教也不是邪教,到底那个宗教才是正法?宗教有一个相同点,真正的教义,谁的高深?谁的彻底?另外再讨论,这里不谈。但是,一般的宗教徒喜欢毁谤人家的信仰,认为不是正法。
什么叫正法?没有悟道,没有证得实相,你知道什么是正法?没有正见,何以知道正法?正法又是那一法?根据佛经,自己去看看,你去找出来那一法是正法?
当然,三十七菩提道品,四谛、十二因缘是正法,声闻、缘觉是正法。但是到了‘楞严经’,佛亲口将声闻缘觉斥为外道;到了‘法华经’,佛说没有三乘道,只有一乘道;到了‘金刚经’,佛说未曾说过一个法,没有说过一个字,一概否认。请问那一样是正法?不要认为我一学佛,我的就是正法,这是增上慢,正是毁谤正法。‘正’的上面还有个‘不’字,合起来念是什么字?叫阿歪。
真的正法是无可说的,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药师经’已经是多余的了;没有讲‘药师经’以前早就大彻大悟,这才是正法。八万四千法门样样都是外道,也样样都是正道。所以禅宗六祖对当时的弟子们所开示的话,有他的正确理由,六祖说:‘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所以,正法在那里?正法在正知见--正知正见。然而严格说起来,真正的正知见对不对呢?还不行,你还要无一法可得,真了了,无正无邪,无善无恶,无是无非,连无也无,那差不多进入正法了,否则一切人说法都不是正法。像我现在上课,现在说法可以说在诽谤正法,因为正法无可说。
谤字上面还有个嫌字,嫌是讨厌。很多人的根器不能跟他讲正法,一讲正法,他就讨厌,自然无缘,他也听不进去。你们将来年纪大了,慢慢变成善知识,就有了经验,对方不但听不进去,你正要告诉他时,他马上走开,使人内心真是无比的怜悯,无比的悲伤,那真是没有办法。所以我有时候婆婆妈妈,‘你注意听,不准多说话’,这样他还是听不到,不相干的话他听进去了。重覆三次以后。我就不再讲了。为什么?他的业力太重,非要等他业力消了,转了好几大圈过来再说吧。眼前你就是想慈悲也没有办法,你让他出去磨炼,消业障是大慈悲;不去受些苦,不去受挫折,业障消得慢。
所以,有许多人嫌谤正法,讨厌正法。你自己知道吗?不容易知道。很多年纪大的人跟我谈话,你跟他讲了一百次,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我说我已经告诉你了,他又说:‘老师啊!我忘记了。’不晓得多烦啊!只好用极大的耐性、极大的智慧去教导他。
这些情形都是嫌谤正法。嫌谤正法是怎么来的?就是从‘我慢’、‘增上慢’心理而来,所以要戒慢心。
‘药师经’这一段讲戒律的重点,首先要我们好好熟悉戒律,然后好好守戒,不要破戒;要不破戒必须有正见、多闻;要正见、多闻的最主要条件,必须去掉增上慢,去掉以自我为主的心理。所以,归根就柢,重点还是在一个‘增上慢’。经文的要点搞清楚了没有?不要又被自己的慢心盖住了。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0讲 邪见与正见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
‘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见。
所谓见,不是用眼睛看,譬如我们通常都会说某人有没有见解,以现代话来说就是有没有正确的观念。什么叫观念?一般人如果没有正式学过哲学,只晓得说:‘你观念不对’,并不完全清楚观念的意思。观念就是见,你的思想见解构成了心理上的一个确定的力量,就叫观念;你认为这样对或不对,就是习惯性的观念。换句话说,第六意识非常坚固,认为这个理解、看法是对的,就是观念。
譬如我们老一辈的人有一个很古老的观念--穿长袍。旧社会没有电风扇,夏天要去看朋友或者见长辈,非穿长袍不可,热得汗流浃背也不敢脱。万一在家里穿个短褂,听到某位长辈或老师来了,赶紧跑进房里穿上长袍,一边扣钮子一边说:‘对不住,对不住,马上来。’长辈说:‘没关系,热天无君子嘛!宽衣、宽衣。’这边回答:‘不敢,不敢。’那边再说:‘宽衣,宽衣。’摧了两声才敢把长袍脱了。在古代这里礼貌,是观念形成的一种习惯,现在唯恐不剥得光光的。古代认为是错的,现代却视为当然,这就是观念,也就是见。
我们之所以不能得正见,不能证道,便是因为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被‘五见’遮挡。
这五见,第一是身见。你们反省反省,那一个想修道证果?免谈了!坐在那里打坐,‘唉哟!身上气脉动了!’‘哎呀!这里气脉不通’,这是身见,身体丢不掉、空不掉,光说四大皆空,你来空空看!三天不给你吃饭,打坐饿得发昏,你去四大皆空吧!肠子你空吧!胃你空掉吧!不要叫饿!你看空得了空不了?为什么空不掉呢?修道人的观念问题,不是空不掉,而是你身见的观念太牢固。有时你把身体丢了一下,一会儿又回来了。刚上座那一刹那好像没有身见,蛮好;等到一坐正,手一摆好,整个身见来了,唔!这是阿拉(我)坐在这儿。全是身见,怎么成道?
