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善恶的基本特征

2015-01-26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一不在忙忙碌碌,苦苦追寻着安乐,可是最终得到的无非是刻骨铭心的痛苦,原因何在呢?唯一原因就是不知因果、不解善恶。“不知因果”是指,不知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道理;而“不解善恶”是指,虽然知道“祸福是自心善恶所招感”的道理,但却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或者内心茫然无知,或者颠倒了知,认善为恶,认恶为善,或者虽有了知,但内心却犹豫不决,无力取舍善恶。

所以,如果内心不解善恶,虽忙忙碌碌、苦苦营求,最终得到的只能是痛苦。智者应当暂时停下手中的所谓“繁忙事务”,花时间仔细琢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只有深刻了知了善恶,并去取舍善恶,辛苦劳碌才有意义,离苦得乐才有可能。

我们知道,尽未来际,会给自他带来安乐的身口意三种心念,称为善;尽未来际,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口意三种心念,称为恶。仅仅知道善恶的这个定义还远远不够,还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善恶。只有对善恶有了足够的了知,内心才能对善恶生起信心,有了信心之后才能真正取舍善恶。

什么样的心念会给自他带来痛苦呢?什么样的心念会给自他带来安乐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心念是恶,什么样的心念是善呢?古往今来的圣者们一致认为,只为自己暂时的安乐着想的心念是恶;不为自己的暂时安乐着想,而是为他人暂时与究竟的安乐着想的心念就是善。例如,《菩提道次第摄颂》中说:“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意思是说,爱自己,只为自己的离苦得乐着想,就是恶,是一切痛苦的源头;而不为自己着想,为他人暂时与究竟的安乐着想,则是一切善的根本。

《了凡四训》中记载的一个公案说,过去有几个读书人去拜访中峰禅师,他们内心疑惑地问:“佛教中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但是我们看到:某某人很善良,子孙却不兴旺;而某某人很恶,却家门隆盛,看来佛说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道理是靠不住的。”

当时中峰禅师回答他们说:“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意思是说,凡夫内心“我执烦恼”的情虑没有能够得到净除,所以观察事物堕在个人的偏执之中,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认善为恶,指恶为善,是常有的事情。你们为什么不去惭愧自己对善恶的认知是颠倒的,而去抱怨或怀疑因果报应有差错呢?

众人不服气地说:“为什么你说我们的善恶认知是颠倒的呢?”于是中峰禅师让他们说说他们心中所理解的善恶。一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禅师回答说:“未必如此。”意思是说,骂人打人未必是恶,敬人礼人未必是善,你还没有抓住善恶的本质。一人又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禅师也同样回答“未必如此”。这样,众人各自都发表了自己对善恶的看法,中峰禅师都回答说“未必如此”。

于是大家请教中峰禅师,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中峰禅师告诉大家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意思是说,为着利他的目的而有的身口意,是善;为着自私的利己动机而有的身口意,是恶。

在这个公案中,中峰禅师告诉我们,恶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私,善的基本特征就是利他,对此我们不可不知。怀着利他的动机,以实事求是的方式观察,骂人打人对他人暂时与究竟的利益有帮助,则此时打人骂人也是善,例如玛尔巴上师为了忏除弟子米拉日巴的恶业,培养他内心的安忍,对他又是打又是骂,这实际上是大善;怀着自私自利的目的,去恭敬礼遇他人,这实际上就是讨好他人,以期自我获利,这是恶,例如现在社会上的有些人通过给领导送礼表达恭敬,但实际上是想利用领导手中的权利,让领导违背大家认可的规则,给自己谋私利,这实际上是大恶。所以,善恶不在外相,唯在内心的动机和目的是利他还是自利。

《了凡四训》中还说:“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意思是说,凡是想积累善行,决不可只是照顾别人的眼球与耳朵,也即做让人看上去或听起来外表漂亮的事情,而应该从自己内心深处,默默洗涤难以被自己与他人察觉的自私心。如果内心做事的动机纯粹是利益他人,就是真善;若有一丝一毫讨好他人、博取他人赞扬的沽名钓誉心,就是伪善。纯粹是爱人之心,就是真善;有一丝一毫对他人不满或怨恨之心,就是伪善。纯粹是敬人之心,就是真善;有一丝一毫玩弄他人之心,就是伪善。对于这些善恶的细微心相,应该仔细加以辨别。

有一次,有位师兄请教一位当代的高僧:“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位高僧风趣地回答他说:“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这不是善;别人对我不好,我仍对他好,这是善。”实际上,这句话也道出了善恶的真谛。因为别人对我好,我才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了,我就对他不好了,这实际上与世人的商品交换没有本质区别,其目的是用自己对他人的好,偿还或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好,所以不是善;别人对我不好了,我仍对他好,这是真正不求自己利益地为他人好,是纯粹地利他,所以是善。

有人疑惑:“别人对我好,我对他也好,这不算善,难道我对他不好是善吗?”这是对这位高僧这句话的误解。对别人不好,也即危害他人,当然是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所有对他人好的身口意中,出于个人自利动机的那部分,也不能算作善;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亲疏,不计他人对自己有用无用,无条件地利益他人,才是真正的善。

有人内心不解:“为自己着想,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人生在世,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安乐着想吗?”

从究竟的角度来看,我们心中的“我”,或者说“自己”,是自心的一种错觉。就像精神病患者坚固地执著并相信自己体内有异物,于是就真的感觉好像体内有异物存在一样,凡夫从无始以来,也坚固地执著并相信,在自己的身心之上有一个所谓的“我”存在,这样执著与相信之后,就错觉性地感觉有一个“自己”存在。在断除了“我执”的圣者看来,凡夫执著的所谓“自我”,与精神病患者所执著的存在于体内的异物,根本没有本质性的差别,所以这种“我执”在本质上是一种愚昧。如果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是为了“自我”,那么这种“我执”就会更加坚固,愚昧就会加深;“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源头,“我执”愚昧加深之后,痛苦就会加深,快乐就会远离。

从暂时的角度看,也即站在承认凡夫有“我”的角度,要想真正利益到这个“我”,必须通过利他来实现。如《胜利道歌》中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意思是说,利他是自利的最好方法。《二规教言论》中说:“若于他众勤饶益,此即自臻圆满因,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时虽能居高位,其后逐渐趋衰落,犹如陡山水下泻。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设若精进利他众,间接自利亦圆满。若欲今生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精勤利他胜方便,此乃诸佛菩萨道。”由此可见,舍弃自我、利益他人,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益自己。

总之,善的特征就是唯求利他,恶的特征就是唯求自利,智者对此应当深深思惟。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一篇:明如居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