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15---16)

2014-11-29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15)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宣化上人主讲

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假设你做为证圣果这样的见解,“则有空魔”:这个时候,就有一种空魔来了,“入其心腑”:就入到你的身上来。附到你的身上,“乃谤持戒”:他就说什么啊?说你不要受戒,这个受戒呀,那是小乘法嘛!大乘菩萨没有这么多麻烦的拘束,不要管那个!所谓“大象不游于兔径”,你看大象,它不走兔子走的道路;“大悟不拘小节”,你开大悟了,什么都没关系,这一切都空的嘛!以前我不讲过吗?“酒肉穿肠过”,酒肉在肠子里边过去了,“佛在心头坐”,那个佛——一切唯心,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嘛!他这么样讲。所以乃谤持戒,说你不要持戒,“名为小乘”:说你这受戒,这小乘人才受,大乘人不要这个。

其实大乘人的戒更清楚,大乘人更不应该犯戒的。他就愚骗这些个无知识的人,根本那些人也没学过佛法,也不懂佛所讲的是什么道理。所以他说什么,这些人就唯命是从,就以为他说的对了,为什么以为他说对了?因为没听过佛法,也不懂什么叫佛法。

“菩萨悟空”:他说大乘菩萨悟一切法空,“有何持犯”:哪里又有一个持戒?又有一个犯戒的?没有的。也没有持,也没有犯的,他就这么说。

“其人常于信心檀越”:有这个魔入他心窍的人,常在信仰他的一些护法家里边,“饮酒啖肉”:是又喝酒,又吃肉。“广行淫秽”:最要紧的就是这一句——广行淫秽。佛教本来要没有淫欲心,他这个淫欲心,大得不得了!专门行淫欲,行这个不干净的事情。那么,他这样子怎么还没有人不相信他呢?因为他有一种魔力。“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令信仰他的这些人,对他都不生怀疑,对他都信仰得不得了。

“鬼心久入”:因为他这个鬼心,久在身上,“或食屎尿与酒肉等”:因为有个鬼在他身上,所以屎,他也不认为是不洁净的东西;尿,他也随便可以用的,可以喝的。吃屎喝尿,他说这是不垢不净。不垢不净嘛!那《心经》上都这么讲嘛!所以他误解经义,这就是魔的行为,他也不管是干净不干净,都不管的。你看,这个吃肉喝酒,他也说是空的;吃屎喝尿,他也说是空的。

“一种俱空”:一种就是种种,他说,这所有一切种种都是空的。“破佛律仪”:他不守佛的戒律。不守戒,所以“误入人罪”:他引人造罪,引诱误人,令人都造罪了。“失于正受”:他没有这种正定正受,“当从沦坠”:这种人也应该堕地狱的。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又彼定中”:又者,在修行人修到受阴这个定的时候,“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他色阴没有了,对受阴,他也非常清楚,“味其虚明”:前边他已经得到虚明的境界,他现在就“深入心骨”:对虚明这种境界,深入他的心骨了。

“其心忽有”:在他的心里头,忽然间就发生了一种变化。什么变化呢?噢!“无限爱生”:生了无量无边这个爱。就好像某某人说,噢!他爱所有的一切人。讲到这个地方,就知道他说这种话,就有这种性质了。“爱极发狂”:他生出这种爱欲的心,到极点了,他就发起狂来了,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就好像我讲过的那个刘金童,见着男人,她就抱到怀里,又哭,又什么动作都有了,就是这种魔。你说,一般的男人,怎么见得了这种动作啊!所以就迷了。她叫他,你拿多少钱,买个什么宝贝,他说可以可以的。你拿多少钱,再买个什么东西,这个男人也就答应她。为什么呢?就因为她行淫欲,这种魔力把人都迷住了,所以这是爱极发狂,“便为贪欲”:贪欲也就是淫欲,由这个贪心而生淫欲。

“此名定境,安顺入心”:这个名字就叫定的境界安顺入心。安,轻安;顺,随顺。随顺到他心里头去了。“无慧自持”:他没有智慧控制自己这种的情感、这种的淫欲心。“误入诸欲”:所以他就有这一种错误,到这一切的爱欲里边去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16)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宣化上人主讲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阿难!像这样十种的禅那,这个静虑所现的境界,“皆是受阴用心交互”:皆是在受阴里边,因为修行用功,互相生出这种种的变化,“故现斯事”:所以就有这种的事情发生。

“众生顽迷”:众生顽固、迷昧、愚迷,“不自忖量”:他也自己不想一想,自己不度量度量,“逢此因缘”:他遇着这种的因缘,“迷不自识”: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谓言登圣”:他说他已经证果,成了圣人了,“大妄语成”:这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没有得到这个道,他说他得到道了;没有证圣果,他说证圣果了,这是打大妄语,“堕无间狱”:一定堕无间地狱的。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阿难!你们也应当将佛所说的话,“于我灭后传示末法”:在我灭度之后,传示到末法的时候,“遍令众生开悟斯义”:令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听着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觉悟这个道理。“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你不要令天魔得便了,不要令他们有机会来魔这些个人。“保持覆护成无上道”:你要保持覆护这一切的众生,令他们都成就无上的道业。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修这个定力,“受阴尽者”.受阴已经尽了。“虽未漏尽”:虽然没得漏尽通,可是他已经有了神通了。“心离其形”:他的真心可以离开身体,就好像什么呢?“如鸟出笼”:我们人在受阴没有尽以前,都不能出去这个身体,这就好像那个雀鸟圈在笼子里一样的。现在这个修三摩地的人,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也就能成就他的神通了。