什么叫初果罗汉、二果罗汉?食嗔痴慢疑五毒加上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个根本你去掉多少便能证多少果。什么叫证果?你以为拿二十块钱买个苹果就叫证果啦?要用五毒、五见来测验自己,想想看你身见去掉了多少。
边见,譬如你有时候坐起来也清净也空啊!你那个空有多大?水桶那么大。自己觉得:‘唔!好空喔!唔!现在我没有了!’仍然有一个量,处处在边见中。佛法是无边无量的,你处处有量有边,还边得厉害,边到歪边去了,怎么证果?学佛、打坐、修道、念咒、念佛,念到那里去了?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坐也不敢向东方,非得向西方坐,万一你死的时候是朝北方死怎么办?统统被边见困住,怎么往生?宇宙是圆的,药师经告诉你:东方药师佛土与西方佛土平等差别。边见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天天坐在这里也没有看到边的那个边,而是你说心量有范围。
戒禁取见,这更严重了。什么叫戒禁取见?譬如信所谓鸭蛋教的有不吃鸡蛋的禁戒,因为吃鸡蛋会堕落,吃鸭蛋才会成道,这是戒禁取见;又如拜火教认为要拜天主就要拜火;又如有些人认为不吃素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当然你不能说不吃荤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所以别说是恶法,你的善法执着了一点也不能成道。
戒禁取见有很多,许多人犯了戒禁取见而不自知。不要看世界很文明,其实相当落伍。提到文明,以日常生活为例,过去文明的妈妈祖母那一辈,她们的内裤,文明连影子都看不到,那时女人的内衣裤放在床的内侧阴干,床像宫殿一样,四周围着,绝对不能拿到外面用太阳晒干,见了天日不得了,罪犯天条。那里像现在的三角裤挂在外面到处晾,还透明的,管他几角,像‘万国旗’一样挂在高楼顶上。以前人的观念,男人的头顶上不能在女人的衣服下走过,现代人在‘万国旗’下走过来走过去,从来没有怎么样。
戒禁取见包括很多,又如有些观念认为,人死了,手要摆在那里,灯要放在那里,衣服要怎么个穿法,不那么穿不得超生等等,都属戒禁取见,只要有一‘见’存在就不能了道。
见取见,就是所有见,但却捉着不放。例如从‘毕竟空’或‘胜义有’的法门走进去,要是没有圆融的话,只见到‘有’或‘空’的一面,却以为究竟,那就是一大障碍了。
邪见,邪见当然是歪了,歪见与正见很难分辨。好比我们的嘴一样,看起来满正的,稍稍歪一点就歪了,正见有时错误了一点就歪了。
所以真正达到正见,谈话容易,譬如禅宗语录有一则公案,一位师父悟道了,但是衣钵还没有传,大弟子功夫好,打坐、不倒塔样样行,认为师父应该把衣钵传给他,不料师父临走前把师弟叫回来,把法印传给了师弟。大师兄心里很不高兴,增上慢来了。师弟回来接方丈位,一看便知道师兄不高兴。当然,这些人修养很高,表面上看不出不高兴,其实修持到她们那种境界,别说面子上,念头一动,立刻感应得知,他心通的本事很容易。众弟子替师父焚化时,接法的弟子接了位,等于皇帝传位给小太子的道理一样,小太子登上宝座,大太子照样要下跪叩首。师弟看看师兄的态度说:
‘师兄啊!师父传位给我没有错,你还要好好努力。’
师兄说:‘师弟,你不认可我吗?’
师弟:‘不管认可不认可,我问你,师父平常教我们参禅作功夫,要一条白练去,这是什么意思?’
师兄喊:‘点香来。’
古代丛林的香有小指头那么粗,禅堂打坐点一支香要两个半钟头。
师兄说:‘香烟未断,我就走了。’师弟笑而语。
当然,生死来去自如,说走就走,要来就来,可没那么简单,难上加难。香未点完就要走了,这个本事有多大!是否能要生就生?我们看不出来,但至少他说走就走,当然不是吃安眠药,也不是上吊。
师弟在他身上拍一拍说:
‘师兄啊!你这样搞没有用啊!“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
‘坐脱立亡’,腿一盘或站着,说声走啦!就死了。这个本事只是定力的功夫而已,不是悟道。
‘先师意尚未梦见在。’师弟说:‘你对佛法的正见,作梦连影子都没有梦到,你以为说走就走,就叫佛法吗?’
这一段公案就在说明,这位师兄修道能到达‘坐脱立亡’的境界,仍未得正见。以佛法而言,证到声闻缘觉的罗汉果位,不算得正见,乃至成就了辟支佛果还不算;唯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弹指之间,当下彻悟,这才是正见。
所以‘楞严经’提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是正见。‘见见之时’:大菩萨悟道见道的时候。‘见非是见’:那个见道之见,不是眼睛看到什么,也不是心里或打坐时看到什么的见。‘见犹离见’;那个见道的见,离开能见所见。‘见不能及’:不是你的思想观念所能达到的,这四句偈还不是正见,只是正见的第二层投影,形容辞而已。
由此可知一切众生学佛,要对佛法产生正见之难,学佛没有正见,大部分都在邪见中。所以佛说一切众生因有增上慢覆蔽心故,‘如是愚人自行邪见’,自己走入邪见之路不说,还影响别人,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在大危险的深坑,永不超生。为人师者,一不小心就走入这个道路。那么,他的果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