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处的时候更加的谨慎,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
【《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这个话里面表现出来就是没有比隐密黑暗处更容易显现。其实就是人在没人看到的时候最容易看清他的道德到底到哪里。没人看见,他可能就松懈,就放肆了。『莫显乎微』,没有比细微的事物更显著的。因为细微的地方他注意不到,他的习气就很容易流露在那里。我们今天恭敬学到多少?我们强调一个人学习,他的收获跟他真诚恭敬成正比。而什么时候提升自己的恭敬心?《曲礼》开始就说「毋不敬」,这个「毋」就是代表没有人不恭敬。一个人看到领导恭敬,看到下属傲慢,这种恭敬也是假的,它不可能是真的。那个恭敬叫谄媚,不叫真恭敬。所以我们对有钱人恭敬,对没钱的人傲慢,这个恭敬都是表相的东西。所以人的恭敬在哪里不断提升?在对一切的人上,不只对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品,都在提升自己的恭敬。这个就是善学的人,善於提升自己境界的人。
我们看「谨」,整段话当中「朝起早,夜眠迟」,恭敬生命,恭敬时间。「晨必盥,兼漱口」,要恭敬自己的身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恭敬,爱整洁,也是对所有接触我们的人的恭敬。自己脏脏兮兮的,人家一接触我们吓坏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所以谨慎、恭敬延伸到什么?对一切物品恭敬,不浪费,不乱放。每一个物品它背后有很多人的劳力付出才有这个物品,「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各行各业付出了,才有这些用品给我们。所以我们看到每个东西,用心的话,还会带著一分感恩心来用这个东西。比方说我们读经典,那是每一代圣贤人把它传下来的,那是圣人教诲,哪一代人不传,我们现在都看不到。而且经典成就了一代一代的圣贤,这个时候我们哪有对书不恭敬的道理?而且我们接触圣贤的教诲,往往这个书都是免费的,那背后都是多少善心人士欢喜成就我们的德行、学问,我们怎么会对书不恭敬?包含我们家里的物品,不都是我们家人辛勤付出赚来的钱去买的吗?怎么可以不恭敬!所以真正恭敬的人,是去领受这物品背后的爱、物品背后的付出,他没有不敬的。
所以要看我们修养好不好,从一个家庭来讲,看厨房,厨房很干净,这个家的修养不错。再来看厕所,他能把厕所都刷得很干净,那这个恭敬是真功夫。再来看房间,房间现在西方特别重视隐私权,人在这个角落里面就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所以现在这些态度都跟经典不相应,这是我隐私权谁都不能管,好,你自己管,管成什么样子?德行愈来愈差。所以老祖宗是提醒我们:
【故君子能慎其独也。】
在独处的时候更加的谨慎,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所以我们「慕贤当慕其心」。曾子是宗圣,我们学习他在哪里?「毋自欺,必自慊」,音切,没错。我们大年初七一起来学习ㄅ、ㄆ、ㄇ,现在很多经典注解得特别好的都有ㄅ、ㄆ、ㄇ,大家会了之后,以后自己自学很方便。我听说陈老师为了教大家ㄅ、ㄆ、ㄇ,他目前准备的幻灯片,就是PowerPoint,已经五百张了。所以大家看,这些老师们,他们来给我们分享讲课,台上三分钟,台下可能是他一辈子的经验。所以「讲论得之最速」,一个人从别人一生经验当中所讲的内容去获得是最快的。但快还要珍惜才好,不珍惜可能这个好的缘就少了。
不可以自欺,因为人要提升道德首先要打破自欺。人,真的见到好的教诲,尽心竭力去奉行。发觉自己有习气,赶紧就像被毒蛇咬到一样,宝剑抽出来就把手给砍下去了。不是真砍手,马上就对治那个缺点。这样的人他觉得每一天对得起自己,他就能自慊。这个「慊」就是自足,自己觉得很踏实,不会虚,不会沮丧,不会觉得苟且偷安。但是下手的地方在哪里?慎独。所以圣贤人的快乐,都是在立身行道。孔子的快乐在哪?「不怨天,不尤人」。孔子下手的地方,好学。「下学而上达」,下学这些五伦人事的道理,了解到它的根本,进而通达它的天命,通达天人合一的学问,那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我们看颜子的快乐,「不迁怒,不贰过」,下手的地方在克己。子思,传《中庸》,他能「不援上,不陵下」,他下手的地方在居易。居易就是守好自己当下的因缘跟本分,不去贪求、攀求。「不援上」,就是不去巴结、谄媚领导,尽自己的本分。真正好的领导要用人,是看你这个人实不实在,而不是去讲好话的。「不陵下」,就是不欺负底下的人,还爱护他们,教育他们。这是居易。孟子,「仰不愧,俯不怍」,是孟子的快乐,他下手的地方在哪里?集义。孟子说他善养浩然之气。怎么养出来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符合道义,能符合的他就是养浩然之气。
诸位学长,这五个圣人的智慧德行融入了我们生命没有?Hello,你们怎么抄得都不看我了?有没有当下不怨天,不尤人;仰不愧,俯不怍;毋自欺,必自慊;不援上,不陵下?把这些圣贤的心法领纳在心中,那每一天都有很大的收获。
下一篇:中秋拔草义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