“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从这个凡夫的身上,就可以成了菩萨,得到菩萨这六十种的圣位。“得意生身”:这个叫什么呢?叫意生身。这个意生身,要作意才可以有这种的神通。

“随往无碍”: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就可以到什么地方去。这六十圣位是什么呢?就是本经前边所讲的五十五个菩萨的位置;还再加上三渐次,三渐次是三个位置;再加上干慧地,干慧地也是一个位置,这是四个;再加上妙觉,那么这是六十个圣位。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这有一个比方,这想阴的范围,它这一种领域,譬如有这么一个人说梦话,他睡着了,就讲他所想要说的话。“是人虽则无别所知”:他说梦话,他自己是不知道的,“其言已成音韵伦次”:可是他所说的这个梦话,已经成了一种语言了。他的声音和韵调,排列得也很有次序的,说什么话也是很有次第的,但是他自己不知道。“令不寐者咸悟其语”:使令这一些个没有睡着的人,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譬如他说:“我今天想要有豆腐吃,我到豆腐店里去买了十块豆腐,回来我就把它炒一炒,然后就吃了。”他这么一讲,他自己不知道他说这个话,旁人——那个醒的人——都知道:“喔!他今天吃过豆腐。”就都知道他是怎么一回事了,这叫咸悟其语。为什么他说这个话呢?就因为他吃东西还没有忘,就想着、想着、想着,睡着了作梦的时候,都要说出来。

“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这个想阴区宇就好像这个样子似的,但并不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误会这个想阴就是说梦话,那又错了,这是个比方。

若动念尽。浮想消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若动念尽,浮想消除”:这个动念,是动哪一个念呢?这是六识里边微细的念头。这个微细念头尽了,所以浮想消除了。第六识的微细念头,微细微细的那个相,叫动念。那种动念没有了,所以这个浮想,也就消除了。“于觉明心,如去尘垢”:这个觉明心,就是第八识那个心。第八识的心,就好像去尘垢一样。

“一伦生死”:众生不有十二类吗?十二种的众生由卵生轮到非无想的众生那儿,这十二类轮一周,叫一伦。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就是哪一类众生的前因后果,他都知道了,“名想阴尽”:这时候这个人就得到宿命通,所以他知道这一切众生前因后果的事情,他都照了无疑。“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这个人在这个时候就超越烦恼浊。

“观其所由”:观看他所行所作的这个原由,“融通妄想”:这时候妄想也融通了,“以为其本”:以做为他的这个根本。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邪虑不能侵犯。

【注九】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受阴虚妙,不遭邪虑”,这个地方是受阴过去了,在想阴里,它本来是很微细的,很妙的。这种妙是如果你没有毛病,就不会遭到这个邪虑。邪虑,这个虑就是有一种忧愁恐惧感。什么忧愁恐惧感呢?他就是杞人忧天;好像有个杞人,他说这个天,不知什么时候塌下来,这就是邪虑了。那么受阴虚妙,就是他没有这个境界了,不遭这种境界,就是他自己没有了。可是虽然自己没有了,但他防备的力量不够,所以外边的麻烦又来了。

为什么外边的麻烦来?就因为他里面有所爱、有所贪、有所求,还是有一种自私心,也有自利的心在里头藏着,所以外面就有这种的境界来了。他自己没有这种的念了,可是等到外边的麻烦来了,他又被境界转了。所以这个邪虑,不单单是念,也就是你这忧愁恐惧感。好像我们人,这个也怕,那个也怕,这就是邪虑了。被人压迫得也怕,不敢公开,这就是怕,这就是邪虑,受不了这个压力。

【注一○】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现在研究这五十种阴魔,我们恐怕五百种阴魔都会来的,所以你们各位把你们门开开,欢迎这个魔来捣乱来,那么虽然说是魔啊,他是帮助修道的,他不过在反面上来帮助,就看你到底志愿坚不坚固。你若真坚固,千魔不改,万魔不退,什么也不怕的,因为你无所求嘛!你在修行无所求,“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无所求,什么也不怕,怕什么?有的人怕鬼,为什么呢?觉得鬼很丑陋、很难看的,因为鬼啊,人人都知道鬼是人死了变成鬼,所以他就怕。可是没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厉害的,可是人都不怕。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这是说你应该对他们恭敬,但不要接近他们,所以不要怕鬼,也不要怕神。

魔是我们修道人的一种考试,也是来试验试验,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种恐惧心,你若有恐惧心,你就不想叫这魔来,他也会来了;你若没有恐惧心,他要来也来不了了。这是最要紧的秘诀,就是不怕。你若不怕,无所恐惧呢,这就是个正。正,什么都可以降伏的,邪不胜正。所以那个魔,他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这四个字。你若能有正大光明,魔他也就循规蹈矩,也就向你叩头顶礼了。

“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在圆满的这种定的境界,发明三摩地这个定力里头,心里又生出一种爱心,爱这个圆明的境界。“锐其精思”:锐,就向前追究精思,精思就是这个圆明。“贪求善巧”:贪求善巧方便这种的方法,想用善巧方便来教化众生,所以他生出这一种贪心。

佛陀正法本意大回向文】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

一切贤圣僧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护持正法,感恩一切觉悟者摩诃萨

愿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任何种族

种种有情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

共同惭愧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惭愧后不更做

至诚祈愿尽虚空法界一切正觉

慈悲威力加持万源苦众清净自性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

下一篇:蔡礼旭:从我们自己做起,回归正道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