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2015-05-22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南怀瑾语录:"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修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南怀瑾大师认为,其实,我们整天在这里打坐、念经。求佛、求福报、求智慧,不也是悭贪吗?绝对的悭贪。但是,真正学佛在哪里学?不在你那些形式主义。也不在于你摆出一副俨然学佛修道的样子。功德是在行上来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来在享受嘛。两腿一盘,眼睛一闭,万事不管,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享受?这是绝对的自私自利。

南怀瑾说:有一次,一位在乡村担任多年警察的人来看我,谈到执行勤务的苦处,他便说:"老师啊!我很想提早退休,能在你身边做事,随便打扫清洁,端茶送饭都可以。"我说:"你是一个诚实君子,多担待一些烦恼苦痛,为地方社会老百姓做点好事,才是真修行,才是真学问。"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

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大家坐起来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对于空性的理,根本没有认清楚。

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是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个论调。

学佛的人有一个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首先,因为学佛,先看空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们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这是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二,贪瞋痴慢疑,我们又消除了多少?比如有一个例子,我们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气越大为什么?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来吵你,你还不气啊?这种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集法句》中云:"虽作微小恶,后世招大怖,能有大损失,如毒人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由此我们应知微细的善恶业,如影随形,将会生出广大的苦乐。南怀瑾告诫弟子们对于微小的善业也应励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微小的恶业,也应励力断除,勿以恶小而为之。

居士是个非常虔诚的信士,只要有空就往禅寺跑,或者帮园头师种菜浇水,或者帮典座师劈柴煮饭,总是忙个不停。如果碰到无名禅师对信徒说法,他便会聚精会神地用心听讲。

有一次,王居士在禅堂外望着学僧眼观鼻,鼻观心的坐禅姿态,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叹息刚巧被从一旁经过的无名禅师听到,禅师问道:"你为什么叹气呢?"

王居士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无名禅师不解,问道:"平常你虔诚为寺里帮忙,听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说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游,为什么要叹气呢?"

王居士答道:"不瞒禅师,我的烦恼是因为我听不懂佛法。禅师您对学僧们开示的佛法,如'祖师西来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门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来面目'、'道在何处'等等,我都听不懂,就好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禅师,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听讲,还是听不懂呢?"

无名禅师道:"以前德山禅师见学僧入门便棒,临济禅师见学僧人门便喝,雪峰禅师见学僧人门便道是什么,睦州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历代祖师大德有的尽其一生参究一个公案尚不能开悟,可见学禅必须要用心去参,而不是只听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问道:"如何去参呢?"

无名禅师道:"就先参这个'听不懂'!"

不管懂还是不懂,都应该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南怀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学佛,很多人都是一种"趋之若鹜"的想法,而并非真想学佛。而且许多人并未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他建议:与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做实实在在的善事,这就是于无佛中求佛!

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

别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

一日一心得

"点滴功勋岂自然",有为功德要慢慢一点一点做,今天做一点好事,每天做一点好事,累积起来,等于人独资盖一个庙子。一切佛菩萨不离人间,不离六道轮回的任何一道。观世音菩萨的踪迹,你不一定要到寺庙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说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最穷苦、最可怜的人,那个就是,只是你有眼无珠,不认识而已;如果此时你行一些慈悲,做一点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或者一个你看了最不顺眼、最讨厌的人,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家中都有一尊观世音菩萨,或许是你太太,或许是你先生,或许是你爸爸,或许是你妈妈。

下一篇:开门即是闭门人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